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的《百家讲坛》,钱先生介绍《三字经》,把“教”字拆开来解释:“教者,孝之文也。”既然钱先生重视儒家经典,我想一定也知道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攵孝。”许慎拆字,钱文忠也拆字,到底哪个拆的正确呢?但他也没有钱文忠这样大胆。脑袋一拍,就来了灵感,胡编乱造一顿,结果是既糟蹋了汉字,又败坏了自己的名声。
今天的《百家讲坛》,钱先生介绍《三字经》,把“教”字拆开来解释:“教者,孝之文也。”我差一点儿被雷倒了。
既然钱先生重视儒家经典,我想一定也知道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攵孝。”清代段玉裁注:“孝,见子部,效也。上施,故从攵;下效,故从孝。”
许慎拆字,钱文忠也拆字,到底哪个拆的正确呢?关键在“教”的右边“攵”,究竟是一个什么字?这个字,许慎有解释:“攵,小击也。”意思是轻轻地打。在一些经典里也写作“扑”,音pu,不是“文”。后世读作“反文”,容易误解。“攵”字,下面是一只手,上面是一条鞭子。手拿鞭子干什么?打人。古代教育离不开鞭子,现在还有“教鞭”,虽然不打人了,但仍然有的教师用来吓唬孩子。段玉裁说:“上施,故从攵”,意思是上级(包括官员、父母、长辈、教师等)发号施令,要用鞭子。
拆字之风,宋朝最盛,而王安石的《字说》则是为祸最烈者。但他也没有钱文忠这样大胆。有人说:无知者无畏。脑袋一拍,就来了灵感,胡编乱造一顿,结果是既糟蹋了汉字,又败坏了自己的名声。
如果不想斯文(汉字和自己的面子)扫地,请在拆字前查一下《说文解字》,或者请教一下明白人,以免误人子弟。有了这两下子,再谈论汉字,才配得上钱先生那妙趣横生的讲解,尤其是那专业演员一般的表情、那演讲比赛一般的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