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设计师谈到这样一件事,某大学请一日本设计专家作学术报告。该专家专门从事各种拉手的设计,在国际上颇有盛名。设计师想:小小拉手,乃无足轻重的小玩意,能搞出什么名堂?遂怀着好奇之心参加了报告会,不听不知道,听了吓一跳。他压根儿没想到,不起眼的拉手中原来蕴藏着如此多的学问。
联想到某读农学的朋友,当初曾对我说:他们学校里有位著名的农学教授,毕生只研究大小麦的几种病虫害,对农学上的其他东西未必了了。言下之义是所谓教授,其实并没有什么大花头。后来他考上那教授的研究生,也成了“术有专攻”的人,才真切地感受到导师确实了不起……是的,一个倾全力于某一目标,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富有耐心的人,是不难成就一番事业的,而且还可能是大事业。只要专心、恒心、耐心“三心”合一,做到“术有专攻”,那么,便可“攻无不克”。
如今的科学趋势一方面是各种边缘科学、交叉科学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却是专业分工越来越细。有志青年在选择主攻方向时,要有一种“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毅精神,切莫蜻蜒点水、浅尝辄止,或是一曝十寒、有始无终,抑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某年高考看图作文中“挖井”的漫画就形象地提供了反面的例子。罗曼·罗兰说得好,“与其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许多浅井,不如花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人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而大千世界的客观事物则层出不穷、绵绵无尽。以“有限”逐“无限”,最可行的办法便是心系一端,竭其全力,痴心不改,勇往直前。这样便不难在事业上有所作为,乃至大有作为。这和光学上的聚焦现象是同一原理,也正合“不搏二兔”的古训。正如西塞罗指出:“任凭怎样脆弱的人,只要把全部的精力倾注在唯一的目的上,必会使之有所成就。”马克·吐温也说:“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英国诗人勃朗宁则说:“只要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一切都会变得得心应手。”十年磨一剑,这剑一定寒光逼人、削铁如泥。
初涉人世的青年人对许多事物感到新鲜,往往兴趣广泛而毅力不足,有时见异思迁,难免要犯“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毛病。心血来潮时对事物更只有“三分钟热度”。对此,董必武一针见血地指出:“最吃亏的地方是挑三歇五,没有坚持。”熊瞎子掰玉米的故事,就讽刺了那种三心二意、心有旁骛的作风。而真正坚定不移的有志者不仅能做到内心的专一,而且能在任何条件下保持这种专一。特别是在遭遇艰难曲折时,更要有百折不挠的坚韧之耐力。他们一旦认准了目标,便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行进。其一以贯之、矢志不渝的心态,正像俗话说的“风吹葵花不转向”、“火烧芭蕉不死心”、“张飞吃秤砣铁了心”、“胸口掖扁担横了心”。科·考克斯说:“即便是啄木鸟的成功也基于这样一个事实:不停地啄啊啄,直至完成自己的工作。”“胜利属于最坚韧的人。”(拿破仑语)因为“忍耐是支持工作的一种资本。”(巴尔扎克语)可见“专心”是前提,“恒心”和“耐心”是保证。三者缺一不可。鲁迅说:“无论爱什么,……只有纠缠如毒蛇,执着如怨鬼,二六时中,没有巳时者有望。”拿钟表来作比方:对事业的追求,最好要有像时针那样坚定不变的方向,像分针那样善始善终的、为完成目标而努力的周而复始过程,更要有像秒针那样铿锵有力,一往直前的坚实步伐。而这显然离不开专心、恒心、耐心“三心”的“合一”。
“一朝开始便永远能将事业进行下去的人是幸福的。”(赫尔岑语)因为这样的人不会轻易迷失自己的方向,总是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而且通常他们也能够做出什么来,甚至做出令人瞩目的成绩来。
美术大师潘天寿的成功,正如夫子自道:“如果想定了就不要再犹豫,……我从十四岁那年下决心搞中国画,以后从来没有动摇过。”对墨竹独擅胜场的郑板桥在诗中说:“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四十年寒暑,多少个日夜?专心,再加上恒心和耐心,难道还有什么做不成的吗?
回到开头的话题,小小拉手原来也可以“拉”出一个扬鞭策马、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可见只要有专心、恒心和耐心,“术有专攻”,便意味着“攻无不克”。
(一 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