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真学习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联系实际,细细思索,理直气壮地说杨森翔同志的作品,是时代的需要。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园地里的一枝奇葩,森翔同志的文学起到了优秀作品鼓舞人教育人的作用。
作品的主题思想广阔而又深刻、积极而有意义。作者怀着饱满的激情,以乐观主义的态度,对家乡、对生活给予了高度的赞美,是一部美好生活的赞歌。作者歌颂了长期在第一线上辛勤耕耘、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朴实善良的农牧民的优秀品质;歌颂了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一批改天换地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歌颂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知识分子政策得到落实,报效党和人民的赤子之心和高尚情操;歌颂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歌颂了一大批有所作为的青年文艺工作者现身文艺创作的革命激情和热爱本职工作的可贵精神;也鞭挞了人们的一些世俗观念和旧思想;教育我们,鼓舞我们,在生活的激流中,始终坚持党的路线和政策,我们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
这部文集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一大批生活在宁夏银南的农牧民,他们有血有肉、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种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起到了教育鼓舞人的作用,因此值得学习,值得赞扬。
这部作品的创作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做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是一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好作品。
这部作品之所以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就是作者深入生活写出了高于生活的艺术精品。作者在10多年的时间里一方面忙于编辑,一方面辛勤笔耕,写出了45篇30多万字的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和评论文章,精神实为可贵。
杨森翔同志是一位多才多艺、才华横溢的作家。写小说刻画人物,笔力细腻而不繁杂,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深刻而不浮躁,小说的人物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达到了个性和共性的统一。写散文,抒情结合,写景寓意,体现了散文的特点——形散神聚。写评论文章开宗明义,直抒己见,做到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的完整统一。总之,文集语言清晰、生动活泼、朴实无华、真情感人。
《荒原的呼唤》是一部弘扬时代主旋律的好作品,在银南大地上必将放射出灿烂的光辉。作为《银南报》的总编辑和银南人民的儿子,杨森翔同志的辛勤劳动应当得到尊重,衷心希望他在今后的岁月中,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银南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注释】
[1]1996年11月载于《银南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