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坟前的空地上,纸钱燃烧着。袅袅的蓝烟下,刚刚从内蒙古工业大学毕业的王峰冰双膝跪地,将一张大红毕业证书双手捧向孤坟中长眠的母亲,声泪俱下地呼唤:“妈妈,您睁开眼看看吧,您做错事的儿子改正过来了,您的儿子终于拿到了工大的毕业证书了……”
亡母无语,惟有几株立在坟边的白杨树在夏日的热风中树叶婆娑,分明是在诉说着那段可以警示莘莘学子的伤心往事。
在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生活着一对恩爱的夫妻,丈夫名叫王玉珠,是县医院的一位主治医师,妻子名叫刘世兰,在县烟草公司上班。夫妻俩70年代初结婚,共同养育了两个孩子,女儿王峰岩聪明文静,儿子王峰冰机智活泼,这一双儿女自小就人见人爱,王玉珠、刘世兰夫妇更是把姐弟俩视为掌上明珠,视为小家庭的希望之星,自然既宠爱又严加管教。尤其是在一双儿女的学习上,夫妻二人更是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夫妻二人尽管收入不高,但自两个孩子上小学开始,凡是有利于孩子学习的书籍,一买就是一大摞子;孩子做家庭作业,不管晚上什么时间完成,夫妻二人也陪着他们;峰岩、峰冰都先后上了初中,夫妻二人还要亲自骑车送他们上学接他们放学。在姐弟俩由初中升高中,由高中考大学的那些要打“攻坚战”的年份,夫妻俩舍不得下次馆子换换胃口,但对峰岩、峰冰姐弟俩总是好吃好喝地照料着。懂事的姐弟俩私下里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不辜负爸爸、妈妈的殷切期望。
有道是“苍天不负苦心人”。1989年7月,峰岩首次参加了高考,一个月后,从长白山飞来的一只吉祥鸟翩然落进了她家的院落:18岁的峰岩以优异的成绩被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录取。看到女儿考上了大学,王玉珠、刘世兰又把满含期盼的目光投在了正上初中的儿子峰冰身上。
峰冰是个上进心很强的孩子,他深深地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平日在校刻苦读书,最终顺利地考入县重点高中。1993年秋,姐姐峰岩从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学成毕业,一出校门便被上海某单位录用为职员。峰岩的优异的成就,对正读高中的峰冰起到了巨大的激励作用。在班上,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993年7月,经过10年寒窗苦读,王峰冰终于到了考场一拼决前程的时刻。
在一家人焦急的期盼中,好消息终于传了过来,王峰冰被自治区的重点院校——内蒙古工业大学正式录取。王峰冰悬着的心踏实了,父亲王玉珠乐了,姐姐王峰岩也打来了祝贺的电话,母亲刘世兰更是高兴得泪流满面。刘世兰一听左邻右舍、单位的同事夸赞她的一双儿女,眼睛就笑成了一条缝,总是用那句浸满了幸福和自豪味儿的话对人家说:“我那两个孩子听话呢,孝顺呢,争气呢!”
入学的日期终于到了,王峰冰在父母的陪伴下走进了内蒙古工业大学的校门,尽管学校里的食宿条件都不错,但刘世兰还是担心从没离开过父母的王峰冰吃不好睡不好,千叮咛万嘱咐他莫为了省钱亏了身体。当着陌生的同学的面,王峰冰被母亲关爱得不好意思,但当父母告别学校踏上返程的汽车时,王峰冰目送着他们渐渐离去,父亲慈祥的笑容和母亲那过早花白的头发却深深地定格在他的脑海之中,一种从未有过的强烈亲情充溢在这个年轻学子的胸膛里。直到此时,王峰冰才明确地体味到,他今生是拥有了一双多么爱他的父母,而作为儿子,他又是多么地深爱着他们,离不开他们。
