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茨农礼赞(外二篇)

茨农礼赞(外二篇)

时间:2023-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茨农们三五成群趁着大好的时光正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为枸杞树修剪梳理、喷药施肥。茨农与枸杞树和谐融洽的场景,恰如一幅饱蘸着生命色彩的画卷。然而,让我感动和震撼的并不仅仅是这种忙碌的场面,更多的是和茨农们倾心的交谈中他们那纯朴无华、仁慈宽厚的品性以及他们对枸杞树深沉的挚爱!聆听着茨农们淳朴的话语,突然有一种深深的感动沁入心扉,这些枸杞树和茨农们的身影突然显得高大起来。

·叶阳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每逢风和日丽、春暖花开的季节,这样一幅幅浪漫绚丽的画卷,总会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千百年来被人们吟唱的诗句。春天给予人的也总是憧憬和希望。

塞北的早春,却总是徘徊在无边的清冷里,寒风飕飕,一片寂静的荒凉景象,仿佛趁人们不经意的时候,在明媚的阳光下,才会发现那一抹抹新绿,才会惊觉春天已经到来……

晨曦下,辽阔的西北大地显得竟如此的幽静与美丽。人勤春来早,一畦畦的枸杞地上,到处都焕发着勃勃生机,新翻的土地散发出春天特有的清香。茨农们三五成群趁着大好的时光正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为枸杞树修剪梳理、喷药施肥。他们像园艺师,将一棵棵枸杞树修剪得恰如那些风景树,一排排,一列列,纵横有序,参差一致,通过修剪,好让每一根枸杞枝条都尽可能享受到阳光最长时间的抚爱。

茨农与枸杞树和谐融洽的场景,恰如一幅饱蘸着生命色彩的画卷。然而,让我感动和震撼的并不仅仅是这种忙碌的场面,更多的是和茨农们倾心的交谈中他们那纯朴无华、仁慈宽厚的品性以及他们对枸杞树深沉的挚爱!

站在枸杞旁,茨农们像抚摸着孩子一样,眉开眼笑地解释道,这一棵棵看似弱不禁风的枸杞树却有着极为顽强的生命力,它们既能在盐碱沙地里长得枝繁叶茂,也能在荒漠戈壁的石砾中落地生根。哦,是的,这些可爱的枸杞树,在每一个生命的轮回里,把身体中最强的活力绽放得落落大方、从从容容;绿就绿得春意盎然,红就红得热情似火,当寒冬来临时也退却的干脆利索、无牵无挂,并不因为“红颜”(枸杞果)的凋落而忧伤,也不因为身处苦寒逆境而屈服低头。即使在漫长的寒冷和无尽的孤寂中,形如枯槁的身躯依然紧裹生命的胚芽,积储力量默默地等待下一个春天的来临。

聆听着茨农们淳朴的话语,突然有一种深深的感动沁入心扉,这些枸杞树和茨农们的身影突然显得高大起来。千百年来,在这片旷野、戈壁、大漠纵横交错的黄土地,茨农们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又何尝不如同这枸杞树一样坚韧不屈呢?他们静静地生活着,默默地奉献着!那粗糙的皮肤是岁月的见证,满脸的皱纹饱含着沧桑,但他们却仅仅因为培育出了一地的枸杞树,满脸荡漾着甜蜜幸福的微笑。

采得百花酿成蜜,为谁辛苦为谁甜?自然生物界中总有着许多神奇相似的场景和画面,茨农与枸杞树不由得让我想起了蜜蜂与花。蜜蜂的领土是花的天地,它们整天奔波忙碌,终生劳作不止。为了酿造成1千克蜂蜜,就得在50万朵至100万朵花上采集原料。如果蜜源与蜂房的距离平均为1.5千米,那么蜜蜂酿造1千克蜜,就要飞行45万千米,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飞行11圈。然而要把这采来的花粉酿成珍贵的蜂蜜,还需要进行一番呕心沥血地独特加工,“万花酿甜蜜,蜜成花不见”,这又是何等卓越伟大的创造!

