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雨飘洒风坡岭(自序)

心雨飘洒风坡岭(自序)

时间:2023-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还是怕她不懂,就把我在梦中的画面描述给她听,然后释梦一般地说:“天雨淅淅沥沥,不正是我心雨的微弱声音吗?我心底里发出来的这些文字,全是在风坡岭里的陋室书斋里敲打出来的,目的就是想要读者读这些文字,净化心灵世界,迎来幸福、欢快、高雅的新生活。你看那画幅中的芬芳、喜悦、多彩的氛围不正是我们美好生活的象征吗?”

躺在病床上,想着文集出版的事儿,起个什么书名,我有些犯难。要么太俗,要么雷同,总不如意。夜深静谧,家人都已入睡,劳累了一天的妻子已进入梦乡。我的思绪在飞扬,久久不能入睡,在脑海里不断搜索着名词概念,尝试着拼成一个个书名,但都未能如愿,只好作罢。

不知是什么时候,我进入了梦乡。陋室书斋里的我,听到雨打香樟叶的声音,淅淅沥沥的,仿佛远处高楼上传来的渺茫的歌声。我情不自禁地打开书室的门,看到密密的雨线在地下汇聚,把大地灰尘浸染,有的地方雨水带着尘杂流淌,仿佛要把大地清洗干净,给人一个明净的世界。树下的一串红在春天里就张开了花蕾,绿叶和花儿相拥着,在大自然里散发着它的芬芳,洋溢着它的喜悦。茶花树一字儿排开,盛开着红的、白的花,色彩鲜艳得如天仙,惹人喜爱。墙边的月季也来凑热闹,张开它那嫣红的脸庞,像美丽少女的容颜,我禁不住上前摘下月季枝,欣喜地在雨中轻轻舞动。

清晨醒来,这梦的画幅还隐隐约约在我的脑子里残存着。我猛然间觉醒,这不正是天神给我送来的文集书名吗?我高兴得叫了起来,把还在酣睡的妻子也惊醒了。妻子连忙问我:“什么事啊,这么兴奋?”我说:“有了,书名有了。我那文集的书名就叫《心雨飘洒风坡岭》好了。”妻子觉得这书名有点诗意的味道,我来不及解释,她就笑了,连声说:“好书名,好书名。”我还是怕她不懂,就把我在梦中的画面描述给她听,然后释梦一般地说:“天雨淅淅沥沥,不正是我心雨的微弱声音吗?我心底里发出来的这些文字,全是在风坡岭里的陋室书斋里敲打出来的,目的就是想要读者读这些文字,净化心灵世界,迎来幸福、欢快、高雅的新生活。你看那画幅中的芬芳、喜悦、多彩的氛围不正是我们美好生活的象征吗?”妻子说:“有道理,很贴切,还是天神有水平,就用天神送给你的这个书名吧。”我在妻子的面前没有喜形于色,但在心里还是笑开了花。

我把这个文集界定为散文集,对于散文我做过一些研究,我比较认可郁达夫关于散文的说法。他认为散文是“作者自己内心的独白”,这概念虽有些抽象,但说出了散文的本质内核。散文是作者自己真实的生活感受,流露的是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不像小说全是虚构,借虚拟的世界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作品的意义。

在散文作品的研读中,我觉得散文最可贵的是思想,无论语言文字多么生动,如果没有深刻的思想潜藏在作品中,作品的价值就不大。所以我在写文章的时候,会把自己的思想“埋”在作品里或“摆”在作品上。“摆”是显性的,我会在作品的结尾处明明白白地提出来,免得读者去猜测;“埋”是隐性的,需要读者细心地阅读,然后去概括,但不管怎样“答案总在文本中”。

