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围墙上的构树

围墙上的构树

时间:2023-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午的时候,我路过日日走过的通向教研室办公大楼的柏油路,陡然看到了一株挺立在围墙上的构树,眼前一亮,心中的那份寒意也一扫而光。依附在围墙上的水泥块,好多已被“拱”得脱落,露出了红砖的背脊。我不禁感叹这“根”的力量,为何如此强大,在这样的生存环境里,为什么还能把坚固的围墙“拱”成这个“危险”的样子,使之显出狼狈不堪的窘态。

冬日里的爬山虎没了一片叶,只有须根还深深地扎在墙体里,艰难地守着自己的那一片土地,它的主根则像细小的灰色长龙紧贴在墙面上。看到这幅画面我总有一丝丝寒冷的感觉从心底生起。下午的时候,我路过日日走过的通向教研室办公大楼的柏油路,陡然看到了一株挺立在围墙上的构树,眼前一亮,心中的那份寒意也一扫而光。按理说,它应该早就长在那里,但我却好像从未见到过它。对于它,我有种从天而降的感觉。

它的貌并不美,主干已被人削掉,似乎缺少了头。但它很顽强,从旁侧斜生出一根枝条,也许是担心再被削掉,它有意将枝条伸向围墙的另一侧。斜枝有四五根细枝条,长短不一。长的有三米多,短的也有两米多,细枝上还挂着几片略带青色的灰黄叶,与爬山虎比起来,更显出其坚毅的品质。

这棵构树的树蔸处有大碗口那么粗,显得有些虬劲,虽然皮有些粗糙,但很精神。我很是好奇,便跨上路台,蹲在围墙下细细观察起来。发现构树的根深深地扎进围墙里,好像很深很深的样子。依附在围墙上的水泥块,好多已被“拱”得脱落,露出了红砖的背脊。墙体顺着根部而胀裂,裂开了很大一条缝隙,墙体上部还向外倾斜着。我不禁感叹这“根”的力量,为何如此强大,在这样的生存环境里,为什么还能把坚固的围墙“拱”成这个“危险”的样子,使之显出狼狈不堪的窘态。

我久久不愿离去,站在寒风中反复地观望着它挺立的肢体,再低头细探根部的底层,但终不见其底。这时我的思绪飞入了想象的世界。

这构树的种子从何而来?是谁把它安置在这个地方?四周没有大的构树,不会是人所为,应该也不是无事者把种子随意抛在围墙的脊顶上。是风儿夹带着吹来的,飘累了就栖息在这里?是鸟儿衔来的,把它种植在墙缝里?我不得而知。它在这贫瘠的环境里,又是怎样抽苗、生长、壮大的?是爬山虎给它提供了当时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爬山虎的世界那么繁盛,荫绿那么宽广。是爬山虎那颗慈爱的心,对新来的伙伴伸出了援助之手?莫非它们也懂得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人生之道?如今构树已经长大,已可以自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也可以利用它发达的根系汲取外界的水分与养料了。对于生存,它已有了特立独行的能力,今冬的休眠,一定会有明春的叶绿根深。

我想起了儿时的构树。那时家里喂猪要采野菜,看到构树就会很高兴,因为构树的叶子可以喂猪。小的树,我就站着摘;遇到大树就爬上去摘。摘满一篮子就可以完成采猪菜的任务,赢得妈妈的欢喜。

我妻子娘家的屋旁长着两棵构树,烟尘熏它,它不怕;大气污染,它能扛;贫瘠土壤,它能生,适应能力特别强。那两棵大树,后来还打了几套家具,成为了妻子的嫁妆,构树也因此跟我有了更深的感情。这些构树的家具陪伴我们走过了二十多个春秋,直到我和妻子进县城来,才把构树的家具留在了注滋口那个我们曾经苦心经营过的地方。

眼前的构树已不能成为乔木,不可能像当年妻子娘家的那两棵,因为生长的环境已不允许它长成乔木。但它好像有人的思维,会变通,知道自己不能成乔木,就长成了灌木,因地制宜地自然生长。它不悲哀,不攀比,不自卑,自由自在地生长着。

眼前的构树,使我联想到孩子的成长。我们大人应该顺其自然,让孩子们自由地成长,自己的孩子,成不了“乔木”,“灌木”也行,不必强求其成龙成凤而揠苗助长,上这个班那个班的,使得孩子没有一点自己的自由空间。其实有些知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然就知道了,没有必要过早识字、算数、背诗词,孩子透支学习影响后天的发展,后劲不足。你看当年的少年大学生又有几个真的比正常上大学的学生强多少呢!对孩子的生活也要稍微“狠”一点,玩泥巴,在地上爬、滚、追,玩水,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也可接地气,这是很好的锻炼活动。可如今,孩子们都很难享受到这些了。孩子都成了几代人手心里的宝,真的是“抱大的”,没有机会与泥巴打交道,爬滚就更不允许了。这样长大的孩子,将来适应环境的能力可能就没有带点“野性”的孩子强。孩子的事要放手让孩子做,允许他出错,因为只有在经历错的体验后才会有正确思维的真正形成。作业包办替代,片面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追求个个完美的做法,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作业还是要孩子自己做,不要求个个都做对,错了的帮助改正就可以了。如果追求暂时的完美而把答案告诉孩子,不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那独立学习的能力就没办法形成。平时的校外活动,不要因为担心出安全事故,就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校园里。孩子天生好玩,对外面的世界与生活充满向往,如果关在校园里,一心专读教科书,就会有压抑感、郁闷感,时间长了,就会厌学。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出过安全事故就因噎废食,任何活动都不开展,只让学生读一点死书。说实在话,那种创新性人才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是永远培养不出来的。

“野性”的构树生命力那么强,根的力量那么大,我们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也可从这里获得有益启示:让我们的孩子们多一点“野性”,多放手,多鼓励,少一点“家抱”,少一点包办,少一点指责,尽量让他们自由地生活,使之把根深深地植于属于他们的土地里,在风雨中自然地生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