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驻印度华侨补习学校的马英

中国驻印度华侨补习学校的马英

时间:2023-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熊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他的经历。然而由这也更加清晰地勾画出一个爱国华侨的形象。按说老熊可以作为印度人持印度护照,但是,当他在可以选择国籍的时候,仍毅然选择了中国国籍。刘总领事得知后,希望他选择到外国语学院插班学习,以后有可能成为中国驻印度的外交工作人员。因为刘总领事认为老熊出身好,又很爱国,可以作为重点培育对象。

6543班 马英

2014年10月30日我到晋南寻觅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大迁移的发源地洪洞大槐树和著名的戏曲《苏三起解》故事的发源地。其实,更为主要的目的还有寻找已四十四年未见面的大学同学——熊志昌(外号“老熊”)。

我的全部信息是,老熊1970年分配到山西省洪洞县焦化厂,直到六十岁退休也没调动过;当上了洪洞县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此次为去找他,我先查找了洪洞县政协和人大的网站,但没有他的资料。到了洪洞县才打听到焦化厂在县东北十六公里处的广胜镇。

当日早7点,我乘长途车前往,终点站正是广胜镇。汽车停在焦化厂职工活动中心广场,下车赶快询问:“劳驾,你们认识焦化厂的一位叫熊志昌的老职工吗?”没想到问到第二个人就有了答案,这是一位穿着保安制服的人,他清楚地告诉我:“熊志昌就住在家属区六号楼三单元八、九号。”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呀。我简直不敢相信,在上万职工和家属当中就这样一下子找到我想见的人。这也说明,老熊还是有些“名气”的。径直来到家属楼老熊家门口,敲门见到的是一个面目清秀的小伙子。他皮肤白皙、浓眉大眼、深眼窝、高鼻梁,活脱一个年轻的老熊,这肯定就是老熊的儿子了。他说:“我爸一早出去散步了。这是他的生活规律。”我便下楼去迎,结果没多远就看见了他。当我热情上前握手时,他一下子有些惊愕,说:“你是谁?”我赶快说道:“我是北工大6543班的马英呀!”他立刻反应过来了,但接下来的一句话竟是:“马英,你父亲平反了吗?”这说明,他已经回忆起当年的事情。我说:“谢谢你的关心,早已平反了。”他又说:“在1970年的时候,我就说应该平反嘛。”由此更可以看出,他对当年“文革”记忆尤深。

爱国华侨熊志昌

天气晴好,蓝天白云,我建议在小区花园里坐下来谈。这时他显得非常高兴,连连向路过的人们主动介绍:“这是我大学同学。从北京来看我。”路人们也向他打招呼,还问道:“是记者来采访你吗?”

我先介绍了一些同学的近况,说大家都问起他,希望有机会来聚会。他说,毕业四十多年了,还是二十年前在这里见过三个来出差的同班同学,而专程来找他的只有我一个。

老熊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他的经历。我与老熊五年同学,有一些了解,但这次则是更多地知道了他的家事和遭遇。然而由这也更加清晰地勾画出一个爱国华侨的形象。

交谈了两个小时,还不到午饭的时间,但老熊夫妇执意要在餐馆招待我,还说:“你要是不去,就是看不起我。”当年老熊那个头脑“一根筋”的性格还是没有变呀!

老熊1942年3月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印籍华裔家庭。祖上从中国来到印度,到父亲这一辈开了一个手工皮鞋作坊,母亲做盒饭外卖,家中有姐姐、弟弟,生活基本温饱。

按说老熊可以作为印度人持印度护照,但是,当他在可以选择国籍的时候,仍毅然选择了中国国籍。当时中印两国关系紧张,老熊说,在领取中国护照时,印度警察当局曾警告他说:“你如果持中国护照回中国大陆,那就不能再回出生地印度了。”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在中国驻加尔各答总领馆刘总领事的帮助下,踏上了中国的土地。那一年他正好二十岁。

1962年回到中国以后,他的中文水平不高,学习成绩也不好,于是先在北京华侨补习学校学习。通过努力,成绩越来越好。刘总领事得知后,希望他选择到外国语学院插班学习,以后有可能成为中国驻印度的外交工作人员。因为刘总领事认为老熊出身好,又很爱国,可以作为重点培育对象。但是,老熊为了以科学技术报国而坚决选择了理工科,并于1965年考入北京工业大学化工系。