1994年冬季的一天,下班回家后,刘世兰突然觉得浑身疲倦不堪,肚子里隐隐发疼。丈夫王玉珠虽说从医几十年,但对妻子的病,当时并没往严重处想,以为妻子的老胃病犯了。吃了一段胃药,病情仍不见好转,丈夫这才意识到妻子病情的严重性,警惕性骤增,马上把她带到医院做全面诊断。
诊断结果很快出来了,王玉珠一看那上面写着的“胰腺癌”三个字,直惊得出了一身冷汗。大病来时如山倒,刘世兰的身体说垮就垮了。王玉珠身为大夫,曾治愈过众多危难患者,却对妻子的病无能为力,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妻子向生命的终点滑去。他的心中又急又愧,怀着一线希望,王玉珠马上把妻子送到了自治区权威医院——内蒙古医院抢救治疗。一个月后,又转往北京国际和平医院。在北京,经中日两国医学专家的精心诊治,刘世兰即将枯萎的生命之树,又泛出了绿意。两个月后,病情有所缓解的刘世兰又到秦皇岛进行了气功辅助治疗。
不断地转院、求医,使王玉珠、刘世兰夫妇在短短的三四个月中已无力承担那昂贵的医疗费用。1995年春末,负债累累的刘世兰只好返回家中休养。
病中的刘世兰,也渴望一双儿女能守在病榻前。只要能看到一双儿女,她的心中就溢满了欣慰和幸福,但为了让毕业后分到上海的女儿安心工作、儿子安心读书,她决定不把自己的病情告诉他们。一次女儿在电话中听到刘世兰的喘息声,就诧异地问她是不是病了,刘世兰却用足劲儿笑着对女儿说:“妈身体壮实着呢,妈跟你通电话喘气是激动的呢。”
瞒住了远在上海的女儿峰岩,但刘世兰的病情,却未能长时间地瞒住在内蒙古工业大学读书的儿子峰冰。看到母亲被病魔折磨得容颜憔悴、危在旦夕,峰冰的心都要碎了,直埋怨父亲没把母亲患病的事情早些告诉他。他一想到母亲将不久于人世,而自己却没向慈母回报一点养育之恩,峰冰就如万箭穿心般难受。从此每逢周末,无论天气如何,他都要从呼和浩特赶头班客车,颠簸近百公里赶回家中,守在母亲的病榻前,为母亲端茶递药,陪母亲说话消愁。刘世兰生怕峰冰为孝敬她耽误了学业,劝他不要频繁地往家赶。她慢声细语地对儿子说:“记住妈的话,你和你姐只要有出息,就是对妈最大的安慰,妈啥也不图,就盼着你们姐弟俩凭本事,做出光光彩彩的成绩。”听罢妈妈一席话,峰冰只好满怀牵挂地踏上了返校的汽车。返校后,他曾一度变得少言寡语,对病危母亲的牵肠挂肚,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想法,使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朝思暮想中,王峰冰愈感到母亲那盏承载生命的油灯即将熄灭。归心似箭的他,又一次次地挤上了回家的汽车。怕妈妈伤心,他回家时总带着书本,但他的心思,早已因过多地忧虑母亲的病情,不在学业上了。因此,品学兼优的他,学习成绩已大不如过去。在一次考试中,他的一门课程未能过关。
自进入学校,峰冰这还是头一次考试不及格。这对他打击太大了,这不单单是面子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考出这样的成绩,他可怎么向病危中的母亲交待。母亲是多么需要他考出好成绩啊!左思右想,在补考之前,王峰冰终于做了一个愚蠢的决定,找平时要好的同学替考,以期过关。然而,峰冰这个决定真可谓是大错特错了。尽管自认为挺聪明,但替考的事还是被监考老师发现了。对这样的事情,一向治学严谨的内蒙古工业大学绝对不能宽容,学校为此作出了最严厉的处罚决定:让王峰冰退学。
王峰冰遭此重击,再也无颜去见母亲。直到暑假过半,刘世兰发觉儿子还不回家,就再三追问丈夫,老实憨厚的丈夫经不住妻子的盘问,还是把儿子出于孝心而造成的过失告诉了她。病中的刘世兰一听,好似当头一棒,一下子就倒在了地上,她长号一声:“儿啊,你好糊涂哇!是妈的病拖累了你啊!”
