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芬兰道路:世界可以从芬兰教育改革中学到什么》[2]有感
芬兰人将他们的教育体制由20世纪80年代的表现庸俗转型为现在的杰出,短短30年的转变可谓创举。《芬兰道路:世界可以从芬兰教育改革中学到什么》,作者为芬兰教育与文化部下属的国际事务交流与合作中心主任帕思·萨尔伯格,其通过第一手资料呈现给我们一份坚持:方向正确,只有更好;无须第一,但却唯一。
芬兰是一个地道的北欧小国,其良好的教育声誉吸引了全球教育专家的视线。根据OECD组织的PISA评测,进入21世纪以来,芬兰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技方面的水平都是全球最好的。国际教育界普遍认为,阅读、数学、科技和社会知识是最重要的基本技能。在20年前,芬兰在类似评测中尚不能达到全球的平均水平,是什么样的改革使得芬兰的教育水平得到持续稳定的提高,最终超越其他国家?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调查结论是,芬兰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比美国学生还少。
芬兰教育是如何开辟出特有的发展之路的?阅读此书后,我慢慢发现并体悟到这条道路的亮点和特色所在。
首先,芬兰人在通过教育改革实现其具有独特性的梦想的过程中,能以极其平静、理智之心态去思考如何见贤、如何思齐。这一点,作者在导论部分、第一章和第二章等章节中有不少的论述。我在认真阅读该书的过程中,也不得不承认,芬兰道路是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其所探索并践行的教育改革“维系了珍贵的传统精华和良好的现代实践方案,也糅合了他国经验中的创新精神”。所以,我们今天的学习,也旨在提升自己,致力于学生“这个教育的森林”,并积极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
其次,追求教育的平等和公平。它重视并着力构建了让公立学校成为“一个社会最平等,也是善良生活的核心基础”的教育体系,努力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让所有的孩童都能够享受到优质公平的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客观而言,教育要发展,提高学生是目标,而教师发展是核心。为此,芬兰教育十分强调师资的培育,充分将“教学”工作专业化,教师入职门槛高且考评严苛,并授权教师主导课程和领导学校,同时增进学生、教师、学校以及家长之间的互信关系。而这也是芬兰教育改革的优势,由于教师的社会地位极高,因而他们在整个芬兰备受尊敬,拥有毋庸置疑的信任。这些做法有利于整个教育底部的抬升和区域办学差异的缩小,教育也就自然地成为芬兰这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要素之一。
最后,重视良好的学习氛围的营造和学生个性化的培育。优质教育不只是标签化的管理,芬兰教育是真正诠释因材施教的样本。例如,书中并没有提到“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正是芬兰教育悟出教育本原的证据。芬兰教育不仅能面向全体,夯实学生长远发展的基础,而且重视实施个别化教育,助力每个孩子发现并发展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鼓励孩子们富有创意地生活与成长。作者告诉我们,芬兰教育不靠标准化测验建立竞争淘汰机制来教育学生。在本书中,作者枚举并阐述了芬兰出众的教育故事,内涵丰富且激励人心。同时也告诉我们,理想只要务实,成功并非难事,而考量的唯一标准就是孩子们是否因此而得到真正的实惠。
作为芬兰教育体制的局内人,作者帕思·萨尔伯格身体力行,投入教育改革已有数十年。他既是芬兰本地人、教师,又是研究者,同时也是兼具国际视野的政策分析家,所以就更具有发言权和说服力。应该说,通过作者的叙述和我们从不同途径得到的认知,可知芬兰的教育体制是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才展现出恰如其分的努力和成功的。这是国家为了年轻人所应做的巨大改革,也是所有国家渴望成就的目标。这本书向我们打开了一扇认识芬兰教育的窗口。临窗眺望,我们可以欣赏芬兰教育的亮丽风景,一览芬兰教育的创新之路。写到此处,我也想到了我国现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应该说方向很好,步伐坚毅,但对照芬兰教育的改革道路,我们的确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比如,需要不断追问:中国是否认同并建立起了合理而有效的衡量教育系统和科学评估学校好坏的标准?我们的课堂到底是给孩子太多了还是太少了?我们是否真正唤醒了教师和学生内心深处的教学欲和学习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曾提出,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战略决策和重大部署上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会关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深刻内涵,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加强和改进工作成效,更好地推动各项工作开展,为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教育梦想贡献力量。看得出,这与芬兰教育的核心思想是不谋而合的。为此,我们可以充满期待。
2015年8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