在6543班,当我刚认识老熊的时候,就感到他相貌很有特点:皮肤白、眼睛大、深眼窝、高鼻梁、英语非常流利,汉语怪腔怪调。同学们认为他可能有英国血统,他立刻辩解说:“我就是广东梅县人,我是中国人。”

“文革”前,他在学校积极给广播站投稿表达爱国之情。由于怕文字不够通顺,他找我修改文稿。我看他文中写道:“印度资本家用大米饭喂乌鸦,说它们是吉祥鸟,而不肯给饥饿的穷孩子们吃……”落款是他的笔名“华克坚”。他解释说:“‘华克坚’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攻克美利坚合众国。”

“文革”开始,在北工大操场上关于“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辩论会上,老熊登台发言持坚决评判的态度。尽管他言语未必非常利落,但他慷慨激昂、义愤填膺,边说边挥舞着双臂,嘴皮和眉眼都一起参与了意思的表达,好像生怕别人不能理解他的观点。写大字报时,他很积极,甚至在走廊的白墙上用大墨笔写下“×××战斗队”的字样。

当时,老熊的姐姐在香港,给他寄来了一本非常小开本的《毛主席语录》,只有手掌四分之一大小,红色塑料封面,印有浮雕样的年轻时的毛主席头像,印刷极精美,他对此爱不释手,总带在身上,时不时就拿出来予以引用。当“文革”进入许多人做“逍遥派”的时候,老熊却是个“学习派”,认真去读毛主席著作了。

“文革”中他还和一些同学到学校附近的化工实验厂参加劳动,和工人师傅们打成一片,很受欢迎。在农村参加劳动时,也是毫不惜力,结果拔麦子把双手磨出了血泡。盖房子他又是抢着上房,干最累的活儿。当有一个同学生病时,他倒水送饭,把姐姐从香港寄来的鱼肝油丸拿了出来送给这个生病的同学,以至于这位生病的同学由此获得了一个“小熊”的绰号。

1970年毕业分配时,北工大的一些华侨同学通过各种关系出国或到香港去了。老熊却坚持不肯离去,于是,服从分配来到了山西省洪洞县。

1970年7月老熊和北工大另外14名毕业生一起到山西煤炭化工局报道,老熊被分配到洪洞县焦化厂。当时分配人员对他说,焦化厂正准备开工生产,你们赶快去吧。可到了地方却只见荒地一片,工厂连个影子也没有。当时老熊有两个去处,一是留下来修铁路,二是回太原煤化工学校。结果,老熊竟还是选择了留下来。

刚到这里的时候,工地还是一个野狼出没的地方,冬天有灰毛狼,秋天有黄毛狼。当地居民很少,只有一些逃荒过来的老百姓。分配来的大学生和招工过来的农民工要干的第一件工作就是修铁路,还要盖自己住的工房。铁路长10公里,与同蒲线上的赵城站连接,以便把建厂物资运来。除了干体力活,老熊还负责给农民工记工分、算工资。吃饭是到附近老乡家里吃派饭,自付钱和粮票。等铁路修通了,他又在基建处搞厂房施工、设备安装,直至1979年。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后,老熊调到生产车间当技术员。工作中,他发现燃烧炉的空气喷嘴总是发出“噼噼啪啪”的爆破声,便潜心进行研究如何改进。结果通过安装流量计等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控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他也逐步升为助理工程师、工程师。

1995年,他参加了评审高级工程师的英语考试,这对于老熊来说绝对不是问题。结果他很快答完却不让交卷,因为监考人还想让别人抄一抄他的答案。技术论文就是他的技改成果总结。评审下来,老熊顺利获得了高级工程师的职称。有个评委来自太原化工部第二设计院,对老熊的水平非常欣赏,说:“熊志昌技术和英语属于双优。”

还有一件特别值得介绍的事情,它可以充分说明老熊投身建设焦化厂的痴心与决心。1973年,姐姐来信给老熊,要他去香港与父母家人见面团聚。于是,他向厂里请假,办理赴港手续。当时批准出境手续相当繁复,但最后还是批准了,时限定为六个月。领导找他谈话,希望他六个月后按时回来,他一口应承。其实,领导和同事们却根本不相信他的话,因为山西与香港的生活环境相差得太远了。

