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背景
张绣是骠骑将军张济的侄子,张济死后,张绣接管了张济的部队,并且和刘表结盟。后来曹操攻打刘表,张绣投降了曹操。这时曹操看上了张济的妻子邹氏,娶了邹氏,也就是张绣的叔嫂,张绣觉得受到奇耻大辱,怀恨曹操,扬言要报仇雪耻。曹操听说后,就准备秘密杀掉张绣,结果计划泄漏,张绣偷袭曹操。曹操战败,侄子曹昂被杀,猛将典韦战死,自己也被张绣射伤,仓皇出走。张绣引兵追击,被曹操击退。公元198年,曹操为报前仇征讨张绣,望梅止渴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次进攻张绣的行军作战中。
●故事梗概
198年夏天,曹操为报张绣杀侄射己失爱将典韦的旧恨,亲自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这一年的夏天,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行走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这是一条缺少水源的道路,两边密密的树木和光秃秃的山道被阳光晒得滚烫,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们的衣服都湿透了,部队行军的速度也慢了下来,几个体弱的士兵由于体力不支,竟晕倒在路边。按照预定时间,这样的速度显然不能按时到达。
曹操看到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离这儿还很远,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过这个山包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远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树林高声呼喊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甘酸解渴,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
士兵们一听,前面有甘酸解渴的大片酸梅林,焦渴的嘴里仿佛已经吃到了酸梅一般,立刻精神大振,大家的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很快就到达了阴凉有水的树林。
●智慧之窗
曹操是一个机智聪明,善于思考,懂得变通的人。在行军缓慢,将要贻误战机的不利情况下,他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无水,士兵口渴这一使行军缓慢的原因。在解决的手段上摒弃了常人所通常使用的命令、催促、甚至杀人的非人性的方法。运用激励方法,结合当地盛产杨梅特点,巧用心理暗示鼓舞了士气,调动了士兵的最原始的动力。既赢得了时间,也赢得了军心。
望梅止渴这个典故道出了一个非常有趣而又十分常见的心理现象——联觉。联觉是指由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活动。具体到望梅止渴这个典故,就是由听觉引起了味觉。除味听联觉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体验:看到红的、橙的、黄的颜色会产生温暖的感觉,而看到蓝的、青的、绿的颜色会产生寒冷、凉快或清爽的感觉,因而前者称为暖色,后者称为冷色。这是由视觉引起温度觉的结果。
●历史链接
敲窗透气
某人出门旅行,途中投宿于一个旅馆。睡至半夜,哮喘的老毛病又发作了。他靠坐在床上,依然感到呼吸困难、胸部憋闷。黑暗中,他摸索了好一阵子,才找到窗户。可是,任凭他怎么使劲,也无法将它打开。情急之下,他只得挥拳把窗子的玻璃击碎。顿时,一股凉爽的新鲜空气迎面扑来。他探身对着被击碎的窗口深深地吸了几口,哮喘明显地减轻,于是又摸索着回床躺下,不一会儿就安然入眠。次日清晨醒来后,他想起夜间发生的事情,赶忙查看到底是哪一扇窗子被他打破。奇怪,所有的窗户均完好无损。原来,被他打破的竟是墙上那面挂钟的玻璃。
这个人的哮喘发作是事实,打破挂钟玻璃后,哮喘发作被控制了也是事实。而“治”好他哮喘发作的那“一股凉爽的新鲜空气”却并不存在。这种“想当然”就是心理上的暗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