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文学刊物

宁夏文学刊物

时间:2023-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审美批评与个案研究:当代宁夏文学论稿》是李生滨教授从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转而研究宁夏文学的最新成果,也是与田燕、田鑫等年轻学子共同研讨宁夏作家诗人创作十多年的心血之作。现在已经是宁夏作家群体中的重要一员,是宁夏文学评论界知名的教授与学者。这是一部对宁夏的文学事业有独特贡献的论著。

武淑莲

《审美批评与个案研究:当代宁夏文学论稿》(阳光出版社,2016年)是李生滨教授从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转而研究宁夏文学的最新成果,也是与田燕、田鑫等年轻学子共同研讨宁夏作家诗人创作十多年的心血之作。此煌煌近50万字的文论专著隆重推出。比起前几部鲁迅、郭沫若、沈从文等创作领域的论著,这一部是更加切近自己性情的专门性论著,是个人学术研究道路上不断拓展、不断创新的又一力作。

此论著结构分为总论、小说研究、诗歌研究、杂文研究四部分。总论部分是宁夏文学研究的理论梳理,主要论述后乡土时代,宁夏文学在创作上乡土诗意倾向与现代性的冲突。论著中的小说研究以宁夏文学最大的名片——张贤亮的小说为始,涉及80年代、90年代及至当下极具影响力的小说作家李进祥、马金莲等;诗歌研究着重代际相传,突出更有影响的新生代;杂文研究也是宁夏文学的灿烂一支、独放异彩。论著以史为线,以作家作品为重点,将史论与个案研究结合,是集文学史、文本细读、审美批评于一体的有独特审美经验的著作。虽然是整体考量宁夏文学,但眼光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视阈;虽然是文学作品的审美批评,但也是哲学的、社会学的、心理学的、语言学的跨学科研究;虽然是个案研究,但不局限一隅,能够以贯通的思路,将研究对象放置在大背景中。在宽阔中见细致,在细节中显真情,他的批评语言既是细读的客观的评述,又是投入情感的欣赏与遗憾;是发自内心的激赞,也有恨不能尽力表现的遗憾。尤其对文本的阅读,对一些作者熟悉,对作品的品味充满人文、人性、人情的深度关怀。投入了情感、深入的细读、客观的评论,是一部充满诗性与人文关怀的李健吾式的批评论著。

这是一部“知人论世”的新批评论著。李生滨教授对作家作品的批评建立在对作者的熟悉和作品的审美细读上。他把每一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放在一定坐标上,文学史的脉络清晰,对坐标点上的作品深入研读,或收集全面的资料。所以如果忽略文学史的叙述,作品的研读细致而饱满,从而使整部著作从章节到个案的解读有很强的可读性、审美性。这对几十万字、涉及近百位作家的著作,对每一位作家作品的品评,确实难能可贵。当然这得益于他的教学成果,可以说这是将教学成果转化成学术成果的自然成就。这无疑是这部论著最可贵也最吸引人的地方。

尤其是作者将宁夏文学的女作家群体作为独立的章节介绍,既突出了宁夏文学中女性文学独特的精神面貌,又显示了作者在研究中平等的人文关怀视野。女性文学独有的文学情怀、文学传承、文学精神等在论著中也似一种文学风景,不可忽视。

这是一部“由外到内”的论著。李生滨教授是外地人,只是因为工作关系,融入了宁夏的地域文化建设。现在已经是宁夏作家群体中的重要一员,是宁夏文学评论界知名的教授与学者。这是“由外到内”的转变之一。其次,他本来是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博士(后),有着宽厚的文学视野,深厚的文学理论素养以及有全局的视野,在转而研究宁夏文学时,是以一种高远的眼光、异常的热情、独特的见解,考量每个作家。他是把宁夏文学放在中国当代文学、西部文学的背景中去考察,写出了自己的“这一个”。在研究方法上,将开放的眼光与低头的审美阅读相结合。因此既大气又精致,拿得起,放得下。把宁夏文学独特的品质:在冲突中坚守,在滞后中创新,在乡土情怀与现代性突围的冲突中抉择并前行揭示得清晰而理性。这种由外到内、由远及近的研究方法,值得宁夏的学人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

这是一部对宁夏的文学事业有独特贡献的论著。宁夏文学评论界的理论引领素有“北郎南钟”之誉。宁夏大学博士生导师郎伟教授和宁夏师范学院钟正平教授的鼓与呼,宁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两所高校文学院的广大教师及一群中国现当代文学、宁夏文学研究者的助力,使宁夏文学的研究由高校辐射到整个社会。宁夏社科院的牛学智、宁夏党校的赵炳鑫两位学者在哲学层面、理论层面上的反思与批评,也在理论指导上促进着宁夏的文学创作事业。宁夏有了首个“文学之乡”,有了“鲁迅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少数民族骏马奖”等诸多获得者,与宁夏的文学评论家、研究者切实的研究、批评和理论指导是分不开的。李生滨教授对宁夏文学乡土诗意与现代性冲突的理论阐释,指出了宁夏文学的审美倾向,坚守乡土,是现代性的滞后,但坚守乡土,在后乡土时代,则恰恰是另一种现代与创新。宁夏文学似乎缺少理论上的大启蒙,在创作上忽略城市,钟情于乡土,感恩于乡土的滋养,坚守乡土,谨慎于城市题材,在苦难的表达之后,超越苦难,以乐观的精神在细密的叙述中咀嚼出生活中悲苦而诗意的滋味。而这一点:在坚守中创新、在诗意叙述中与现代性冲突,则恰恰是宁夏文学在后乡土时代的品质与魅力。这是宁夏文学创作者的生存环境和独特的创作群体与创作心态决定的。这种高远的学术眼光,使他对宁夏文学的定位做了准确把握。

这是一部接地气的著作。进入论著视野的作家作品涉及宁夏高校、文联、作协、出版、政府、企业等各个领域。论著也有与自己学生的密切合作。同时听取朋友的意见,亲自组织采访、交流。对宁夏文学的概貌和发展走向表达出了真知灼见。宁夏地方不大,文学生态环境良好。李生滨教授在高校从教,专心致志,亦教亦研。一部部有分量的著作在学校领导、同事、朋友的帮助下,接连出版,这在宁夏文学界是极其可喜的。

这也是一部有缺憾的著作。既然是“当代宁夏文学论稿”,却对宁夏文学的戏剧题材没有专章研究,这在文学史的研究上是不完整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宁夏文学创作题材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但作为以史为线的研究,忽略毕竟是一种较大的遗憾。同时,在宁夏文学发展趋势中,对宁夏文学的理论引导有些欠缺。比如,如果将宁夏文学放在中国当代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背景下来看,当下的宁夏文学需要更深的学养积淀、更宽广的人类普世情怀、更加不重复自己的创新与突围。

李生滨教授十多年来,在宁夏高校文学专业中的发展,是宁夏文学生态良好发展的最好证明。他写评论、组织研讨会、举办文学沙龙、参加文学采风,在课堂教学上,在作品研究中,在学术报告中,在会议研讨发言中,总能听到他独特的审美批评之声。他与宁夏文学界的融入、互动,后来成为发声者、研究者,是宁夏文学生态环境影响了他,也成就了他,他也从中获得了读书、做学问、交友的乐趣。“坚守与创新”既是这部论著中宁夏文学的品质,也是作者个人在学术研究道路上的真实写照。应该说李生滨教授是乐教、乐研、乐活的一位知名学者吧。若非此,如何有热情、有动力关注宁夏文学的创作态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