而茨农们何尝不像蜜蜂一样不辞劳苦地辛勤耕耘在这片土地呢?穿越历史的长空,他们祖祖辈辈固守着这片荒凉的土地,用自己最为虔诚的姿态和辛勤的努力延续了枸杞红红火火的魅力,让人们尽情享受着“雪霁茅堂钟馨清,晨斋枸杞一杯羹”的闲情逸致,却从不放弃、从不埋怨。

汪国真曾说:“一个眼神,便足以让心海掠过飓风,在贫瘠的土地上,更深地懂得风景。”在这极为冷峻的塞北大地,杞农们与枸杞树世代相依相伴的这种场景何尝不是一道靓丽的景致呢?

晨迎旭日东升,暮送晚霞流金,昼沐风霜雨露,夜揽百斗七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城市灯红酒绿的繁华,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乡村的日子原始里透着朴素的风韵,在忙忙碌碌中体味着最为纯朴自然的快乐。

当美丽的春天来临的时候,人们大多在明媚的暖阳下踏春漫步、呼吸新鲜的空气,但这个时候,茨农们就开始辛勤劳动了,抡着农具一下一下地砸向土地,把枸杞幼苗插入土地,也把深深的希望种入土壤,像是杰出的钢琴家弹奏一曲曲动人的旋律,又像是痴情的书迷如饥似渴地一页页翻阅着名著,不知道多少汗水滴进了泥土里,流进了枸杞树的血液中,却无闲暇时间欣赏春日的美景。

夏季烈日炎炎,也正是枸杞成熟之时,真可谓是“六月枸杞红,霞落清河畔。上苍随人意,红果压枝弯”,一棵棵枸杞树上结的果实有成千上万粒。当城中的人们感受着空调的凉意、在泳池里享受清水的冰爽,茨农们却戴着草帽、提着篮子、弯腰躬背拼命地干活、辛勤劳作,把红彤彤的枸杞用手一粒一粒地采摘下来。由于枸杞七天一个成熟期,摘完一茬枸杞,新的枸杞又接踵而至,他们的劳碌要一直持续到每年11月份料峭的寒冬来临之时!采摘后的枸杞子,在晒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翻动。每一年,茨农们都会重复着采摘枸杞子和晒枸杞的工作,尽管这是一项很辛苦的差事,但是他们却仍然一如既往地在这片热土上乐此不疲地忙碌着。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茨农们的脸渐渐消瘦下来。然而,每逢劳动归来,虽然满身的疲惫,阳光般灿烂的笑容仍然挂在他们脸上,就像干枯瘦小的枸杞树,虽然历经四季轮回、风霜雨雾的历练,却无怨无悔地奉献出最为甜美的果实。

驻足在萌生绿意的枸杞地里,我仿佛看见了在茨农们辛勤劳作的汗水滋润下,一丛丛红果滴翠的枸杞树,在茨农满脸憨厚的笑容中,穿越时光,摇曳生姿,簇拥出生命的美丽……

塞北冬季那一地的枸杞树

生活中总是有着一些不经意的画面让人感动着,平凡却又真实,简单而又美丽。

对一个成长和生活在南方二十余年的自己来说,感受着塞北夏季的美景,总有一种心灵的震撼。然而,这儿的冬季却又是另一番的景象,仿佛一夜之间鸟儿清脆的歌声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夜之间树叶带着它的枯黄全落了下来,一夜之间寒冷的北风将冬天卷袭而来,“枸杞之乡”的冬天来的总是让人猝不及防。

生命的感动往往就是在这种纵横交错的变幻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辽阔的塞北大地,无数的生命在季节的轮回交替中演绎着一曲曲精彩绝伦的华美乐章——那一地地凌寒而立、冷峻矗立在狂沙之中的枸杞树,以一种傲视群雄的姿态展现着自己的坚韧和不屈,怎不让人由衷地赞叹和鼓舞呢?寒冬之际,一畦一畦的枸杞树,脱落了昔日一身枝繁叶茂的繁华,只剩下盘旋屈曲的躯干和枝条,倔强而坚强地伸向苍穹,被冬夜的星星簇拥着,静静地聆听着近在咫尺的灯红酒绿的都市迷人的歌,心里的无限感慨化为道道的年轮,回想着曾经辉煌的片段。

