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放弃的自觉”带来艺术的真正自由

“放弃的自觉”带来艺术的真正自由

时间:2023-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们争战的结果是,内心需要占了上风,这方面我仍然是顺势的,虽然对于身体条件处在一种逆势。今天我成功了,大家会认为当初我选择了这个“顺势”是对的,但如果没有成功,未必就会有这种看法。艺术家真正地成为只听从自己内心召唤的人,唯一限制来自内心。但这种“不限”仍然是不能带入生活范畴内的。

“放弃的自觉”带来艺术的真正自由

□燕窝:谈到这会,一个感觉是“混沌是艺术家最好的状态”。可是又有一种观点也占了很大地位,就是艺术家的自觉性问题。你怎么看?

■何坚宁:自觉和主题是同质的问题。

93、94年的时候,我手抖得很厉害,这时我放弃不画,从身体特征是一种“顺势”。然后我内心对画下去的需要也很强烈,继续画也是一种“顺势”。它们争战的结果是,内心需要占了上风,这方面我仍然是顺势的,虽然对于身体条件处在一种逆势。

今天我成功了,大家会认为当初我选择了这个“顺势”是对的,但如果没有成功,未必就会有这种看法。这样看来,别人眼中的成功没有太多的意义,放弃这种意义或价值认可,就同时放弃了别人给自己的限制,从而让我们走得更远更果断。艺术家真正地成为只听从自己内心召唤的人,唯一限制来自内心。

最早时候我学画是为求好于周围的朋友,到了大学是想得到老师的赞扬。后来有了点名气,大家都赞扬,再后来谁的评价都不在乎了。一是人有物以稀为贵的毛病,多了就不再稀罕了。更重要是,我渐渐地把自己对外界认可的需要转移到内心,我对自我的认可既积淀了过去我从外界得到的美与丑的观念,它作为提取物的高度概括又超出了一般舆论。现在我只在乎一幅画是否反映了我内心想做到的真实。

这种观念在使我受限于内心的同时,解除其他框架和限制,一个只听从于内心的人几乎等同于无穷本身。艺术家在此阶段,通过艺术创造把人类在现实中不能满足的“随心所欲”实现了一把。这也是我不太喜欢画人的根本原因之一,一涉及到活生生的人物形像就必须联结着他的道德认证,再把这个人入画时无法像树木般把道德框架脱干净,“随心所欲”的程度降低了,愉悦也相应降低了。其实我是个爱恨强烈的人,虽然现在改变很大,对生活的理解宽泛多了,但人类仍然容易激起我相应的道德弹簧。激起了,就不得不带着它入画,——所以我宁可避开他们,而选择完全没有这方面顾忌的树木、河流、山川。

当今的西方艺术界,有的艺术家把人体当作树木来处理,也不鲜见。我感觉,这与西方的艺术氛围有关,与这种氛围成长起来的艺术家心态有关,使得他们剥除道德框架方面做得比较彻底和干净。但这种“不限”仍然是不能带入生活范畴内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