我面前走过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他身穿正宗的中山服,脚下一双旧布鞋,一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眼睛。在常人眼里,他不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吗?有什么过人之处?然而,事实却并不是你想像的那么简单,他是县文联作协的一名会员,读过他诗歌、散文的人不禁要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好、好、好!”他这次进城就是为了联系出书的事,真让人难以置信!
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县文联举办的第一届文学艺术联合会上,那时,我就纳闷,怎么会有这样一名会员,正想的时候,突然耳边传来了他老人家为庆祝第一届文艺联合会献上的诗歌。此刻,我对他的看法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虽然我不懂诗歌,但是他那豪放、雄壮的气魄使我倍加佩服。可既然他的文学水平这么高,为何那么寒酸?这使我陷入了沉思。
曾经有一位朋友在谈到文学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文学不能当饭吃。我当时还真不相信,可现在看来,我不得不信了。
纵观中国文人的命运,李白与朝廷不相融,苏轼被贬往边关等等。其实,人人都喜欢看文学作品,最怕看八股文,可是,中国的文人即使竭尽全力靠近政府,想得到政府的支持与承认,却往往事与愿违……
看一看镇原的王符,虽然他是一名思想家、政治家,但在当时来说,却身份卑微,谁会在意他、承认他呢?直到今天,多少年过去了,多少朝代过去了,人们才发现他的价值所在,为他立碑撰文。可如今,他在哪里呢?眼前,只留下他残缺不全的政治理念、思想精神,镇原的潜夫山立了一尊丈余高的王符塑像,可这又能怎么样?它的出现只能告诉人们:当你官小言轻时,你是办不了什么事的,就是你的文学作品、你的思想也很难被承认,要让你的作品、你的思想感染世人,流传下来,你可能唯一的出路就是有钱或有权,可这又与文学创作者的贫穷相对立。
要做一个真正的、成功的文人,你的投资远远大于你的收入,这时,文学与贫穷就形影不离,你很难摆脱得了它。要想创作,要想出书,你只有不停的投入,这不像做生意,多少可以赚钱,大小都能卖出去,创作成功了,有时可以一举成名,不成功了,十年八年不是个头,想想看,它难道与贫穷不是孪生兄弟吗?
曾有一位百万富翁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穷得只剩下钱了。虽是这样说,可是谁不需要钱,生活中干什么不要钱可以行得通,有一句歌词这样写:“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看来,金钱犹如身体一样,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创作者虽肚中有墨水,床头、桌上全是作品,全是纸张,可这能当饭吃吗?能让肚子圆鼓起来吗?贫穷时刻围绕在纸张边缘,让你无法摆脱。
看着一位位创作者如此贫困,我心在流血,我多想伸出手来帮帮他们,可是自己无能为力,也许,贫穷不应该属于这些人,但这却是难以更改的事实。
如今,看着那位老人出了一本书,他们一边看一边称赞,这老人真不容易,只上过三年学,居然能写出这样好的作品,实在不易。可话是这样说,谁会伸出手去帮一帮他,让老人家摆脱那种困境呢?目前的答案是没有,他的书可以为人们带来快乐,给人精神鼓舞,让人明白是非,却没有过多的人去关注他的命运与人生。 (2007年9月1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