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果蝇培养基制作全过程

果蝇培养基制作全过程

时间:2023-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注意不能麻醉过度,如果果蝇的翅膀与身体呈45度角翘起,表明麻醉过度,不能复苏而死亡。检查后的果蝇可以放回原培养瓶中,也可以进行处死。果蝇培养基有多种,实验室通常采用玉米粉培养基,配方如下。5)趁热将培养基分装入奶瓶、或指管中。一般每瓶放入5~10对果蝇,2~4周换一次培养基。
实验内容和步骤_遗传学实验指导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果蝇性状识别和性别鉴定

1.性状的识别

遗传实验所常用的性状主要有体色、眼色,刚毛形状和翅形。现把这些性状的一些突变品系列表(表1-1)如下:

表1-1 实验中使用的果蝇突变品系

img1

(接上表)

img2

2.雌雄果蝇的鉴定和比较

果蝇的雌雄在幼虫期较难区别。但到了成虫期却相当容易。成虫雌雄的主要区别在于:

(1)大小:雄性个性一般较雌性小。

(2)腹部环纹:雄性腹部黑色环纹五条,腹尖颜色深,带纹由前向后依次变宽;而雌性腹部环纹七条,环纹宽窄均匀,腹尖色浅(图1-1)。

(3)性梳:雄性第一对足的跗节基部外侧有黑色鬃毛状性梳(sex combs)(图1-2),雌性则无。

img3

图1-1 雌雄黑腹果蝇外形图

img4

图1-2 雄性果蝇的性梳

3.果蝇麻醉

检查果蝇或进行果蝇杂交时,应先进行麻醉,使其保持安静状态。果蝇具有以下一些特性:一是具有趋光性,二是喜欢向上爬。掌握了这些特性,我们就能很方便地将果蝇转移到另外一个培养瓶中。麻醉时,先将果蝇放入一个空瓶,用滴有数滴乙醚的棉塞塞住瓶口,平放在桌面上约半分钟,果蝇即被麻醉(图1-3)。注意不能麻醉过度,如果果蝇的翅膀与身体呈45度角翘起,表明麻醉过度,不能复苏而死亡。麻醉后的果蝇放在滤纸上方便观察。检查后的果蝇可以放回原培养瓶中,也可以进行处死。

img5

a.将乙醚滴在棉塞上 b.果蝇转至空瓶中 c.盖上有乙醚的棉塞

图1-3 麻醉果蝇的操作方法

4.利用解剖镜观察雌雄果蝇的性状。

(二)果蝇的生活史

1.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连续的发育阶段(图1-4)。

卵:白色,椭圆形,长约0.5mm,在背面的前端伸出一对触丝,它能使卵附着在柔软的食物上,不至于深陷到食物中去(图1-5b)。

幼虫:幼虫从卵中孵化出来后,经过两次蜕皮到第三龄期,体长可达4~5mm。在解剖镜下观察可见一端稍尖为头部,并且有一黑点即口器;稍后有一对半透明的唾腺,每条唾腺前有一条唾腺管向前延伸,然后会合成一条导管通向消化道。神经节位于消化道前端的上方(图1-5c)。

img6

1.卵 2.一龄幼虫 3.二龄幼虫 4.三龄幼虫 5.蛹 6.成虫

图1-4 果蝇的生活周期

蛹:幼虫生活七天左右即化蛹,化蛹前从培养基中爬出附在瓶壁上,渐次形成一个菱形的蛹。起初颜色淡黄、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为深褐色,这就显示其即将羽化了(图1-5d)。

img7

图1-5 果蝇成虫(a)、卵(b)、幼虫(c)、蛹(d)

成虫:刚羽化出的果蝇,身体狭长,翅还没有展开,身体较白嫩,此时野生型体色与黑檀体体色都是一样的,没有多大区别。不久,蝇体变为粗短椭圆形,双翅展开,体色加深,野生型果蝇的体色成为灰褐色,突变型黑檀体果蝇的体色成为乌黑色(图1-5a)。

果蝇的生活周期与温度关系极大,一般来说温度低,生活周期长;温度高,生活周期短(表1-2)。但温度过高会引起突变、不育,再高则引起死亡。低温能使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下降,过低则会引起死亡。一般实验果蝇培养的最适温度20℃~25℃,原种保存的温度一般为17℃~20℃。

表1-2 生活周期长短与饲养温度关系

img8

2.饲养管理

果蝇一般饲养在奶瓶,或大、中型指管中。培养瓶用前要消毒,然后再倒入1~2厘米厚的饲料(培养基),待饲料冷却后,用酒精棉花擦去瓶内壁的凝结水,或用棉花球塞塞口后放置数天让其自然干燥后再用。果蝇培养基有多种,实验室通常采用玉米粉培养基,配方如下。

玉米粉培养基:

1)取75ml水、加入1.5g琼脂,13g蔗糖,煮沸使充分溶解。

2)另取75ml水,加入17g玉米粉搅匀,加热调成糊状。

3)将上述两者混合、煮沸。

4)待稍冷后加入1.4g酵母粉及1ml丙酸,充分调匀。

5)趁热将培养基分装入奶瓶、或指管中。

一般每瓶放入5~10对果蝇,2~4周换一次培养基。培养瓶的标签上应写明果蝇品系,培养的日期。培养时避免日光直射。培养时不认真管理,培养基就会发霉。发霉原因很多:如棉塞及器皿没有灭菌,空气污染,亲本不及时倒掉等都会引起发霉。发现发霉要及时处理。少量霉点可用烧过的解剖针挑出,大量霉菌污染,可把果蝇全部倒在一个带有培养基的空指管中2~3h,再换入一个带有培养基的空指管1~2h。然后倒入装有新培养基的培养瓶中继续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