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背景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拥兵东吴,倚江守国。当时的刘备在得到诸葛亮之前,手下谋臣很少,有政治远见的谋士更不多。结果东征西讨,屡败屡战,寄人篱下,始终不能得到施展抱负的根基。他迫切地需要一个能人来辅佐自己。
他通过自己宽广的胸怀和汉室子孙的背景,开始四处寻访人才,准备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实现自己的壮志。
“三顾茅庐”见于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故事梗概
官渡一战,曹军以少胜多,大败袁军,原先投奔袁绍的刘备,又投奔了荆州刺史刘表,得到了兵力上的补充,在新野(今河南新野)驻扎了下来。
刘备从不甘心寄人篱下,现在有了落脚之地便开始图谋更大的发展,他四处寻访能辅佐自己建功立业的贤才。
为此,他虚心请教名士司马徽,司马徽告诉他:“知晓天下大势的人,并非是普通的读书人,而是才能出众的俊杰之士。本地倒有两名俊杰,一位是卧龙,一位是凤雏。卧龙名叫诸葛亮,凤雏名叫庞统”。
这是刘备第一次听说诸葛亮。不久,深受刘备器重的谋士徐庶也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我有个朋友名叫诸葛亮,人称卧龙先生,他是个杰出的英才,将军难道不愿见见他吗”?
刘备一听卧龙二字,眼睛一亮,忙不迭地说:“好啊!好啊!你赶快把他请来吧”!
徐庶却说:“不行啊。他这样的人是不肯自己来的,将军您只能委屈自己,亲自跑一趟了”。
刘备见司马徽和徐庶都如此推崇诸葛亮,真是思贤若渴,就带上关羽、张飞,亲自去请诸葛亮。
却说诸葛亮从小就没了父母,跟着叔父来到了荆州。叔父死后,他就定居在隆中(今湖北襄阳西)卧龙岗,盖了座茅屋,边读书边种地,常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战国时的著名人物——管仲和乐毅。这引起不少人的嘲讽讥笑,认为他是痴人说梦,但是司马徽和徐庶对他的才能和志向确信不疑,因此主动向刘备推荐。
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两人,风尘仆仆地赶到卧龙岗,不料诸葛亮听说后故意躲开了,他们扑了个空。刘备并不灰心,过了些时候再次前去造访。这时正值隆冬时节,天气异常寒冷,半路上忽然风雪交加。张飞打起了退堂鼓,刘备却非常坚定,顶着风雪艰难地跋涉着,没想到千辛万苦地赶到后,却被告知诸葛亮和朋友一起出门去了。一连碰了两次壁,关羽和张飞不乐意了。关羽说:“主公您两次亲自前去拜访,这样讲礼节也太过分了吧!只怕那诸葛亮徒有虚名没有真才实学,才故意避开,不敢见您呢!”刘备摇摇头,耐心地劝导关羽和张飞,终于说服了他俩。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第三次登门拜访诸葛亮。这回诸葛亮倒是在家,但不巧的是正在睡觉。刘备见此情形,没有叫醒诸葛亮,而是静静地站在门口,耐心等着诸葛亮醒来。
谁知,刘备这一站足足站了两个时辰,张飞气得暴跳如雷,大叫道:“这个诸葛亮也太傲慢了,竟敢让主公等这么长时间,我去放把火烧了屋子,看他起不起来!”幸好关羽再三劝阻,才把张飞拦住。
刘备直站得双膝发软,浑身无力,诸葛亮方才醒来。
听书童说刘备已等候多时,诸葛亮连忙穿戴整齐,将刘备迎进屋中。一见面,刘备就开诚布公地说:“如今汉室衰败,奸臣当道,我决心复兴汉室,无奈才学短浅,因此特地来请先生指教。”刘备三顾茅庐所显示出的诚意,令诸葛亮非常感动,于是诚恳地帮助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指出目前应当以荆州为基地,与孙权联合共同对付曹操,到时以汉朝皇室后代的名望,必能得到天下百姓的拥护。到那时,霸业必成,汉室可兴。接着,诸葛亮让书童拿出一张挂图,说:“这是我绘制的西川五十四州地图,可为您成就大业提供参考。”这一番促膝长谈,两人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刘备打心眼里佩服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恭恭敬敬地请诸葛亮出山共谋大业。诸葛亮也为刘备的诚意所感动,答应结束隐居生活,出山相助。
刘备拜诸葛亮为军师,并对关羽、张飞说:“我有了孔明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从此,诸葛亮一心一意辅佐刘备,使刘备的势力一天天壮大起来,最终成为三国时三分天下的一方霸主。
●智慧之窗
成就大事,人才是第一要素。有了人才,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够创造出来。刘备深知其中的道理,关键是怎样才能获得人才呢?在得到准确的信息后,就是要靠行动来实现了。获取人才的行动能否成功,则十分关键的是诚意。刘备以其三顾茅庐的真诚,终于打动了诸葛亮。
诸葛亮在中国的历史上和小说中,都是智慧的化身,他有才,但他需要刘备的三顾,他要考验一下将来的主子任用自己的决心和重视程度,同时他也在考量自己能有多大的驰骋天地。结果他们一拍即合,创造了一段千古传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