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血压选择降压药物的原则

高血压选择降压药物的原则

时间:2023-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原发性高血压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不良生活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血压有五大危害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率的增加,脑卒中发病和死亡的增加,心力衰竭发病和死亡的增加,肾脏疾病发生危险的增加,大动脉及周围动脉病变危险的增加。非药物治疗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应终身进行。
高血压_探索生命的奥秘

3.2.3 高血压

人类已经迈入21世纪,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饮食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压力的增大,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发病率亦逐年升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日益成为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最危险因素。除本身的直接危害外,更重要的是造成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使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甚至威胁到人的生命。

因此,高血压的防治对提高我国人民的整体健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血压的流行趋势

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资料表明,我国18岁以上公民高血压患病率达8%~18%,全国患者总数估计多达1.6亿人。

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不良生活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变的和不可变的两类。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为超重、肥胖、膳食高盐、低钾、低钙、长期超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长期精神紧张等。

高血压有五大危害

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率的增加,脑卒中发病和死亡的增加,心力衰竭发病和死亡的增加,肾脏疾病发生危险的增加,大动脉及周围动脉病变危险的增加。

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

在未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经过至少3次不同日血压测量,均达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方可诊断为高血压患者。

成人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水平分级(≥18岁)

高血压共分为3个级别:1级为,收缩压在140~159mmHg,舒张压在90~99mmHg;2级为,收缩压在160~179mmHg,舒张压在100~109mmHg;3级为,收缩压等于或大于180mmHg以上,舒张压等于或大于110mmHg以上。

高血压的自我疗法

对于1级、2级、3级高血压患者,均可通过非药物疗法(自我疗法)治疗,非药物疗法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对于1级高血压患者,仅通过非药物治疗就有可能使血压降至正常水平;对于2、3级高血压患者,除了药物治疗以外,还可以通过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可以提高药物疗效,减少药物用量,从而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减少治疗费用。

非药物治疗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应终身进行。除高血压急症和继发性高血压外,均应在开始药物治疗前首先选用或与药物治疗同时应用。

合理膳食。限制食盐的摄入量,每个人的体格大小和年龄的大小不同以及性别的差异,体内所需的盐量肯定不同,一般来讲,应比平时吃的淡一些,但也因人而异。限制饮酒,最好不饮酒,或适量饮酒。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每日食新鲜蔬菜不少于8两,水果2~4两。适量增加鲜奶、豆类及其制品和鱼类、禽类、瘦肉等动物性食品,多吃新鲜深绿色蔬菜、海带、木耳等。

控制体重。超重或肥胖的高血压患者应积极减重:控制和减少膳食脂肪和总热量的摄入,增加体力活动量,增加热量的消耗。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平衡心态,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应参加社交活动,减轻精神压力,调解紧张的心理状态,应保持乐观的心态。

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生活和工作环境,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可选择散步、快步行走、慢跑、骑车、爬山、太极拳、游泳、健身操、跳舞等,不宜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项目。每周至少锻炼5次,每次30分钟左右。如持续运动30分钟有困难,可分多次进行,每次运动10~15分钟,1日内累计达30分钟亦可。锻炼强度因人而异,以运动后不出现过度疲劳或明显不适为限。

注意事项:对于年龄较大者,血压较高或有其他并发症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减少运动强度,避免运动中发生意外,急性期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暂时不应进行体育锻炼。锻炼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戒烟。吸烟是个很顽固的不良习惯,不易戒掉,且戒断后易复吸,因此,患者应下狠心戒烟,否则对治疗高血压是不利的。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降压药物主要有六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拮抗剂及a受体阻滞剂。常用药如双氢克尿噻、甲基多巴、阿替洛尔、硝苯地平、尼卡地平、卡托普利等。药物的应用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应该引起人们警惕的是,虽然有些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已达多年了,但有些药物的副作用人们还缺乏全面的了解。尤其对于长期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应该有所警惕,极个别的患者长期服用某种降压药物会引起中毒,如不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病人将有可能导致死亡。也可能是患者个体差异的原因,长期服用药物后使心肌的耐受力减弱,最后出现严重反应。

我在临床上遇到过几例降压药物引起的毒副反应患者。这两例患者已有高血压8~10年的病史了,服降压药也有7~8年了,药物一直没有间断过。开始几年内无任何不适,但服药7~8年后出现明显的不适,心电图出现室性早搏,以后室性早搏越来越频繁,过了几个月后,出现持续性的室性早搏,并且呈二联律或连发出现,最后患者出现心衰。当时临床医生都很恐慌,一时不知所措。最后建议患者立刻停用已经服了多年的降压药。改用其他降压药物,或者舒张压不超过100mmHg时,暂不服用降压药物,待心脏的早搏消失几周后,再改用其他降压药物。患者停药第一天后,室性早搏逐渐消失。随访2年余,患者自从停用以前服用的降压药改用其他药物后再也未出现室性早搏。

一提起药物中毒,许多临床医生就会想到是洋地黄,但很少有人想到降压药物会引起毒副反应。临床医生只要有了降压药物也会引起毒副反应这个概念,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就多了一种手段,再遇到这类情况时,临床医生就有了很好的办法去解决,病人也很快能从险境中解脱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