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何谓“妒”

何谓“妒”

时间:2023-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妒的本意是争色,即女人嫉妒别人比自己美貌。后来,“妒”的概念被引申扩大到因为别人好而忌恨。心病也好,被扭曲的病态心理也好,这都表明妒是非常有害的一种情感。概言之,有度方能不妒。有度,对于他人的功劳、财富、学识等名利就能坦然处之而不妒,而视之为其辛劳所得。

妒的本意是争色,即女人嫉妒别人比自己美貌。后来,“妒”的概念被引申扩大到因为别人好而忌恨。便有妒色、妒爱、妒功、妒财、妒势、妒能等等,不一而足。因为妒,就有“枪打出头鸟,网捉水上鱼”;因为妒,就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因为妒,就有隋炀帝“看你还能写‘空梁落燕泥’”的丑恶嘴脸;因为妒,就有“我办不到,你也甭想办到”的泄愤之辞……古往今来,妒事何其多。

妒是一种心病,是一种“怨人好,望人坏”的被扭曲的病态心理。说它是一种心病,是因为妒是嫉妒者主观自生的一个大肿瘤,而非外界事物客观所致;说它是被扭曲的病态心理,是因为妒往往是因羡而生,是一种被扭曲了的不正常的羡慕之情。心病也好,被扭曲的病态心理也好,这都表明妒是非常有害的一种情感。妒意浅的,心不平,气不顺,察理不尽,损性伤情;妒意深的,妒盈而外溢——溢于言者,便是诽谤、攻讦、打击、劳心累神不说,还要伤害同志感情,恶化人际关系;溢于行者,便是使绊脚绳,企图拉人于马下,其后果更难言状。

庞涓、孙膑本是同学,庞涓因孙膑才过于己而妒意大发,便设法陷害,弄残孙的双脚,其妒可谓恶之甚矣!其果若何呢?还不是以害人始而以害己告终,贻笑天下,可卑可耻。相传晋代刘伯玉的太太段氏就是一个出奇的妒妇。一次,刘为曹植《洛神赋》中洛水女神洛嫔所迷,说“娶妇如此,无憾矣”。段氏妒性大发,说那洛神“凌波”有什么了不起,我也可投水呢。于是,她投水而去,便再也没有返回。真是妒得愚蠢,愚蠢得可笑而又可怜。

妒害确实不小,那么,怎样才能不妒呢?

面对他人的才能、好处、成绩,如果我们有度量,那么,我们就能抱持一种赞许、欣赏之情。如果我们能看到成功者、幸福者身后那一串艰难甚至充满痛苦的足迹,如果我们能像欧阳修一样乐游人之乐、乐百姓之乐,有一种与人同乐的博大胸怀,那么,我们又何愁无“度”呢?这样,妒就失去了滋生的土壤,我们也就与妒无缘了。概言之,有度方能不妒。

度者,度量也,即能容人之量。度,是一种宽容的胸怀。

有度,乃能有容,对于别人的财、色、势、功都能容纳于心。容纳是一种美德,古人就有“有容德乃大”的说法。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善于取人之长,还要学会容人之短,容人之言。如果我们连别人比自己好都容忍不下而满怀嫉妒之心,那么我们还能容纳别人的短处和微辞吗?还谈得上有德吗?有度,对于他人的功劳、财富、学识等名利就能坦然处之而不妒,而视之为其辛劳所得。设若心生羡慕而不忌恨,且有“退而结网”之心,这就达到了一种恰适之境。有度,有容,才可能有所成就。如果一味怨恨别人胜过自己,斤斤计较于名利,那么,这样的人的智慧也就所剩无几了,就很难再做出对人类有益的大事业来。

古人说得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果我们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学识,不断扩大自己涵容万物的胸怀,在自己的岗位或领域里竭诚尽智,何愁不能做出令人欣羡的成绩?如果我们能涵容别人的优越之处,涵容人世不尽如意的各方各面,涵容人类永无止境的知识智慧,真正做到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想那“妒”怕是想要抬头也难。

(粟文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