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那一束光线背后的悲悯与希望

那一束光线背后的悲悯与希望

时间:2023-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西京医院经过一个星期的“心理治疗”后,父亲返回了固原。5月4日至6月17日,父亲再次赴西京医院进行放射性治疗,期间我们兄妹轮流过去陪护。6月17日夜,父亲因身体羸弱到极点,不能继续坚持放疗,二哥连夜安排返回固原。据经历过死亡的人描述,死亡的那一刻会有一束亮光,亮光似乎形成一个通道,使脱离了躯体的灵魂悬浮于外,顺着通道进入到一个有一层白纱隔离的另一种境地。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活着却不懂得珍惜生命。

2009年3月28日凌晨两点。

在西京医院经过一个星期的“心理治疗”后,父亲返回了固原。到达山城后,父亲的情绪好了许多,还给我们讲了一些在西安的见闻。父亲明显消瘦了下去,由于肝部病变,父亲吃饭已出现了恶心呕吐的现象。进食越来越少,这无疑对父亲来说是个致命的杀手。光阴就这样在父亲的病痛折磨中渐渐流逝,而留给父亲的时间也越来越少。由于肝部指标偏高,不能放疗,医生暂时让父亲先回家保肝。

回家保肝治疗约一个月时间。5月4日至6月17日,父亲再次赴西京医院进行放射性治疗,期间我们兄妹轮流过去陪护。6月17日夜,父亲因身体羸弱到极点,不能继续坚持放疗,二哥连夜安排返回固原。回来后,父亲基本就卧床不起了。这其实是人生最大的无奈,曾经带给我们很多便利与快乐的肉体,如今却是极大的痛苦,而在我们处理这种痛苦时,却又显得那么的无力与苍白。小外甥问奶奶:“爷爷生病会不会死?”奶奶答这是自然现象,人老了都会死的,小外甥说:“要多老,像爷爷一样吗?”奶奶吓得赶紧捂住他的小嘴告诉他:“说别人死是不吉利的,也不礼貌,我们只能祝愿自己的亲人长命百岁,懂不懂?”听到这些,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不知生,焉知死。”其实伴随生命成长的同时就必然要经历死亡,人能忍受其他痛苦,可谁又会坦然接受死亡的来临呢?当日子渐行渐远,当死亡渐行渐近,越来越靠近那个最后结果的时候,又有谁不留恋红尘呢?也许父亲过了今天,明天就不知道自己会在哪里。当一切变成最后一次,最后一次醒来,最后一次走路,最后一次吃红烧肉,最后一次看电视,最后一次和自己的儿孙团聚,最后一次打扫老院的卫生,最后一次上街陪老伴买菜……这在以前做起来是多么的正常与容易,可现在要完成却多么的困难与费劲。那部《金婚》的片子还想再看一遍,也许不会再有机会了;老家门口的那条老路走了几十年了,可还是想不厌其烦地多走几次;碎儿子给买的电动车就放在厢房里,可自打生病起就再也没骑过,上面落满了灰尘;南河滩的羊肉泡馍想起来就香,可吃在嘴里却不是那股味;老家门口的老城墙已挖得面目全非了,可看起来还是那么亲切;安静时想想自己的一生,就这样的走完了,什么也没留下,包括遗憾;留下躯体,自己的灵魂到底会去哪里?到死连自己也搞不清楚,还是留给后人研究吧;真的不是怕死,只是现在生不如死,死就死了,天堂里会不会太过孤单?

父亲的眼角滚出了泪水,他用毛巾使劲擦着,至少他还可以看看这个多彩的世界,尽管这个世界让他受过贫穷、受过冷落、受过鄙视,可一切都过去了,幸福的路就在前方。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认为灵魂或者心灵是一种可以脱离肉体而存在的非物质实体。据经历过死亡的人描述,死亡的那一刻会有一束亮光,亮光似乎形成一个通道,使脱离了躯体的灵魂悬浮于外,顺着通道进入到一个有一层白纱隔离的另一种境地。

没尝过黄连的苦,怎知甘蔗的甜?没有痛苦的感受,怎会体验到生命的珍贵?生命从无中来,最终又回到无中去。每每对痛苦的防御只会让我们丧失领悟生命的真正意义。关爱的温暖、生命的不易、死亡的不可避免,这足以让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懂得宽恕与包容。一切功名利禄、勾心斗角,在生命的面前是何等的渺小。当我们还在为一句话、一件小事发生争执或肢体冲突时,能否真正用心感受生存的艰辛?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活着却不懂得珍惜生命。有个女作家曾说过,“其实人生本无意义,是我们每个人为自己的人生赋予了一个意义”。

赋予给父亲的生命意义是什么?我想只有他自己才能明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