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文化的一个弱项

中国文化的一个弱项

时间:2023-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现代新文化在传统一元论思维方式的导引下,不仅没有实现结构的分殊化,反而以一种科学主义的有机整体方式更粘结地一元化、内聚化了。而这一切又构成了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无法剔除的解释学背景。但科学主义思潮遮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超验性一面,使人们长期以来未能真正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谛,甚至在实践上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应邀参加座谈会,主要讨论中国文化发展问题。我重点谈了中国文化的一个弱项,目的是想引起同仁们的注意。

从文化运演的逻辑来看,现代文化的发展趋向是结构的分殊化,即知识系统、意义系统和意识形态三个次生系统走向结构上的独立和功能上的分化,各有各的话语结构,各有各的社会功能。帕斯卡尔曾经正确地区分过三种性质不同的秩序:客观世界感性的秩序、思维世界理性的秩序和心灵世界精神的秩序。对应这三种秩序的分别是文化的三个体系:意识形态体系、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西方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也曾经包罗了知识体系、意识形态体系和价值信仰体系,但从13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中文化世俗化、人本主义化开始逐渐分离,到高扬理性的启蒙运动将知识从神学系统中独立出来,实现了西方文化从神学一统到多元分殊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现代新文化在传统一元论思维方式的导引下,不仅没有实现结构的分殊化,反而以一种科学主义的有机整体方式更粘结地一元化、内聚化了。知识系统道德化、政治化,不能严守“价值中立”的立场;伦理价值又受到意识形态的严重污染,不能实现对现实世界的精神超越;而意识形态又被道德化,往往以善恶标准替代历史或政治的合理性尺度。而这一切又构成了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无法剔除的解释学背景。马克思主义哲学内蕴着“人”和“物”两条线索,它始终着眼于经验与超验的有机整合和内在统一。但科学主义思潮遮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超验性一面,使人们长期以来未能真正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谛,甚至在实践上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建国后曾一度出现的乌托邦悲剧,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对经验世界的偏离,实质上却是由于以实证经验的态度去追求超验目标的缘故。及至“文化大革命”暴露出它所赖以存在的社会机制有严重缺陷时,80年代,一场“剪不断,理还乱”的“意义危机”又悄悄地笼罩在了中国人的心头。

这个问题的提出不一定准确,但我们应该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1999年5月23日(星期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