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的《爱莲说》可以说是把对莲的热爱与赞美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宁夏,说起画荷好手,许金平乃是其中之一,金萍画荷,首重异,后求好,首重形式构成,而后填充丰富内容;首重点线面、红黄绿、黑白灰、圆角方等形式符号的组合,后以书入画,笔墨为造型服务,而不因笔墨害形,从而达到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之标准,有如徐悲鸿画论所言:“甚精微,致广大”。
说起金平,真是一个才女。在去年有一次朋友组织的聚会上,说是聚会,实际上像艺术沙龙,她也在座,看上去很腼腆。朋友介绍说她是一位画家,在大家的鼓动下,要她为在座的一位男士画张速写肖像,她也不推辞,只十几分钟的光景,就已画得惟妙惟肖,形神兼备。让我惊叹的是,一个年纪轻轻的女士在纷扰的环境下如此气定神闲,画起画来游刃有余,可谓一气呵成,当时便记住了她。没几日在我主持的宁夏诗词学会迎春茶话会上又见到了她,原来她也爱好诗词,是我们的会员,在《夏风》诗刊上发表过作品。这一次她主动请缨,声情并茂地朗诵了一首《春江花月夜》,优美的长诗被她完全背了下来,为茶话会增色不少,赢得了在场诗友们的热情掌声。后来又得知她曾在区内外书画展中频频获得佳绩,才晓得她不仅多才多艺,而且在宁夏书画界颇有一些名气。
金平生于书香之家,幼承庭训,对书画有着天然的爱好。她就读于宁夏大学美术系,四年专业的学习与训练,为她奠定了坚实的书画理论功底和绘画技能。大学毕业后她主要从事文化宣传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依然孜孜不倦,刻苦钻研,临帖习字,醉心书画。其书法启学颜楷,兼以二王,近年来又遍取百家之长,笔法自然,气韵连贯,婉转天成。其画也颇见功力,独以彩墨荷花见长,一枝一叶,淡雅纯真,一花一蕾,十分灵动。其悟学书道,钟情丹青,二者兼得,书画一体。在书法和绘画上深得郑歌平、马建军、宋鸣、王系松等艺术家的影响。同时她也对诗词音律及文学兴趣很浓,所撰写的论文、诗词歌赋见诸多家报刊。
这里着重说说她的绘画。她以重墨画而知名,但她的水墨画也很精彩,艺术的不断尝试和创新,使她从水墨走向了彩墨。在她看来,彩墨与水墨仅仅是质材和表现手段的不同而已,艺术理念和个性风格并无实质性的区别。两者描绘的都是荷花的高洁和温婉,都在呈现绘画的纯审美功能。在传统的绘画中虽然有水墨为上的主张,但墨用多了也会使画显得陈腐、呆滞,如果把色彩加了进来,则会更具艺术的魅力,画一下子就鲜活起来,因为色彩比单调的墨色更有着一种渲染情绪的力量和美感。从水墨到彩墨,艺术的飞跃,这其中也包含了金萍个人的不懈追求与执着探索。
读金平的彩墨荷画,明显感觉到她对“功力”的重视。这里所说的功力包含两层意思:绘画技巧和制作本领。这两者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绘画技巧就是在画面上塑造艺术形象,即描绘客观物象和借以抒发感情的能力。可是用什么工具、材料来造型,即用何种描绘的手段,并不是与绘画技巧无关的事,而对绘画技巧有着相当大的牵制作用和影响,是艺术功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平掌握的原则是画面整体性与细节精妙性的统一,制作手段的复杂性、丰富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墨与色的和谐统一,使彩墨画在保持传统水墨特有韵味的基础上具有特殊的艺术表现力。她经过无数次的体验和探索,在失败和成功中不断总结经验。她在颜色选择上注意生宣的特质,基本上采用国画中的矿石颜料,氤氲流动,一气呵成,贯穿于整个画面的似乎是游动的气韵,神奇而富有灵性。正是因为这种神奇和灵性使她的彩墨作品不同于一般重彩画的装饰效果。她的彩墨画是在广泛吸收了古今中外艺术营养基础上的出色创造,这里有水墨写意的神韵,有工笔重彩的严谨,有古典绘画的典雅、富贵,有印象派的色彩追求,也有现代艺术的构成法和某种梦幻意识的存在。
在金平的彩墨画中,线具有重要的“网络”作用,她在生宣上用“意笔”胸有成竹地勾出各式各样曲折有致、力度很强的线,刻画出清晰的主题与轮廓,作为画面的基础,然后再用繁复的工序,包括局部喷洒矾水,上墨时用写、洒、拓、折、填、印等多种手法,造成斑驳肌理以及一遍遍地铺设底色,然后在朦胧的画面上寻找新的形象,用墨线复勾,对形象加以精致的刻画、填色,并做最后的审慎调整。整个创作过程中既有冷静理智、循序渐进的工作步骤,更有激情和潜意识的某种冲动。前者会出现预期的效果,后者却可能带来意外的惊喜。
《听雨》《红荷》《红秀》《有朋自远方来》等作品中可以看出其探索的足迹和她竭力寻觅一种既保留生宣纸呈露笔趣墨韵的形式美,又通过适度搭配国画矿物色鲜艳的色彩,使水墨重彩各显其妙,形成具有崭新美感的彩墨艺术表现语言。金平用自己的天赋和才能,创造了具有鲜明个性风格的彩墨艺术,向我们奉献出一幅幅富有温柔、细致情调的画面,让我们能够暂时忘掉现实生活的种种烦恼,跟随着她走进妩媚瑰丽的画面,分享她所展示给我们的优雅情怀以及她所营造的“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诗情画意。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以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解读金平的彩墨荷花,或有门径:那源头活水,正是她有着较丰厚的艺术修养和创作灵感,有着山东女性的豁达气度,有着她孜孜不倦在艺术道路上的执着探求,才能画出这般诗意盎然、令人赏心悦目的画作来。金平还年轻,她的艺术体验还在与时俱进,凭着她对集诗、书、画于一体的素质修养和人生感悟,真诚祝愿她在永无止境的艺术道路上越走越好,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原载2014年6月30日《宁夏文艺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