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由,向我们来了

自由,向我们来了

时间:2023-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田间的这首《自由,向我们来了》做得还不错。作者欲扬先抑,在诗的开头将“我们”定义为“悲哀的种族”,而要争取自由,“我们必需战争”……在暴风雨中,自由就像海燕那般,会从积极努力的战斗中飞来。这几乎是抗战时期知识分子和普通人同享的普遍情感,是国族危机下的自励和共识,因而在当时具有感染人心的力量。

田间

悲哀的

种族,

我们必需战争呵!

九月的窗外,

亚细亚的

田野上,

自由呵——

从血的那边

从兄弟尸骸的那边,

向我们来了,

像暴风雨,

像海燕。

赏 析

田间(1916-1985),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县开城镇羊山人。1933年入上海光华大学外文系,1934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5 年任《每周诗歌》主编,创作并出版处女作《未明集》。田间的诗形式多样,信天游、新格律体、自由体都有尝试。在新诗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他作过一些探索,以平朴的描述和激昂的呼唤形成了明快质朴的风格。其诗作《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传遍全国,被闻一多称为“擂鼓诗人”“时代的鼓手”。本诗选自《七月》杂志,第1卷第3期,1937年11月16日。

一般来说,“时代鼓手”型的诗人的创作,用语须有鼓动性,但往往技巧粗糙,而不太讲究修辞。但是田间的这首《自由,向我们来了》做得还不错。作者欲扬先抑,在诗的开头将“我们”定义为“悲哀的种族”,而要争取自由,“我们必需战争”……情感的渲染激烈而顺理成章,可以弥补一般的“抗战诗”在艺术上的不足。接下来,作者要言说的主题开始自动呈现出来:要获得自由,需要为它而战,要牺牲流血,甚至会赔上“兄弟尸骸”。在暴风雨中,自由就像海燕那般,会从积极努力的战斗中飞来。这几乎是抗战时期知识分子和普通人同享的普遍情感,是国族危机下的自励和共识,因而在当时具有感染人心的力量。(朱钦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