事实证明,老熊真是说到做到了。不但如此,此次出境还是很坎坷呢。原来他刚进入香港就被警察当局扣押了十五天,因为怀疑他是大陆派来的间谍。放出来以后和家人团圆聚会以后,老熊按时回来。不过入境以后又被国内的公安机关拘押和审查了九十五天,怀疑他是否当了间谍。这下子老熊精神崩溃了,厂领导把他送进了临汾市精神病院治疗了大半年才得以康复。

改革开放以后,老熊在焦化厂的工作、生活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他由于华侨的身份和工作的成绩先后当上了县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这也为焦化厂增添了光彩。在政协和人大的岗位上,他认真履行了职责,应当说,他的一腔爱国热情终于得到了回报。

2002年老熊六十岁时从焦化厂总工办的岗位上光荣退休了。自1970年他来到洪洞县建厂,到如今看到焦化厂成为山西省的大企业,老熊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谁能想到1962年孑然一身从印度回国的熊志昌如今已是热热闹闹三代同堂大家庭的一家之主呢?在老熊家两套单元连通房里,我看到他的全家福照片。身为丈夫、父亲、爷爷、姥爷的他居于照片正中,周围是妻子、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十岁的双胞胎孙女和七岁的外孙。

老熊的妻子是本地人,比他小十一岁,原来只有小学文化,但精明能干,现在也退休了。老熊介绍了他与妻子结婚的经历,其过程充满了戏剧性,但最终的结果表明,这确实是一桩美好的婚姻。

与老熊的执着、勤恳的性格相比,妻子则是一个风风火火、热情外向的女人。老熊一直在技术岗位上任职,而妻子在焦化厂的行政处负责户籍管理方面的工作,所以,一些公关联络、具体经办的事情,都由妻子出面。在妻子看来,老熊就是一个“书呆子”,甚至和老熊一起分配来到焦化厂的北工大的同学们也属于头脑“不灵活”的一群人。当着我的面,妻子就“埋怨”老熊,在做县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时,“一点都不知道为自己办事。”而现在老熊一家能够如此红火,恐怕妻子的贡献不小。

儿子大学毕业后,现在焦化厂的工程监理公司工作;女儿也大学毕业,在本地工作。儿女在本地都另有住房,但都还以老熊这里为大本营,因为孩子们下学以后都还需要由老人来看管照顾。英语是老熊的长项,对孙辈们可以进行英语辅导。其他家务事都由妻子来做,儿女们来帮忙。

老熊住的这座家属楼属于厂级干部的专用楼。本来老熊并未达到厂级领导的这一级别,但是,他作为县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大概就能够享受到厂级干部的待遇。家属院整理得很清洁,红花绿树,各种配套设施都很齐全。每天,老熊都要在院子里散步,生活是安逸和悠闲的。

从老熊所在家属院走出来就是焦化厂职工活动中心广场,当年厂区就在附近。现在由于扩大生产和控制污染,生产车间都搬迁到比较远的地方了。老熊向我一一介绍这里当年的状况,回忆着他在这里工作、生活的历程。可以看得出来,他是对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

我也向他介绍北工大的情况,说到北工大“老五届”的这批同学在学校时的共同经历;说到我们准备编写记述北工大“老五届”同学们情况的回忆录的事情。他显得很深沉,若有所思。我邀他写一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人生感悟,他不置可否。但是,对于我的采访和撰写表示了支持。

从洪洞县回到北京以后,我又多次与他联系,询问有关的具体时间和事件,他又详细地向我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再就是对当前社会的看法,如提拔技术干部,例如总工程师,必须德才兼备,有高学历、高技术水平,为人正派,踏实苦干;绝不能靠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钻营上去。由此可见老熊一贯的正统思想。我还把他的联系电话告诉了我们班的其他同学,大家都为与老熊联系上了而感到高兴。我在向同学们介绍老熊的情况时,总是以这样的话来结束:老熊晚年生活幸福,好人有好报。

作者2014年10月赴山西洪洞县拜访分别四十四年的老熊

附:江城子·北工大建校五十五周年贺

(2015年4月)

五十五年路漫长。容颜老,鬓如霜。难得相见,彼此话衷肠。忆得当年毕业时,战农场,闯边疆。
本是金子必发光。有专长,做栋梁。事业有成,硕果甚辉煌。老当益壮豪情在,绘丹青,著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