没有鲜花的芬芳娇艳,没有杨柳的飘逸缠绵,没有白杨树那样高大强悍,这一簇簇枸杞树犹如一尊尊守望者的硬朗雕像,在冬日的阳光下坦露臂膀,内敛自信而从容,沉思深厚,酝酿着力量与生命,不再一味追求生猛地向上,肢体语言的外在喧哗,只是静静地守候着这一方净土。

站在旷野之中,凝视着这一地的枸杞树,此时此刻我却听见了绿色的血液在周身汩汩奔突,我看见无数褐色的根须如经络如闪电,呼啦啦向下伸展蔓延,竞相扎进大地的深处最深处,迎寒而立,枸杞树以一种姿态、一种信念站立着,诉说着。

寒风拂过,冰冷的感觉沁入心扉,我却仿佛闻到了一阵阵生命不息的芬芳,一种怜爱从心底油然而生,让我突然想到了唐朝末年黄巢《题菊花》的两句诗句:“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自古以来,菊花作为傲霜之花一直为文人雅士们所偏爱。我想人们喜爱的并不是她的娇艳姿色,更多的是她的清秀神韵、凌霜盛开,西风不落的一身傲骨吧!

枸杞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不过她太过于谦卑,从不炫耀。有人说,树是地球上最有灵气的生物。几千万年前,无数海底生物随着地球的运动融入岩石而浮出海洋,或为桑田,或为山峦。而枸杞树没有选择生长在风光旖旎、充满诗情画意的南国,毅然而决然地选择了生长在西北干旱的戈壁沙荒,只有当麦收季节,也是枸杞成熟的时期,熟了的枸杞果一层又一层,一波接一波,美似玛瑙,红似火焰,枸杞树才会被人们记起,才会赢来“六月枸杞红,霞落清河畔。上苍随人意,红果压枝弯”“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年”的赞歌。

伴随着季节的更替,冬季的来临,枸杞树的叶子被一次又一次的寒风吹落,只剩下躯干与枝条,她的叶、果全部奉献给了自然。酷寒使枸杞树凄凉了,树干干得起皱,黑得发枯,干瘪的枝条被西北风撕扭得作响。枸杞树的风采远离我们而去了,我们只能在那一包包雅致精美的包装或者餐桌上看到枸杞红彤彤的身影,才会偶尔想起那一丛丛正迎寒而立、光秃秃的枸杞树。

涤荡心灵的杂乱,站立在无遮无拦的枸杞树丛中,原本浮躁的心情突然有一种超脱的宁静,一份因敬畏而生出的平静,透过条条夹缝,我看到了远去巍峨的贺兰山与繁杂喧嚣、高楼遍布的城市相互掩映的远景;晚霞尽染的天空,排浪翻滚的游云,还有这一地承载着生生不息希望的枸杞树——这一地的枸杞树正做着一种跨越,积储力量跨越整整一个寒冬,跨越生命的极限。

壮哉,顽强的枸杞根!

人们常常赞赏树干的茁壮挺拔,枝叶的茂盛翠绿,百花争艳的婀娜妩媚,硕果萦枝的繁荣,却很少注意到一直向地下延伸的“根”。它们与阳光无缘,只是默默无闻地扎根最为黑暗的深处,却始终有着一种极为强烈的欲望和呼之欲出的绿色梦想,支撑着它们忍受着孤独和寂寞,矢志不渝地为枝干、为树叶、为花朵、为果实提供生命的支撑和源源不断的滋养!

对根有更为深刻的认识,还是在今年初春去中宁的时候。在那一望无边、荒无人烟的盐碱地上,当看到一丛又一丛的枸杞树依然傲然挺立的姿态,我更为深刻地体会到了,原来在祖国的大西北,种种的生命都以它们卓越的姿态展示着生命的精彩和辉煌,而这一切无不源自于“根”所赐予的源源不断的力量!

