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化应该“化”什么

现代化应该“化”什么

时间:2023-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审读一部有关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的书稿。读来读去,竟觉得有一个主要问题尚未说清楚,就是中国的现代化应该“化”什么?我国当前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现代化。但是,现代化应该“化”什么,或者说,现代化应该以何者为内容,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重大课题。现代化之所以应该以文化为内容,是由文化的性质特征决定的。整体中的某一层面的现代化,必然带动并且要求其他层面乃至整体的现代化。

审读一部有关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的书稿。读来读去,竟觉得有一个主要问题尚未说清楚,就是中国的现代化应该“化”什么?

我国当前的奋斗目标是实现现代化。但是,现代化应该“化”什么,或者说,现代化应该以何者为内容,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重大课题。随着现代化事业的日益发展,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是现代化事业的重要部分,但远非它的整体。因为“四个现代化”所强调的只是现代化事业的物质部分,而物质的现代化必须以观念的现代化作先导,以制度的现代化作保障。

我觉得,我国的现代化应该以“大文化”,即广义的文化为内容。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文化是人在实践过程中认识、掌握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保存的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社会制度的总和。文化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其一,物的层面,即物质文化,指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改造、生产及相应的技术、工艺,直到造成适宜于人类生活之物质环境的各种活动及成果。它包括:一、人们为满足生存和发展需要而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二、人们运用生产力改造自然,进行发明创造的物质生产过程;三、人们的物质生产过程的具体产物。

其二,心物结合的层面,即制度文化,指人类相互往来所形成的诸种关系、等级、制度等。它包括:一、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二、建立在生产关系基础上的各种社会制度和组织形式;三、建立在生产关系基础上的人与人的关系——社会关系以及种种行为规范和准则。

其三,心的层面,即观念文化,指人类在创造物质文化和形成制度文化时产生的各种思维方式、信仰习俗、心理状态、精神产品等。它包括:一、人们的各种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如教育、科学、历史、语言、体育、宗教、文学、艺术等;二、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满足生活需要的方式——生活方式等;三、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等。

现代化之所以应该以文化为内容,是由文化的性质特征决定的。文化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的总和。物质文化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制度文化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观念文化反映人自身的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状态。文化的三个层面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体中的某一层面的现代化,必然带动并且要求其他层面乃至整体的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物质文化的现代化为基础,以制度文化的现代化为保障,以观念文化的现代化为先导。只有以文化为内容,才能实现整体的现代化。

1999年11月20日(星期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