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读一部有关知识经济的书稿,其中对于什么是知识这一问题阐述得不够明确,没有办法,只好查阅资料,对其进行修改。仔细想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我们整天喊“知识经济”、“努力学习知识”等,如果连什么是知识都搞不清楚,又怎么去实践呢?
知识,作为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词,其内涵和外延因使用者不同而异。根据韦伯斯特(Webster)词典1997年的定义,知识是通过实践、研究、联系或调查获得的关于事物的事实和状态的认识,是对科学、艺术或技术的理解,是人类获得的关于真理和原理的认识的总和。根据有关文献,知识是人类积累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知识既包括有文字记载的认识和经验,也包括没有文字记载的认识和经验。
为了很好地学习和应用知识,人们把知识进行分类。目前,除了科学知识的学科分类被学术界和社会广泛接受外,很难找到“统一的”知识分类标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为了有利于经济分析,将知识分为如下四种。
关于“知道是什么”的知识,记载事实和数据。许多行业的专业人员,如律师、会计师和医生等,需要学习掌握丰富的此类知识,才能胜任他们的工作。
关于“知道为什么”的知识,记载自然和社会的原理与规律方面的理论。它们是技术进步的源泉和先导。这类知识的生产需要专门的机构和专业人员来完成。
关于“知道怎样做”的知识,指某类工作的实际技巧和经验。不少此类知识是技术诀窍、个人技艺或工作能力,很难完全转变成有文字记载的知识。
关于“知道是谁”的知识,指谁知道是什么、谁知道为什么和谁知道怎么做的信息。这类知识对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非常重要,需要通过社会关系网络来获得。
显而易见,第一类和第二类知识是有文字记载的认识类知识,是“有形知识”,非常容易编码(信息化),可通过各种传媒获得。第三类和第四类知识更多地是没有记载的经验类知识,是“隐形知识”(tacit knowledge)或无形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来获得。学习“怎么做”,可以是“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学习“谁知道”,要在社会实践中积累。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经验类隐形知识被编码,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发展。
只有弄清了什么是知识,我们学习知识才能理智自觉,我们促进知识经济的到来才能积极主动。
1999年1月7日(星期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