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时间:2023-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姜椿芳先生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专门为我爱人杨秀琴安排了每天早晚搭乘接送钱钟书先生的车。当时姜椿芳先生已经是部局级领导,对一个普通工作人员的上下班乘车问题,不仅能够关注到,而且安排得如此细致周到,的确是令我们全家非常感动。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再记对姜椿芳先生的点滴印象

我由于自己一向懒于动笔,所以很少写东西,但是多少年来,我一直很想用自己的拙笔,记录下对一位前辈的尊崇、敬仰与感激,这位前辈即是我自己虽然与他打交道不多,但是却让我始终铭记感恩在心的姜椿芳先生。

我有幸识荆姜椿芳先生,完全是因为我爱人杨秀琴的工作的关系。

1960~1961年,我爱人由《俄文友好周刊》借调在“毛选编译委员会”参加“毛选”俄文卷翻译工作,当时的中央编译局副局长、著名的俄语翻译家姜椿芳先生领导“毛选”俄文卷的翻译工作,杨秀琴担任姜椿芳先生的业务秘书。姜椿芳先生虽然是我国俄语翻译界的老前辈,但是他在平时的工作中极为体恤关心下属,甚至对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也想得很周到。

有一件小事令我爱人杨秀琴始终念念不忘。当时的“毛选编译委员会”在北京西郊万寿路中组部招待所,而我家住在北京东边东四十条《俄文友好周刊》宿舍。每天早晚上下班要从东到西、从西到东横穿北京城。姜椿芳先生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专门为我爱人杨秀琴安排了每天早晚搭乘接送钱钟书先生的车。当时钱钟书先生在“毛选编译委员会”参加“毛选”英文卷翻译工作,他当时家住东边,离我家很近,我爱人杨秀琴每天早晚搭车就可以免去许多风霜奔波之苦。当时姜椿芳先生已经是部局级领导,对一个普通工作人员的上下班乘车问题,不仅能够关注到,而且安排得如此细致周到,的确是令我们全家非常感动。1961年,我爱人杨秀琴被调动到宁夏大学任教,在我们全家离开北京的那天,姜椿芳先生亲自带人赶到北京站为我们送行。他还将自己翻译的几本书作为礼物赠送给我们,我还记得他在扉页上的题字是“赠远行人”。

1982年,我到北京开会,姜椿芳先生让他的秘书王东同志给我送来一个童车,托我带给他在宁夏工作的女儿女婿。闲谈中,我与王东同志谈起我在宁夏大学中文系讲授外国文学,近年来重点研究亚非拉文学、黑非洲文学。这时,姜椿芳先生正在筹备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王东同志回去汇报后,姜椿芳先生非常重视,立刻要他联系我,嘱我务必到国务院第二招待所找杨哲女士,让我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撰写“南非文学”条目。能够领到我尊敬的姜老布置的任务,而且还为我国开天辟地第一部百科全书撰稿,我感觉格外荣幸。于是,我利用自己平时在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中积累的资料,撰写了南非文学中的奥丽芙·旭莱纳、彼得·阿伯拉罕姆斯、阿列克斯·拉·古玛、艾泽基耶尔·慕帕赫列列、理查德·里夫、纳丁·戈迪默等13个作家作品介绍的条目。由于当时我们与南非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也很少进行文化交流,所以这几个作家作品的参考资料在国内极少,几乎等同于空白。我在当时把能找到的地方都搜遍了,在资料极为缺乏的艰苦条件下,终于完成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南非文学”条目的撰写。

1988年,我到扬州开外国文学学会年会,再次遇到了姜老,他关心地询问我:你写的南非文学条目《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用了没有?一共用了几条呀?我回答他:我已经完成了您交给我的任务,我一共撰写了十余条,他们用了十三条,已经不少了。姜椿芳先生当时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副主任和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在繁忙的编辑与行政事务中,他还如此细心地记挂着、关注着像我这样的普通条目撰写者。他对后辈学人的体恤之情、提携之心,令我非常感动。我从这件小事中也学习到了姜老在工作中严谨细致的风格。像姜老这样的大领导,每天日理万机,但是对每一项工作,他不仅有布置,而且有检查,有督促,有落实。

1984年,宁夏翻译工作者协会成立,姜椿芳先生亲自带领一个专家班子前来表示支持,专家班子包括中国翻译协会副秘书长林煌天,北京市翻译协会会长、外交部翻译室主任程镇球,北京外语学院教授蔡毅等人。姜椿芳先生不仅参加了宁夏翻译工作者协会成立大会,而且还亲自为宁夏翻译工作者、宁夏学术界与宁夏大学师生等做了三场精彩的大型学术报告。在报告中,他不仅介绍了中国翻译事业的历史与发展,对翻译工作者的期望,而且介绍了世界各国百科全书的概况、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出版进展情况。最后,姜老语重心长地勉励与会者:谁说宁夏偏僻、落后,做不出学术成就,宁夏大学俞灏东同志就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撰写了多条“南非文学”条目。在北京都没有找到撰写“南非文学”条目的人。年轻人只要肯学习、肯努力,一定能够做出成绩。姜椿芳先生率领中国译协一行专家亲自赴宁夏银川,支持宁夏翻译工作者协会成立及其举办一系列学术活动,这件事情,不仅给予宁夏学术界、翻译界很大鼓舞,给予宁夏译协工作很大支持,而且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老前辈对我们后进学人的关怀与提携,对推动我国文化学术事业发展的炽热情怀。

还有一年,大约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又去北京开会,行前,我专门采摘了自家门前自种的无籽葡萄,专程去看望姜老,正好碰上黑龙江翻译协会会长王式斌先生也去看望他。我发现当时的姜老可能因为有病,已经两脚浮肿,但是接待我们时仍然热情地询问我和爱人杨秀琴的工作生活、宁夏译协的发展状况。特别是当看到姜老有滋有味地品尝着我带去的葡萄,我心里感到非常得欣慰。这也是我最后一次见到我和爱人最尊敬的姜老。

以后我们听说姜老身体不太好,我们再也没有见到他的机会。

1987年12月,我们得到了不幸的消息:我们敬爱的姜老去世了。

1990年,为了纪念姜老,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纪念文集《文化灵苗播种人——姜椿芳》,我爱人杨秀琴含泪撰写了纪念文章《师德永存》,回忆了她在姜老的领导与教诲下成长的难忘经历,寄托了我们全家对永远的领导兼恩师的怀念之情。

2008年,为了纪念姜老,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了《姜椿芳纪念文集》,又将《师德永存》一文收录其中,令人感动的是,姜老的女儿姜妮娜与姜岩特别仔细地在再版时在该文中用括弧加上了我(俞灏东)的名字。这也是继承了姜老尊重人与严谨细致的遗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