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记者采访,主要回答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由于回答得比较抽象,采访后又进行了整理,将文字稿交给记者。全文如下:
问:近几年学术界提出了“经济人”与“道德人”的概念,并有着特指,您对此有何看法?
答:“经济人”与“道德人”是确实存在的。由于人类各民族地理环境、遗传基因、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结构的差异性,使得人类在发韧之初,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以中国“重德求善”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和以古希腊发源的“重知求真”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构成了人类文化的两大基本形态。西方文化在经历了人与自然的明显分化后,衍生出典型的理性精神与宗教意识,经过资本主义经济土壤的培育,导致了个体与类的分裂而转换出近现代的技术理性、个人主义和新教伦理,进而催生出敛财逐利的“经济人”。“天人合一”的东方文化传统,使人与自然的分化和个体与类的分裂始终不明显与不完全。“天人合一”与“人人合一”无从分辨,“天道”与“人道”难解难分,以此构成中国传统社会纲常伦理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等的社会关系网络,并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修齐治平”的“道德人”。当然,“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划分是相对的,绝不是说“经济人”没有道德修养,也不是说“道德人”没有经济要求,而是就其本质而言的。
问: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一而再再而三地呼吁克服“半脑文化”,但收效甚微。您认为“经济人”与“道德人”是否能合二而一?
答:从历史发展看,“经济人”与“道德人”是会逐步走向统一的。有人说,20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这是自然科学对文化理论发展的一种自然反映。也有学者认为,20世纪是“对外”的世纪,21世纪是“对内”的世纪。就文化理论本身来说,20世纪是人类工业文明走到了登峰造极地步的世纪,是竞争和征服的“对外”理论发展到极端的时代。21世纪是人类生态文明开始的新纪元,是人类重新审视自我,找回生命意义和精神支柱的“对内”理论大发展的时代。意义世界的重建,将会为“经济人”与“道德人”逐步走向统一提供前提和条件。
问:具体说来,如何才能使“经济人”和“道德人”走向统一呢?
答:从现实情况看,现代人的精神迷茫表面上看是“经济人”与“道德人”从各自的角度分别对经济与道德的干扰与僭越,实质上则是市场经济中现实的人对经济与道德的双重渴求。走出精神迷茫的根本出路在于寻找文化理念上商品意识与人文精神的圆融与更新,从而为人成其为“新人”提供“意义”的凭借,并为这意义的实现所必致的人文“秩序”提供普适、有效的价值标准。这就引发了现实社会对“新人”出现的祈望,这种“新人”也正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一个半世纪前便热切呼唤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人。
1999年7月29日(星期四)(在北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