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民同志在《浪淘沙·中国西部大开发诗词大典》一词中写道:“风骚遍天涯,句婉词佳,高歌劲奏大开发。”我把前两句颠倒了一下,作为这篇谈李玉民同志词的文章的题目,我觉得很贴切。
冬至阳生日相催,新年伊始春又来。宁夏诗词学会与《夏风》编辑部召开“李玉民诗词学术研讨会”,是我区诗词界的一件盛事,也预示着2008年我区诗词创作将进一步走向繁荣。新年初,学会给我寄来了李玉民同志的词作53首,数量虽不多,内容很丰富。我和李玉民同志接触的机会少,但我经常能读到他的作品,在我的印象中他一直坚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进行词的创作,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可以说,他是我区诗词界以词见长的代表者。以下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个人的一点读后感,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诗人词家教正。下面三个小标题我也引用了李玉民同志的词句。
一、碧水挽沙峰,娇意浓浓,江南塞北共风情
这是《浪淘沙·沙湖》中的词句。沙峰是塞北的风光,碧水则蕴含着江南的风情,两相映衬,勾勒出的是一幅娇意浓浓的迷人风景。作者在这首词中还写道:“飞艇翠芦丛,百鸟啾鸣,泛波鱼跃有追踪。湖泳沙泊观鸟阵,乐在其中。”这是自然的美景,更是鱼鸟的天堂,鱼戏鸟追,自得其乐。游人在这湖光水色之中,荡舟观景,被深深地感染,纵情欢乐,乐而忘返,这是怎样的一种情趣。词中动态的描写很多,读过之后,仿佛使人身临其境,回味无穷。作者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起来,赋予诗情画意,从而也达到对沙湖秀美景色赞美的目的。李玉民同志长期学习、生活、工作在宁夏,是宁夏这片热土养育了他,给他提供了创业发展的人生舞台,也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正是基于此,他才用饱含着深情的笔在不断地回报着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他写宁夏的风景名胜,如:“凭栏南望处,城廓入云中。”(《临江仙·登海宝塔》)。“穹顶托起新月,礼塔承接兰山。四角拱卫绿色满,茂树幽径曲栏。”(《西江月·谒银川南关清真寺》)。他写宁夏的自然风光,如:“岸上沃野,杨柳拂春意。耕人密,车飞蹄疾,丰收勤肥地。”(《点绛唇·黄河春早》)。“沃土稻菽丰,绿野银带甩,疑是流润落九天,泽及千百代。”(《卜算子·唐徕渠倩影》)。他写宁夏的发展变化,如:“南北长驱数百里,电掣风驰几许还,天涯近在前。”(《破阵子·车行石中高速公路》)“井栈昂然雄踞,乌金雀跃奔腾。煤油电业共称雄,塞上再添新凤。”(《西江月·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兴建》)。古人写故乡的诗词多是怀念和离愁,思绪万千,惆怅满怀,给人一种消沉的感受;而李玉民同志写的都是赞美与歌颂,积极向上,激情满怀,给人一种昂扬的气势。他熟悉这片土地,他也热爱这片土地,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的是他的真情。所谓“诗言志”,作者正是通过这些作品道出了他的“志”,说出了他对故乡的爱。
二、河东山野采香砟,好炭铸精华
三句话不离本行,诗词抒情感怀也是如此,这两句词正好点出了作者的职业。李玉民同志长期工作在我区煤炭战线,是这方面不可多得的高级人才,他写煤炭、写煤矿生活、写煤炭事业的建设与发展,自是在情理之中。而且信手拈来,写得有声有色。他在《画堂春·现代化的磁窑堡二矿》中写道:
“芬芳绿草遍地娇,腾空跃起楼桥。香径小园柳丝摇,灯火夜妖娆。似若蓬莱仙景,却是瀚海煤窑。”描写得很轻松,全然没有一丝沉重的感觉。现代化的煤矿如同香径小园,到处绿草遍地;腾空的楼桥、妖娆的灯火,仿佛蓬莱仙景。作者以词的形式在宣传,也在告诉大家现代化的煤矿不再是我们以往想象中的场景,煤尘飞扬、杂乱无章,起到了很好的艺术宣传效果。当然煤矿并不是悠然自得的仙境,安全生产是最关键的。作者也亲身经历过几次险情,他在《江城子·矿井救灾剪影》写道:“三更半夜响铃声,脆森森,震苍穹。纳履披衣抓话筒:工作面,有灾情。”深更半夜响起的铃声,脆森森,后三个字极其形象逼真,长期在煤矿工作的作者对半夜铃声非常敏感,这是一般人无法感受到的。“纳履披衣”“梦断魂消”,他当时急切而紧张的心情跃然纸上,接下来他已顾不得夜半的寒风,匆忙赶到帐中,与众决策者们一道“遣良将,调精兵”,最终化险为夷。一口气读来,虽说有惊无险,却是撼人心魄。这虽是一首词,更是一个真实的记录。《青玉案·白芨沟矿瓦斯爆炸救灾特写》中也有类似的描写。一如作者所说:冒死抢险,壮举当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活生生的、火辣辣的生活,词的作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升华。作者正是按照“三贴近”的要求,从实践中汲取营养,积累素材,激发创作灵感,讴歌时代、服务群众,因而作品有较高的思想性、时代性。与煤炭有关的这一类题材的作品在作者的整个作品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三、极目远眺天与共,几朵浪花泛动
李玉民同志不仅写他热爱的故土,写他熟悉的生活,同时他也和他的词走出宁夏、走出国门,写祖国的发展与建设、写世界的发展与变化,足迹所到之处,所见所闻,词以记之。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视野开阔了,词的内容更显得厚重了。“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王国维《人间词话》)。在这一方面,作者更具优势,其知识、经历、阅世都说明了这一点,在许多词作中都能找到印证。在作者的笔下词已成为他抒发感情最有效的载体,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他的人生。他在《鹊桥仙·三峡蓄水315米》一词中写道:“十年漫漫告捷声,令世界称奇瞩目。合闸蓄水现平湖,垂千古国强民富。”在《踏莎行·河南平顶山白龟山水库》中写道:“蓄水截洪,桑农发电,奉献人类饱和暖。蛟龙山岳告臣服,造福后代千秋远。”他大处着眼,小处着笔,关注的是国计民生,寄托的是对祖国富强的无限希望。正所谓“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因为工作的需要,作者曾到过亚、非、欧、澳等洲的一些国家,他不是泛泛的游览者,而是每到一地,都要用词记下他的感受。在《清平乐·日本天皇皇居前的感怀》《浪淘沙·柏林墙遗址》《浪淘沙·丹麦首都安徒生铜像前》等词中或警醒世人,或反思战争,或寄寓美好生活,写眼前景,抒心中情,真诚、细致。这些词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语言铿锵、音调和谐,正面多写景而侧面多抒情,没有一感三叹,也没有缠绵悱恻,读起来朗朗上口,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词,这一文学载体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其形式虽然变化不大,但内容却在不断丰富。当今时代的词人更应该关注祖国的发展、把握时代的脉搏,为火热的生活歌与唱,为国家的繁荣鼓与呼,在诗词的语言、内涵、意象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从而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为诗词的发展尽一份责任,使诗词的发展创作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李玉民同志在努力做,也基本做到了这一点,显示了他较高的思想意识和创新水平。但他的词中也存在着语句过于直白,不够凝练等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词的艺术水准。希望李玉民同志在今后的创作中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取得更加丰硕的成绩。
(原载2008年2期《夏风》诗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