而在和茨农聊天时,每次一提到枸杞,都仿佛有着聊不完的话题。他们告诉我,枸杞是一种多年生植物,而枸杞根的生命力极为顽强,不论沟坎田角,瓦堆石缝,沾土即活,见缝扎根;它们不怕干旱,不怕水浸,不怕刀砍火烧,冰冻霜欺,只要一根尚存,春风一吹,又能青枝绿叶地昂起头来……

任何生命要生存、要延续、要繁衍,都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和各种各样的威胁。枸杞根遇到的威胁是残酷无情的。干旱的荒漠,含盐量极高的盐碱地带,就是它生长的地方,就是它的“家”。枸杞树根,虽深埋地下,蜿蜒盘转,没有靓丽的身材,却要忍受着无尽的寂寞和黑暗,用生命的伟力与坚强的地壳、冰冷的岩层顽强地抗争,向地层深处汲取营养,在酷寒中练就了坚强不屈的傲性,在风雨中长出了百炼成钢的身躯,度过了凛冽寒冬的煎熬。荒漠沙滩与世无争,哪怕陪伴自己的连一棵小草也没有,唯一的语言只是缄默,来表白它有力量倔强延伸的丰富内涵,唯一的动力就是最终在盛夏撑起了一片片的绿荫,把坚韧的枸杞树干树体托起,把红彤彤的枸杞果展示!荒原漫漫,朔风浩浩,戈壁瀚海满目萧瑟,一片一片饱经风霜匍匐遒劲的枸杞树根,凄凉中含有悲壮,孤寂中注满宏阔,显示了自己的粗犷与豪放,如同大西北汉子的性格,让每一个生命,都展示出不朽的传奇。难怪有人称赞枸杞根:“不贪雨露不贪阳,散在溪头小路旁,一撮春泥堪立足,几星冬雪已盈肠。火烧刀伐根难死,铁压钢捶气未丧,耻向人间争贵贱,呕心秋野血疑霜。”我想这或许也是对枸杞跟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的最为客观的称赞吧!

没有温和的阳光,没有肥沃的土壤,更没有充裕水分的滋润,在这样恶劣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枸杞根,却实在称得上是物尽其用。春天,枸杞树披一袭翡翠绿般的袍子,它的嫩叶营养丰富,可以作为菜肴;夏日,朵朵漏斗状的淡紫色小花尽情绽放,吸引着蝶飞凤舞;秋天,珍珠般殷红通透的枸杞果挂满枝头,像极了镶嵌在绿袍上的一颗颗红玛瑙;冬天还可以用枸杞根当做药材使用,有滋阴补肾之效……而这一切都源于枸杞根无怨无悔、默默地支撑和付出着。枸杞根虔诚而又倔强的姿态,也留下了许多名句佳话,在《刘松石保寿堂经验方》中,记载有“地仙丹”一方。说的是从前有个姓张的光脚大仙,从一位白叟那里得到一张秘方,服用后寿达百余岁,走路健步如飞,白头发也变黑了,掉了的牙齿重新长出,而且性功能强盛。该方的用药十分独特,用春天的枸杞叶200克,夏天的枸杞花50克,秋天的枸杞子250克,冬天的枸杞根皮500克,分别阴干后,用黄汤浸一夜,取出沥干,加工成细末,再加工成药丸,每次一丸,每日两次,从而起到延年益寿的功效。

然而,千百年来,枸杞根置身荒野,迎战干枯恶劣的自然环境,坚定地守护着脚下的土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默默奉献着,从来没有索取。

面对枸杞根,让我不由得想起了艰难的人生,真若那不息之长河,虽有东去大海之愿,却流程缓慢、往程多难,而江河水总有入海之时,而人生之愿时常难以实现;人的一生又如同在大海中航行的一艘帆船,无论在多平静的海域,总会有起起伏伏,总会遇到风浪的打击。而有些人却像这“枸杞根”一样,倔强而坚韧,执着而顽强,从不肯向命运低下高昂的头颅。艰辛的张骞、骁勇的岳飞、刚正的林则徐、坚强的张海迪、乐观的史铁生以及那些“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仁人志士,还有无数正在祖国大西北同恶劣环境抗争的开拓和建设者们……他们不正是芸芸众生中敢于直面人生,蔑视困难,以大无畏的精神战胜沮丧的情绪,战胜艰辛的困苦,托起梦想与希望,无悔地走完人生历程的“根”吗?

是的,环境的恶劣不算什么,命定的一切也是可以抵抗的,只要像枸杞根一样,凭着最为强大的忍耐力、最为顽强的生命力、最为宽广博大的胸襟,谦卑地生活着,就可以成就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惊世伟业与人格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