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光或者月光下,影子总是随形而生,看上去有些许模糊、阴暗。有时它会长一点,有时它又会短一点;有时它与主人行走的方向会恰好相反,不免使得主人有些不安。其实影子本没有独立的生命,如果没有了主人,它也就无迹可寻了,但影子往往不能这样正确地认识自我。时间长了,可能就会有些得意忘形,会忘记自己是谁,也会忘记自己从何而来,甚至会忘记和自己相伴的真实主人。满以为自己不必依附主人,也可以游走浩瀚的宇宙世界,独立行走到另一个地方独享梦幻而充满欲望的生活。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影子的故事》,讲的就是影子和主人的故事。影子和主人相处久了,影子就觉得生活有些单调乏味,便想和主人一起到别的地方去发展。于是,影子提出和主人假装是朋友,然后结伴同行远游,主人便很爽快地答应了影子的要求。他们走啊走,终于来到了一个国家,这时国王正在为公主招驸马。影子看了喜上眉梢,决然去应征,完全一副自以为是的神态,全然不顾主人的反对与阻挠。凭借他的花言巧语和美丽的外表,他居然中选了。中选后的影子,感到自己将飞黄腾达,便有些飘飘然了,马上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很是瞧不起主人。他很嫌弃主人,觉得主人的模样太老太丑,有碍自己在国王和公主面前的美丽形象,于是要求国王一定要把同行的主人关入狱中。不仅如此,就在他与公主举行婚礼的前夕,他因担心主人的搅局,竟派人下毒谋害主人。影子本以为这样就可以和公主快乐地生活了,没想到随着主人的消失,他自己也不复存在了,一切都像是春梦一场,美好的日子都化为了虚幻的泡影。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知道,主人是本真的自我,影子则是相伴主人而存在的欲望与幻想。当人的欲望与幻想让本真不复存在的时候,自我就会顷刻间灰飞烟灭。有一个我认识多年的朋友,经过好多年的努力,好不容易升到了局级干部。但他爬到这个位子后,就有点不认识自我了。平时说话也开始走调,唯我独尊,自高自大,仿佛他就是这个世界最聪明、最精明能干的人,他办不好的事,就没有人能办好了,一副高高在上的神态,逆耳的话一句也听不进去。平时的精力也没全集中在本职工作上,而是与牌友们玩牌,一玩往往就是通宵达旦,不到天亮不下桌。有次开大会,等他作报告,他都是从牌桌上连忙赶来的,连报告的材料都来不及看就匆匆上台,结果丑态百出。单位的事也是他一个人说了算,根本没有民主可言,且还自吹办事效益如何的高。殊不知,只是大家敢怒而不敢言。他的周围全是他的心腹,心腹们的每一句话几乎都是吹捧的话,把他捧到了天上,他也真的以为上了天,有些云里雾里了。心腹们仿佛就是他的影子,形影不离。但一有风吹草动,这些影子便很快变形了。后来这个一把手因为触犯法律锒铛入狱,无知与欲望让他身败名裂,丑得无地自容。昔日不可一世的影子们也逃之夭夭了。不仅如此,还反过来说主人的坏话,仿佛置昔日主子于“死地”才开心。这不就是安徒生《影子的故事》的现代版吗?所不同的是,这个影子有来自外部的肉麻吹捧,也有来自主人自身的利令智昏与忘乎所以。其实当年那些影子,都是看上了主人的权力,因为影子可以从主人的权力那里得到好处与实惠,也可以沾主人一点光。做人不容易,时刻都要警惕“影子”的袭击,不然就可能被影子害了还不知是怎么回事。
人应该回归自我,努力去拯救自己的灵魂,但不是轻易就可以做到的,需要有个修炼的过程。细细思考生活中的人们,被影子迷惑似乎成了我们生活中极普遍的现象。
有的人几乎不知道有自我,好比影子遗忘了主人。这种人平时就全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整日羡慕别人的生活,追求与自己并不相称的生活方式。有的甚至对子女的要求也是如此,全然不顾子女身心与智力的实际情形。一旦追求的目标没有实现,就会有忧郁的情绪滋生出来。有的可能会闷闷不乐,终日愁眉不展;有的可能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管明日去何方;有的可能求神拜佛,算命发财;有的可能打骂子女,弄得家庭不和。这种人,就是不思考自己,不明确“我是谁”“能过怎样的日子”“自己的子女能成什么样的人”。没有了自我,整日生活在影子里,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儿。我们要树立“我就是我”的人生观,我过我的日子,与人无关,何必攀比羡慕别人呢。