在这个散文集里,将作品大体分为写人、叙事、写景、言理类。写的人都是身边不起眼的小人物,这些人大都是城边搞修理的、擦鞋的、摆摊的、扫街的、创业的、弄小吃的,也有农村的,有年少的、年老的,还有我的同事与哥们儿,没有一个大人物,因为我本身就是小人物群体里的一员。这些人的骨子里有气节,有精神,有智慧,有学问,有爱意,他们很多本真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挖掘,去传播,从而给社会带来些许正能量。叙的事都是我耳闻目睹的和我自己经历了的事,多数是回忆性的,无非是一些儿时生活的回忆与风雨人生路上的故事叙述。这些事都是些日常生活的琐事,但蕴藏着道德、性格、心态的问题,读这些作品会给读者一些思考与启迪。写景的作品不多,只有六七篇,景的描述比较细腻,情蕴含其中,有的触景生情,引发哲学的思考。言理的作品都是从日常的生活小事出发,就人们平时普遍忽视的社会问题进行阐发的,叙述与议论结合,析字法穿插其间,读起来会有知识与文化相融的感触。言理作品里还有关于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的几篇文章与为他人写的书序。我写的这几篇学习文章没有板起面孔说话,而是侧重原文的思想与作品的形式展开叙述,有散文的韵味儿。写的书序,我比较重视与作者情感交流的描述,在话家常的娓娓道来中告知读者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作品有什么特点,怎么沿着作品的“文路”去读作品。读者读这些作品多少可以学到一些将常态文章写出点新意的方法,也可以感悟书序散文化形式的表达。

文集里的作品都是我生活的表达,表达时我会讲究标题的拟定,在我看来,标题是读懂文章的金钥匙。平时我读书也是先读标题,猜(读)文章写了什么,会怎么布局,然后带着自己的思考与作者交流,学习作者的独具匠心之处。比如《笑里带泪的生活》,写的是一个家庭主妇从家庭的痛苦中解脱出来,笑对人生、健康生活的故事。这个标题拟得好,中心词是“生活”,告诉读者写的是生活的话题。把笑和泪并列,形成一种生活的对比,告诉读者面对痛苦的生活处境,要乐观、豁达、含笑。细细咀嚼了这个标题后再来读作品,收获就会大一些。

我喜欢沈从文的散文要“贴着生活来写”的说法。贴着生活来写的语言,总是简单的,口语会较多,因为生活中人物对话多。从语言的形式上看,往往短句子多。我看那些名作家作品的语言基本是由短句子构成的,或者是长长短短的,错落有致,读起来有一种音韵的和谐美。我也学着运用短句来写作,简简单单的,不拖泥带水,读来仿佛有一种本真味道的馨香。

散文除了语言本身的形式外,从写作的角度讲,还有一个艺术技巧的问题,要讲究一点手法的运用。在我的散文作品中,运用最多的是对比衬托,因为人、事、物通过对比衬托可以使要表现的人、事、物的“性格或品质”凸显得更加鲜明,这样读者就更容易把握文章的主旨。写散文也少不了情景交融与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景就是景,没有深藏的情从景的形、色、味、声中表现出来,那作品就没有生命,语言就没有嚼头。我在写景一类的作品时,往往会打上感情的烙印,让情在景致中流淌。在“实”的叙写时夹着一点“虚”的文字,可以让思维发散得更开一点,这样作品更有可读性,给读者思考的空间也会更大一些。

散文的思维也有着同其他文学作品相同的地方,那就是“联想与想象”。写作时由此及彼便是一种联想,这样的事物之间往往有某种关联性或相似性,但都还是滞留在实在的物体之间,没有那种虚幻的感觉。想象的思维更广阔一些,可以由实到虚,也可为了表达的需要,把虚的东西借助梦幻的形式,做符合作品主题的组合与编写。我在本文开头的梦幻描写,把一串红与月季、茶花组合在一起,就是不同时令的“花”在想象中的组合。在现实中不合理,但在梦幻中是合理的,使得画面蕴含深意,更有想象的空间,以引起读者思维的飞翔。

为了让这个文集有一个吉祥的数字,我选择了“8”与“10”的乘数作为作品的总篇数,包括这篇自序,共80篇。“8”者,发也,我是要发展自我,让我的生命价值得到更大的彰显;“10”者,十全十美也,我希望读者阅读我的文集,从中领略、感悟文字的内涵,获得生活的智慧,塑造一个美妙的人生。只是文集在出版审查时删除了4篇,便成为现在的76篇了。

以上的文字,讲了我文集书名的由来,对文本内容作了大致的分类,也就其艺术形式作了些叙述,但愿对读者阅读作品有些帮助。

这也算是我为自己的文集写的书序吧。

乙未羊年气象日作于云梦书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