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说走就走之前

在说走就走之前

时间:2023-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走了半个小时,我们拐进一个很冷清的小祠堂,旁边有导游说这是于谦祠——提到于谦,我的第一反应是和郭德纲搭档说相声的那位。后来我一个人又去了一趟于谦祠,没带相机没拍照,恭恭敬敬地鞠了几个躬,好让他老人家知道,人们记住的,不止说相声的那个于谦。我猜,他眼中的苏州一定与我眼中的不一样。就像在于谦祠虔诚下跪的那位同学——在他们眼中,这些景点代表着历史、文化和故事,而不是乱石、朽木、自拍和美图秀秀。

文_孙 乾

我认识一个环游过世界的“土豪”。有一次一起吃饭,席间谈到旅游,我问他:“你去过那么多国家,肯定见多识广吧?”

没想到他一拍大腿,说:“全世界都差不多啊!房子、树、山、水,吃吃吃,买买买,拍拍拍,都一个样,等什么时候有月球和火星观光游了,我可以再考虑去一下。”

他的这番话,给了我这种日常活动半径不超过500米的穷人无限的安慰:原来全世界都差不多啊,那我天天宅在家里,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嘛。

但后来我发现,人与人眼中的世界,其实是不一样的。

几年前,一个与我并不熟悉的大学同学来杭州旅游。虽然交情不深,但我还是要尽尽地主之谊,带他去逛逛西湖。

走了半个小时,我们拐进一个很冷清的小祠堂,旁边有导游说这是于谦祠——提到于谦,我的第一反应是和郭德纲搭档说相声的那位。

我那同学倒是面色凝重,走了进去,二话不说就跪下了,吓得我一激灵,想拽着领子把他拎起来——你缺心眼儿啊,跪在个石头面前算什么啊,这又不是你祖宗。

他冲我笑笑,说:“一会儿就好,你要嫌不自在,就去附近逛逛吧,我很快就完事儿。”

后来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说他读了不少和于谦有关的书,觉得于谦真是了不起,就想来瞻仰一下。

我当时一百个不理解,直到几个月之后我开始读《明史》,看到《于谦传》时,才多少明白了他的一些感受。

后来我一个人又去了一趟于谦祠,没带相机没拍照,恭恭敬敬地鞠了几个躬,好让他老人家知道,人们记住的,不止说相声的那个于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读万卷书”是放在“行万里路”前面的。

换句话讲,如果旅游时,你不了解景点背后的故事,即便住再豪华的旅店,享受再美味的大餐,也只是走马观花,洗涤不了心灵,也升华不了灵魂。

这其实不叫旅游,顶多算是换个地方逛街。

面对同样一件事、一个物品、一处景点,你了解的内容越多,看到的一定也越多。

你懂美术,走在路上看见的光与影都与别人眼中的不同;你懂音乐,就能轻易分辨出曲调中有哪些乐器,在头脑中想象出乐队的样子。当然,如果你了解某些景点的深层含义,旅游也便有了更多乐趣。

我有个朋友喜欢苏式园林,他每年都要去苏州四五次,啥也不干,天天看树看水看房子。我猜,他眼中的苏州一定与我眼中的不一样。

还有个同事酷爱书法,他去了一趟王羲之故居后,和我说“五星推荐”“不满意你回来砍死我”。后来我去了,回来差点儿砍死他——一个破池子旁立了口水缸,你和我说“五星推荐”?

但话说回来,我虽然欣赏不了,却特别能理解他的感受。就像在于谦祠虔诚下跪的那位同学——在他们眼中,这些景点代表着历史、文化和故事,而不是乱石、朽木、自拍和美图秀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