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茶杯中流过的遗憾

茶杯中流过的遗憾

时间:2023-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的记忆里,对于文联工作的支持,王老师从没有懈怠过,拒绝的次数近乎空白。一杯茶可能代表不了什么,也说明不了什么,但我做到的只能是为王老师沏上一杯清茶、聊上几句的责任,多一点的也就是编辑一下王老师的稿子,当然这更是对我自己的一种奖赏了。

——忆王文华老师

庚寅年的冬天不冷,这或许超出了常人的想象,起先风倒是不间断地刮着,刮得很令人心烦。一切都在超乎人的想象之外度过,过着不酸不甜不紧不慢的日子。

这个冬天似乎在为某个人祈祷,但祈祷又无济于事,终究没能挽留住一个人的生命,一个曾为灵武文艺事业奉献过的赤子,我不知道这样说对不对,出于对一位长辈和老师的敬重,我只能这样去说。在文联工作了近七年,当我第一次读到《遥远的朔方》这本书的时候,让我认识了王文华老师,和我父亲差不多的年龄。我从这本书里了解了王老师的文笔和思想,一个功底深厚的中文老师,一个爱好古典词赋并创作了大量词赋的回族作家,怀着一种赤诚之心抒写着家乡的每一座山水每一寸土地。本来还应该有更多的佳作问世的,但上天赐予他的福禄却是那样吝啬。

我与王老师的最后谋面是在7月份的一个下午,那时我们正在搞“守规矩、铸和谐”的征文活动,由于稿件太多一时忙不过来,领导让我打电话请王老师给我们当评委。于是我给王老师打了电话,说话间,他说身体不太好,那段时间在吃药,尽量过来给我们帮忙的,这是王老师一贯的作风,只要关乎文联的事情,他总是义不容辞,哪怕再忙再累都会赶过来帮上我们一把。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我很歉意的请求了王老师给我们帮帮忙。后来我整理了七八百篇的高中作文,用手提袋装了满满一袋交给了王老师,提起来沉甸甸的,现在看来让我有些后悔,不该给他那么多文稿,本来就病着还在劳烦他,但做已经做了,遗憾是在所难免了。当他经过一番筛选后,选出了他认为优秀的作文给我们送了回来。在领导的办公室里,我给他倒了一杯茶,他把评选出来的作文给了我,那时他的脸色已经是蜡黄了,显然是个重病在身的人,我虽不懂医学,但多少还能了解一点,我感觉得出王老师病得不轻。给王老师倒的那杯茶不知最终喝了没喝,我无从知晓。没几天领导让我给几位评委发放稿费,于是我给王老师打了电话,王老师来了我们聊了几句他就走了,我目送他出去的时候,在楼道里看到的只是急速而又瘦弱的身影。

真是人生短暂,稍纵即逝。我万没能想到王老师竟然走得这么快这么匆忙,连我们最后去看望的机会都没有留下,除了遗憾还能有什么呢!

从认识王老师的第一天起,我就知道灵武文学界有这么一个人,擅长小说创作,精通古典诗词,还能创作词赋,我是怀着敬仰的心情与王老师对话的。每次文联有活动,我总是挨个的通知各个艺术家,每次听到王老师那沙哑的富有磁性的声音,无论早晚无论在哪儿,他都会回复的。在我的记忆里,对于文联工作的支持,王老师从没有懈怠过,拒绝的次数近乎空白。这样一个文化人对于这所城市的分量和文艺事业的关注我觉得足矣,除了尊重、佩服,剩下的还能说什么呢!

王老师是12月18日中午一点走的,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惊呆了,本计划就在那段时间过去看望的,但由于年底考核事情太多,迟迟没能过去,晚得让人心痛!

世间的一切有时就是那么的不遂人愿,我与王老师的交往只是在每一次的茶杯里,每当王老师被我们邀请来的时候,我都会倒上一杯热茶,有时他会喝完,有时他顾不得喝说完话匆匆就走,我们总是聊上那么几句,总是关乎文学或是文稿方面的事情,这也就是我们之间可能性的交流了。一切都在那杯茶里了,我只是尽了一个为文艺家服务的角色,不管做的够与不够,我是尽了力的!

王老师的短篇小说《阿里高爷》,是我在编校过程中读了不下三次的稿件。每次校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都会认真地读下去,文如其人,这是他写作才华的充分展示,也更与他的个性相匹配。干净的语言文字,清晰的思想轮廓,把一个回族老人的形象和心理描写得近乎完美。岁月苍苍,山海泱泱,上天也总是负了有才华的人。若是上天再多给王老师几年的时间,肯定还会有一两部如长篇小说《遥远的朔方》和短篇小说《阿里高爷》的文章出现,会更精彩,也会更具分量。文学就是留给人一种美好,教给人一种善良、真诚,而不是伪饰,把丑恶的美好的向善的真诚的东西展示给大家,让人们对这个世界有一点想法,有某种追求,有更多的幻想和希望,这也就是文学的终极目的了。而王老师作为灵武文坛的一名良将是应该做得到的,只是天不留人,此生奈何呢!

冬风依然刮着,没有一丝的尘土,很干净。“丹青著明誓,永世不相忘”。一杯茶可能代表不了什么,也说明不了什么,但我做到的只能是为王老师沏上一杯清茶、聊上几句的责任,多一点的也就是编辑一下王老师的稿子,当然这更是对我自己的一种奖赏了。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啊?”人生就是一个苦难的旅程,幸福时光能有几多呢?一切已成过去,茶凉了,人去了,一切都成了永恒的记忆和回忆,留下的只有王老师用真挚抒写的厚重的文字了,或许能够更多地留在灵武人的心里,也更记载到了灵武文艺事业的史册上,厚实而又沉重的一笔。用时间来祭奠这样一个文化人,是最好的形式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