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拍出地域特色

拍出地域特色

时间:2023-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从影十几年了,一直守着宁夏这块狭小而又相对僻静的地方。地域特色是由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构成的。因此,我把拍摄百姓生活、记录社会现实作为表现宁夏地域特色的主要内容。特别是经媒体刊登后引起了反响,社会各界对有困难的学校、戏班给予了关心和捐助。

吴 忠

我从影十几年了,一直守着宁夏这块狭小而又相对僻静的地方。早几年看到一些摄影人背着高档相机,奔走于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名胜大川之间,煞是羡慕,心想啥时候能像他们一样就好了,说不定也能带回令同行眼前一亮的佳作呢!后来慢慢有了一些出差的机会,所到之处,我都兴奋地拿着相机,不停地喀嚓喀嚓,一饱眼福,二过快门瘾,但带回家的大都是些各地风景的复制翻版而已。记得一次在云南石林,我拿着相机却不知拍什么。翻阅当地出售的几本有关石林风景的画册,其中一本据作者说是他历经四十余年的拍摄结果,这令我吃惊,想想我在石林才短短几个小时,能奢望拍到什么呢?

摄影人每去一地,初来乍到,由于新鲜视觉的刺激,也许能拍到一些有意思的照片,但要拍到有深度、有意境、有特色的照片,就不那么容易了,原因在于时间短、心静不下来,不能从容地去观察、去揣摩。况且又没有当地人的天时地利之便,还不熟悉那里的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我们这些外来“和尚”是念不好当地的“经”。宁夏地处西北一隅,与其他大省相比,虽然没有叫得响的名胜大川,也没有永垂青史的大家名流,但它是根植于黄土高原上的回族自治区,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积淀,独特鲜明的民族区域色彩,构成了不同于其他省份的地域特征和社会风貌。这本身就是现成的挖掘不尽的拍摄题材,何必好高骛远长途跋涉到外地去“打鸟”、“撞大运”呢?这样一分析,我的心安静了许多,于是背起入门级的佳能300D相机,开始了我的“本土摄影生涯”。几年来,我走乡村、进社区,在茶馆里同老头老太们就着火炉,喝着盖碗茶,听着秦腔老调;在阿拉伯女子语言学校,我默默地坐在一旁,看着那些从贫困山区来的回族女孩是怎样度过在校生活的一天:上课、礼拜、就餐、自习、小净……

地域特色是由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构成的。在这两者之中,我更倾向于拍摄后者,我认为摄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应该以人为主体,更多地去关注人类的活动和社会的发展。风光摄影不可缺少,但如果映入人们眼帘的都是千幅一面的关山晓月或大漠落日,或残荷断藕等等,静止的、自然的、没有人类气息的画面,以此来表现地域特色是没有意义的,至少是不完整的。因此,我把拍摄百姓生活、记录社会现实作为表现宁夏地域特色的主要内容。在拍摄过程中,我潜心揣摩纪实风格的表现,力求拍出生活的原汁原味。每到现场,我先掖着相机悄没声息融入拍摄对象之中,不干扰对方的正常活动和情绪,在窥探好角度后快速出手,然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在同一角度多次拍摄。尽量不使用闪光灯,也不依赖后期制作,在充分利用现场摄影元素、保持现场气氛不变的前提下,争取一次拍摄成功。

几年过去了,我先后拍摄了《茶馆里的戏班》《阿语学校里的回族女孩》《外来工希望小学》和《老外来到咱社区》等纪实组照,用平实的摄影语言讲述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凡人小事,描绘这些寻常百姓的众生相,再现他们的生活场景和生存环境,试图构成一幅宁夏城乡之间各个民族各个阶层群众生生不息和谐共融的社会画卷。我这样坚持做了五六年,陆续有了回报,这几组照片先后在国内影展获得等次奖,并入选国际影展。特别是经媒体刊登后引起了反响,社会各界对有困难的学校、戏班给予了关心和捐助。我常遐想,如果全国各地的摄影人都能出色地拍出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貌,然后拼接起来,不就是一幅960万平方公里美轮美奂的共和国地图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