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染色质结构及其在转录中的影响
1.关于核小体作图:(1)画出没有结合DNA的组氨酸,指出所有组氨酸的大致位置;(2)另一张图,画出DNA缠绕组氨酸的方式。
2.画出核小体串联组成的纤维状结构。
3.给出核小体中DNA浓缩6~7倍的电镜证据。
4.给出两种模型解释组蛋白H1存在时染色质纤维呈Z形外形。
5.给出在高离子强度时染色质形成凝聚纤维(30nm纤维)的电镜证据。
6.画出30nm染色质凝聚纤维的螺旋管模型(solenoidmodel)。
7.画出染色质在形成30nm纤维之后的折叠模型,并给予解释。给出生物化学和电镜证据。
8.简述组蛋白H1在5SrRNA体外转录过程中的作用,并用实验证明。
9.画出一个模型解释:转录因子和组蛋白H1在重建(reconstituted)染色质中对5SrRNA转录的作用。
10.用实验证明:在重建(reconstituted)染色质中组蛋白H1和激活因子GAL4-VP16对腺病毒E4基因的转录有竞争作用。
11.给出转录激活因子抗阻抑作用的两个模型。
12.用实验证明:活性SV40染色质中无核小体域位于病毒晚期基因控制区。
13.用实验证明:活性SV40染色质中DNase超敏区位于病毒晚期基因控制区。
14.图示检测DNA中DNase超敏区的技术。
15.用实验证明定位(positioned)核小体的存在。
16.用实验证明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活性的存在。
17.给出一个模型说明转录抑制过程中辅阻遏物与组蛋白去乙酰酶的相互作用。
18.用靶表位实验证实下列三个蛋白之间的相互关系:抑制物Mad1,辅阻遏物Sin3A,组蛋白去乙酰酶HDAC2。
19.给出一个模型说明:同一蛋白的激活和抑制作用依赖于该蛋白配体的存在与否。
20.简述如何使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方法(CHIP)检测细胞周期不同时期中与特定基因作用的蛋白质。
21.给出一个模型解释:组蛋白H4的赖氨酸16对基因沉默(silencing)至关重要。说明证据。
22.设计一种方案检测定位(positioned)核小体在转录过程中能够进行重新定位。
23.用实验证明:在RNA聚合酶通过之后,核小体移向何处?
24.用实验证明:核小体重新定位至少部分地位于相同DNA上(顺式重新定位,repositioning incis)。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