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马少华
每年一到冬天,在济南各个大学的大一新生中,总会流传这样一句半失望半戏谑的话:“唉,被老舍骗了。”
这句话的来源,就是被选入语文课本的那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在那篇课文里,老舍把济南夸成了一朵花儿,用了很多修辞手法,又是排比,又是比喻,又是拟人,写得花团锦簇,害得学生们天天早上哇啦哇啦地背。正因为这篇课文,济南这座并不很吸引眼球的城市,成了大家的共同记忆。
在十几年前,当我作为大一新生来到这座城市的时候,也曾发出过同样的感慨,随后是大家的哈哈一笑。毕竟,身处这个以求新求变为荣的时代,去要求一个城市保存半个多世纪前的状态,本身就是一件不靠谱的事。
确实,作为一座城市,济南除了一个趵突泉,实在没有什么值得说的。但“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我之所以一毕业就顺理成章地留在济南,正是因为济南的人。
说起济南人,自然是众说纷纭。在这儿我只说一句济南人的口头禅,大家就会对济南人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这句口头禅就是:“你别管了。”
这四个字要分析起来,有很多种意思,但在济南人的嘴里只有一种意思,就是“让我来”“交给我,你就放心吧”。再加上济南人那种爽快的口音,透着一股让人浑身舒坦的热情和豪爽。
这句口头禅几乎在任何一个场合都可以听到,比如你拿着很多东西打车,的哥在你面前停下,噌地钻出来,喊一声:“你别管了!”然后就三下五除二地帮你把大包小包全塞进车里,那气势恨不能把你也抱起来塞进去。
比如你去买衣服,试了半天还是没看中,正不好意思地想怎么跟热情的老板娘开口,谁知人家老板娘毫不介意,喊一声:“你别管了!”三下五除二就把散乱的衣服收拾好了。
再比如你去小吃店,刚点完菜,老板就喊一声:“你别管了!”等你找个地方刚坐下,你要的菜已经端到桌上了。
我经历过的最绝的一次是有一天我去一家快餐店,刚一进门,就听性急的老板冲我喊:“你别管了!你别管了!”我一愣,我还没说吃什么呢,你就让我别管了?看老板急匆匆的样子,我也没答话,就乖乖地坐在旁边看着他。老板拿着盘子,看看菜,又看看我,看了几个来回,终于忍不住问:“你想吃个什么?”我连忙站起来,指了指想要的菜,老板眼角一瞥,又喊了一声:“你别管了!你别管了!”
济南人的这种热情,可能会让一些初来乍到的外地人感觉不适应,但这就是济南人的性格。山东大汉身上那种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热情、豪气、敢担当、为朋友两肋插刀,在济南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你适应也好,不适应也好,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都改变不了济南人那句豪气干云的口头禅——“你别管了!”
济南人的这种性格也体现在城市建设和宣传上。其实济南还是有很多值得大书特书的人文资源的,宋朝最有名的四大词人中济南就占了两个——李清照和辛弃疾,但我在济南生活了十几年,几乎没见过有哪个济南人、哪家济南媒体向外地人介绍这两位的。在济南人的心目中,好像这两位在中国词坛占据巅峰位置的大词人跟他们没一点关系。这在全国各地争古人、争名人的热潮中,淡定得一塌糊涂。
类似的例子还有大明湖。老实说,我知道大明湖,也是从《还珠格格》开始的。那句“大明湖畔的夏雨荷”感动了无数人,但我直到现在还经常怀疑,济南的这个大明湖真的叫大明湖吗?怎么这么多年来一点借机宣传的动静都没有?
也许,这就是济南人的性格,任凭外界如何叫嚣,如何光怪陆离,济南人都不在乎,他们要的不是眼球经济,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不管是李清照、辛弃疾,还是夏雨荷的大明湖,都赶不上用泉水泡上一壶茶来得更惬意。在他们看来,所谓的历史传承、文化传承,都不过是靠古人、名人吃饭的借口而已。在这个大舜耕过地的地方,秦琼练过武的地方,李清照、辛弃疾写过词的地方,人们敬仰他们,但从不靠他们吃饭。
以前,我跟人介绍济南的时候,介绍过“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介绍过大舜、秦琼、房玄龄、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介绍过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介绍过泉城广场、东荷西柳,介绍过巩俐、张海迪、韩美林、武中奇……介绍所有外地人感兴趣的人和事物,却唯独没有介绍过这座城市的普通人。
或许,这也是很多现代人活不明白的一个原因:只关注那些吸引外地人的东西,却忘了自己的生活。从今天起,再介绍济南的时候,或许该改成这样一句话:“像一个济南人那样活着,不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