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那是在2015年1月13日下午,我和格致中学的吴照兄正在我们复旦附中旦华楼里面试全市各区县报名参加地理学科德育实训基地学习的几十名学员,联络员贺小燕老师告诉我们,其中有一位老师因为正在参加一个区级项目结题验收活动,会迟到一会儿。于是,在完成其他学员的面试工作后,我们几个人等着他一个人,一等就是半个多小时。听到走廊里小贺老师的声音——“你先缓缓气,再进去面试吧”的时候,吴老师说了一句:“这小子终于出现了!”这个“小子”,就是陈先锋。他后来跟我说:“早知道参加基地对自己成长帮助那么大,我那天就该推掉其他安排!幸亏两位导师这么有风度,等了这么久,最终还给了我参加基地学习的机会。”
那天,先锋说之所以很想参加基地学习,是希望“抓住教师生涯第二个最佳发展期的尾巴”(他认为1~7年是教师生涯第一个最佳发展期,8~14年是教师生涯第二个最佳发展期)。他大学毕业后即在一所公办完中任教地理课,尽管也在中层干部的岗位上做了将近10年,偶尔也接触到上海基础教育改革等一些重大事件,但仍感觉自身在专业发展上存有不少“短板”。
另一个令我印象深刻之处在于,先锋非常关注作为一个团队的青年教师群体的发展。其中的一个事例就是:几年前,他给自己学校的青年教师介绍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榜样(格致中学何刚老师,2000年大学毕业,比他早一年,互相不认识),并把从网上收集到的有关材料放在学校内网上与本校青年教师一起展开交流讨论,主题就是“我们能从何刚老师的专业发展上借鉴到什么”。
那天,先锋说他知道何刚老师与吴照老师是一个学校的,因此可见名师引领作用的重要性(吴老师谦虚地说,那是何老师自己努力的结果)。先锋不知道的是,排在他前面面试的老师,正是何刚。后来,他们一起成为了我们基地团队的“师兄”。
先锋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好学,我最近才知道我的一个朋友(鲁迅中学曹圣龙校长)原来也是他的师父。先锋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擅长阅读及教育写作,自从参加基地学习,他笔耕不辍,已陆续撰写了50多篇教育类文章,其中不少已公开发表,可喜可贺。
昨天,当我们建议先锋把他这两年写的文章编辑成册用于基地交流时,他一开始是犹豫的。因为从这个学期开始,他调入了区教师进修学院,负责教育科研管理与指导工作,所以写的文章有很大比例是关于教育科研的。我说:“没有关系,教而不研则浅,地理教师是需要参与教育科研的,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交流,这次就主要让几个师弟师妹来承担好了。”他说:“那行,我就抛砖引玉,谨以此来表达对导师以及团队伙伴们的感谢,同时也期待着我们基地有更多更优秀的成果呈现。”
于是乎,就有了面前的这个册子。
“有志者事竟成”,人生从来没有更晚的开始。其实我在读先锋的这本册子的时候,脑子里满是他一路成长的愉悦,作为见证者,此刻,可以说,我甚至比他更感到幸福!
2016年11月18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