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山西刀削面

山西刀削面

时间:2023-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靠西头的一摊,张一白布红字的小横幅,上写“山西刀削面”。摆这刀削面摊子的是一对小夫妻。心想,这样围着看,实在不好意思,不如买一碗,坐到里面去,名正言顺地欣赏一番他这手功夫——我就是这样吃上刀削面的。一次,当那女的将一碗刀削面放在我面前,来了4个人,年纪均在20岁左右,正好坐满一桌。他婆娘在一旁说,“除了刀削面外,我们还有拉面、水饺什么的。”

古镇公园外,沿墙一溜摆满饮食摊子,有卖鸭儿糜、卤面、猪肝面线、蚝儿面、粽子的。最靠西头的一摊,张一白布红字的小横幅,上写“山西刀削面”。

显然,在林林总总的本地小吃中,山西刀削面也想来争一席之地。

这白布红字小横幅有吸引人的奇特感。但我不惯于坐在街边这种摊子前吃东西,以为事关“师表”,所以一直是“过而不入”。

时间一长,有时也不免多瞅几眼。摆这刀削面摊子的是一对小夫妻。男的瘦而精干,没事就坐着看书,或倚着围墙栏杆,望着公园里的人打篮球;女的则丰腴得很,浑身的青春活力郁郁勃勃,一双大眼睛亮亮的,没事就对着男人唠叨着什么。

可要是有了顾客,夫妻俩立即手脚麻利起来。男的将面团在案板上揉后,托在左手上,眼睛瞄着面团,右手执一块弧形的铜片,轻而快地在面团上削着。三四寸长的面条接连不断,犹如一群银鱼,准确地跃入汤锅中,让我看得眼花缭乱。

心想,这样围着看,实在不好意思,不如买一碗,坐到里面去,名正言顺地欣赏一番他这手功夫——我就是这样吃上刀削面的。

我试着先喝口汤,实在鲜美极了!加上一小银匙辣酱,用筷子搅匀,吃一口,则麻辣浓香,令我大快朵颐。

谁知这一吃开了头,竟一发而不可收,每天傍晚,花2元钱,买一碗吃,甚而与我的学生吃一块儿,竟都不觉得尴尬。

一次,当那女的将一碗刀削面放在我面前,来了4个人,年纪均在20岁左右,正好坐满一桌。他们夫妻立即抖擞起来,忙得一团风似的。

来客中一个到摊子上揭开盖看看牛肉,又凑上闻闻,盯着那女的问:“怎么有点臭馊味儿?”坐着的一个人说:“想是你鼻子伸到裤底里去了吧?”一阵嘻嘻哈哈后,又一个用手指敲敲桌面,问:“喂喂,你们是逃生游击队吧,有计生证吗?”

小夫妻只顾埋头忙活,由他们胡说八道。

面端上桌后,他们又要酒。“对不起,我们卖面,没卖酒。”“街对面不是有卖吗?去给我们搬一箱杯装米酒来!”“好的,好的。”那男的连声应着,从收钱的木匣子里取出几张票子,到街对面去了……

隔天,我又去吃面,本想问一下昨天那事,却终于没开口。他们是外地人,想是信守“祸从口出”的古训吧,从不与顾客多兜搭。那男的是到非说话不可时才说几句的;而他婆娘虽对他唠叨,却没听她对顾客说什么。

做生意嘛,他们这嘴上是不是太欠功夫了?也许,他们是靠那红字白布条和削面的手艺来招徕顾客的吧?

如此,他们绝不会多事地跟我谈什么的。

忽然,有一次,那男的终于破例对我开了口,说他们最早是在厦门卖面的,后来因不准在马路边摆摊设点,就离开厦门到周围小市镇做买卖。“小市镇街道边可以摆摊,但繁难的事却多。实在不行,就换个地方,可夹七夹八的让你躲不开。出外做生意嘛,凡事忍为高。”他婆娘端来一大碗面——那是4元钱的,而我要的是2元的——看着我一脸愕然,笑吟吟地说:“吃吧!明天,我们要走了。”“走?”“是的,”那男的说,“我们又要打回厦门去。这几年,我们攒了些钱,在莲花那里租了间店面,开业前还有些事得加紧办好,所以明天就要走了。”“老师,您到厦门,可一定要来光顾啊!”他婆娘在一旁说,“除了刀削面外,我们还有拉面、水饺什么的。”

我听着,不无感慨。

而且不无担心:那一长溜地方小吃摊子会以为这山西刀削面势单力薄、不是对手而败退,于是洋洋自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