有的人是不愿意成为自我,因为影子总是伴着主人。从人的本性上说,人都愿意生活在名、利、权、位的安逸与舒适生活之中,心底里不会愿意远离名、利、权、位的生活场。如果要想追求真正的自我,就要牺牲这些生活的“欲望”。说实在话,又有几个人能做出这种牺牲呢?这个抉择的过程绝对是很痛苦的。即使陶渊明有“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的情结,也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那也是误入尘网30年后才有的深切感悟啊。但他也不是真的完全不想追求功名利禄,而是因为他的性格不适合做官。他在官场却看不惯官场的生活,为官想做的事也未必就能做好,甚至在官场还有生命的危险,弄得不好可能还株连九族。是这种特殊的生活历练,才使陶渊明有远离官场,归园田而居,与自然村落的生活融为一体的人生选择。如果陶渊明当年没有辞去彭泽令的官职,就不可能有今日人们心目中“自我”的陶渊明,因为在官场里,陶渊明不可能写出“田园”的作品。如果陶渊明一直做那个彭泽令,不回村落,又有谁会知道有个陶渊明呢?可见,自我的形成并不是“自愿”的,绝对是一个痛苦的牺牲与抉择的过程,因为这需要和人性的弱点作不懈的斗争。在当今社会,要远离“影子”,凸显自我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世俗不理解,故非君子不可为,非智者、仁者、勇者不可为。尽管为者会有“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的孤寂,但他绝对崇高,会令人仰慕,受人爱戴。
有的人不能成为自我,是因为这种人长期生活在影子里,不得自醒。在影子里生活习惯了的人,离开影子就会不习惯,正如腿跛的人走路,如果恢复到正常人的腿走路,他反倒会不适应,不习惯了。加之环境的力量太大,一个人无力回天,生活在影子里多数时候是舒适的,那就不如享受算了。如果选择不同流合污,还会有遭到众人指责的危险,甚至被淘汰出局。因此,这种心有余而力不足,便选择安逸生活的情况很普遍,或者说是目前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正因为如此,随大溜,便成了人们的普遍心理,谁又愿意轻易地被世俗淘汰出局呢?何不说点好的,吃点热的,过一生安稳日子呢?这种从众的心理危害性极大,它为每一个生活在影子里的人,提供了“潜在”的强大的社会生活保障。因此,多数人都不会选择也不会成为自我,而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或者是同流合污了。
置身于喧嚣浮华的世界,要坚守心灵的一方净土,宠辱不惊,心无旁骛,凝神专注,让浮躁的心安静下来,是难上加难的事情,但不能因为“难”就不去追求它,就消极地去对待生活。总得有先行者、实践者去坚守那方净土。
古希腊神话里的普罗米修斯,是造福人类的神。他为了人类而盗取天火,因此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每日遭受神鹰啄食肝脏,夜间伤口愈合,天明时神鹰复来。他宁愿受折磨,让痛苦伴随生命,也不愿屈服。他敢于抗拒,不惜为人类幸福而牺牲一切。他最终获得了解救,因为神鹰被赫拉克勒斯给杀死了。可见为别人谋幸福的人,终究还是会有好报。普罗米修斯的这种精神是一种大爱,值得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去思考、领悟。普罗米修斯就是那个选择坚守一方心灵净土的先行者和实践者,我们赞之叹之,仰望之。
人离开影子,回归自我,就是要回归到根源上来。根源是什么?其实谁也说不清。不过我还是主张从老子《道德经》里去获取答案。那就是要“无为”。无为,简单地说,就是要无欲、无名,甚至无我。就是要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像山一样,安静坚定,和清风和谐相处,与云雾融为一家。作为人,就是要顺应自然而活,与自然同呼吸,共命运,不妄为,不乱为。要知道,名利与财富都是身外物,于我如浮云,什么荣华富贵都恍若烟尘,不过一瞬。这些如果想通了,面对身边的诱惑就不会激起心中的巨浪。
人生苦短且无常,放不下看不开都是不健康的人生。我们要善待每一天,珍惜每一天,过好每一天,把每一天当成一辈子来过。不花时间去忧愁、去焦虑、去叹息,而是抓紧时间,享受属于自己的生活,享受幸福的快乐时光。千万不要让影子把自己给害了,永远记住:自己才是生活的本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