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带着夫人和洋儿出去看秧歌。我给她们讲了许多有关大秧歌的故事。解放前,关东的每一个秧歌队,都有一个领歌的角色,在队前边扭边唱。另一种是“煞公词”,是见景生情、即兴唱出的唱词。煞公即是凶神,在秧歌队里是打头的兼领唱,寓意“凶神”来歌颂“太平盛世”。煞公皆由民间艺人或民间歌手扮演,他们借唱煞公词来抒发胸中的不满和苦难。但煞公词一般都含蓄、隐讳,乍听似歌颂,实则是呐喊。
今天是正月初五。夜幕刚一降临,各路秧歌队伍就走上了大街小巷,热闹非凡。
我带着夫人和洋儿出去看秧歌。与往常的旅游观光一样,边走边看,我还边给她们讲解。讲累了,她们还让我讲,说:不讲光看没意思。我给她们讲了许多有关大秧歌的故事。她们最感兴趣的是秧歌词。
解放前,关东的每一个秧歌队,都有一个领歌的角色,在队前边扭边唱。他所唱的唱词分两种:一种是戏曲唱词选段,如“西厢”、“蓝桥”、“茨山”等;民间小调,如“闹五更”、“送情郎”等。另一种是“煞公词”,是见景生情、即兴唱出的唱词。煞公即是凶神,在秧歌队里是打头的兼领唱,寓意“凶神”来歌颂“太平盛世”。
煞公皆由民间艺人或民间歌手扮演,他们借唱煞公词来抒发胸中的不满和苦难。但煞公词一般都含蓄、隐讳,乍听似歌颂,实则是呐喊。
如走到衙门前,他们就唱:
青天高出三尺三呐,
万民不忘老当(赃)官。
“风调雨顺”民福厚,
“国泰民安”多美言。
表面上是歌颂青官,实际是在痛骂赃官。
走到油坊前,他们就唱:
豆如珍珠生乡间呐,
农夫血汗灌秧田。
熬过旱涝锅蒸煮啊,
槌夯棺挤油吸干。
听了似唱农夫用血汗耕耘之艰难,实则唱的是“乡间”农夫的血汗已被吸干。
走到观音庙前,他们就唱:
拜上观音三叩头哎,
香烟缭绕冲斗牛。
倒坐不看红尘苦,
恼恨人间不自由。
甘露洒到何方去,
九州江河怨水流。
这是大声疾呼着人间的不平。
讲着讲着,她们娘俩还用大秧歌调唱了起来,扭了起来。全家三口人不胜愉快和高兴。
1999年2月21日(星期日)(假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