望子成龙成空梦,流水落花也无情。刘世兰这一倒下,就再也没站起来。弥留之际,她让丈夫把一双儿女全部叫到了床前,断断续续地嘱托:“你们都是孝顺的孩子,可人生在世,要凭真本事吃饭。峰冰走错一步,往后,可……不能再那样子了……”
峰岩、峰冰姐弟紧紧地攥住了妈妈的手,眼泪像断线的珠子从脸上滚落下来。但无论怎样他们最终都未能留住妈妈缥缈远去的灵魂。1995年腊月廿五那个寒冷的冬日,刘世兰抱憾走完了她生命的历程。
慈母与世长辞,峰岩、峰冰姐弟俩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尤其是峰冰,更是悲伤与愧悔交加。想到母亲的病情恶化和过早辞世与自己在考试中的过失有关,峰冰整天默默地一个人呆在屋里落泪,一个星期要到母亲的坟前静坐三四次。看他整天失魂落魄的样子,父亲就开导他:“你考试出点问题,你妈知道你是出于一片孝心,你妈会原谅你的。”可峰冰流着泪对父亲说:“可我妈还是去世了,要不是我的过错,她还能活着的。”说着说着他就用手一个劲地揪着自己的头发,一副痛苦不堪、追悔莫及的神情在自责的漩涡里不能自拔。万般无奈之下,王玉珠就跟妻子生前所在单位烟草公司求情,希望儿子能到烟草公司上班,烟草公司的领导素知王玉珠刘世兰夫妻的为人,对峰冰在考试中犯的错误也有所了解,也很同情王家的遭遇。答应让峰冰到公司上班。国家实行烟草专卖制,烟草公司也是众所周知的好单位,即使大学毕业也不是随便能进到这样的公司上班。王玉珠见公司领导对他家给予了特别关照,千恩万谢地直说是今生遇了好人。哪想到,他回家对儿子峰冰一说喜讯,峰冰却说什么也不去烟草公司上班,他沉痛地对父亲说:“是我气死了妈妈,我现在又要沾她的光进烟草公司,我算个什么呢?”
知道自己劝不醒儿子,王玉珠只好求助于女儿,峰岩经过母亲生前的开导,加上对工作和环境日渐适应,已经变得比刚出校门大为成熟,知道弟弟在自暴自弃,仍背着悔恨内疚的十字架放不下,就专程从上海赶回家和弟弟谈心。峰岩拉着峰冰双双跪到母亲的坟前,哭着对弟弟说:“小冰,你知道妈妈要是活着她会想些什么,她会希望你怎么做吗?你要是想让妈妈含笑九泉,就该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峰冰听了姐姐的话,似有所悟,他问姐姐:“我现在已成这个样子了,还能怎么办呢?”峰岩说:“你还可以报考大学,妈妈一定希望你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大学生!”峰冰经姐姐一点拨,当即对故去的母亲起誓:“妈妈,我一定加倍努力,给你献上一张不含水分的大学文凭!”峰岩看到弟弟终于振作起来了,不由长出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但此时离高考不足3个月时间,就是再次复习应考,能否在短时间内达到“金榜题名”的水平,峰岩心里实在没底儿。再说,峰冰对母亲的愧疚和怀念,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对他的临考心理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有道是“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峰冰在母亲坟前起了誓,就鼓足精神要用实际行动告慰母亲在天之灵,但要想再次考上大学,却非易事,面对变化多端的试题内容,一个应试生的综合文化素质若不理想,很难保证再次考试榜上有名。为确保再次考入高等学府,王峰冰又开始了“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读生涯。有时,他实在困得厉害,就对着母亲的遗像暗暗地告诫自己:“王峰冰,你再不能让妈妈失望了,你必须考上大学,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学生!”
被称为“黑色七月”的大考日期说来就来了,但幸运女神并没遗弃犯过错误的王峰冰,从考场上下来,经过和标准答案对照估分,他已经感到3个月的心血没有白费。在填报志愿时,他抱定“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的决心,再次填报了内蒙古工业大学。得知王峰冰同学考分超过了录取分数线,内蒙古工业大学经过研究,一致同意对王峰冰敞开学校的大门。于是,在1996年的金秋时节,王峰冰再次成为该校机械系的一名学生。
失而复得的机遇,令王峰冰更觉珍贵。在内蒙古工业大学二次就读期间,他再没有荒废半点学业,学校下发的优秀学生奖学金名单中,每次总少不了他的名字。在校期间,为让其他同学处理好孝敬父母和学习的矛盾,他就用亲身经历向大家讲述自己沉痛的教训。他真诚地告诉同学们:“如果我们为了让父母高兴,就在学习上弄虚作假,丢掉诚实的美德,我们只会令父母伤心失望,只有用真本领报答父母,才是最大的孝顺!”
最近,王峰冰同学由于在校品学兼优,刚刚毕业就被内蒙古伊利集团录用为正式员工,他的母亲刘世兰若在天之灵有知,一定会为儿子奋发努力而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和自豪。
(刘安 远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