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行为
如果说损人利己的行为被千夫所指的话,那么舍己为人的行为就是有口皆碑的了。每当荧屏或银幕上出现战士们扑在铁刺网上或用身体堵住枪眼,让战友冲上去夺取胜利等镜头时,往往被感动得流眼泪。在动物世界中,类似这种为了集体或种族,不顾自身安危,甚至牺牲自己的行为,在生物学上称为利他行为。在动物界尤其在一些过社群生活的动物中普遍存在。
蚂蚁打仗,不同集群或不同种的蚂蚁凭嗅觉和味觉能分清敌我,两军混战,双方不断增援兵力,战争可持续十几个小时,个个奋勇杀敌,没有贪生怕死的,宁愿全军覆灭,也绝不后退,为了各自群体,结果横尸遍野,真可谓可歌可泣。非洲有一种蚁的幼虫,将工蚁喂它的食物转化成脂肪,贮存在体内形成特别的突起,当食物短缺时,它可以分泌出脂肪供工蚁舐吸,这些蚁为了集体利益,甘心情愿把自己充作“罐头”。在白蚁王国里有千万只个体,蚁后除了产卵外,什么也不做,它的吃喝全部是由工蚁侍奉,蚁王除了同蚁后交配外,整天游手好闲,也靠工蚁供养,但是,蚁后和蚁王绝非白吃,它们对王国的贡献就是使王国“人丁兴旺”。上颚非常发达的兵蚁平时生活所需全部由工蚁负担。但是,一旦外敌来犯,它们就奋不顾身为保卫王国而战,甚至为国捐躯,真可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样看来,工蚁就成了王国的公仆,除了不能生育外,王国中的大小事务,如服侍蚁后和蚁王,供养兵蚁,照料蚁卵以及不断出生的蚁弟和蚁妹们,搜集食粮,营筑蚁巢,一旦战争发生还充当民兵,协助兵蚁抗敌。凡此等等都由工蚁来承担,它们整天任劳任怨为蚁民服务,由此可见,白蚁王国中每一成员都是在为国出力,似乎他们懂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离开王国就不能独立生活。
动物的利他行为在护幼时表现得更为突出,大多数鸟兽都有保护幼仔的行为。在野外,有时会见到近处有一只小鸟,低垂翅膀注视着你,好像受了伤一样,激发你产生去捉住它的念头,如果你向它走去快要接近时,它扑跌着飞出不远又落地,使你觉得这只小鸟真的受伤了,飞不远。于是,又向前去,刚要靠近,它又朝前飞了一点,你不甘心,继续向前走去,不知不觉越跟越远,最后当小鸟一振翅膀,完全正常地飞出时,你才发觉自己上当了,被小鸟牵着鼻子走了好长一段路。如果你走回去,又会见到这只小鸟故伎重演,尽管方向可能改变。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你见到的小鸟近处有它的巢,窝中多半有雏鸟或卵,母鸟使用调虎离山计将你引开,离它的巢远一些。母鸟的这种行为并不是万无一失的,因为其他捕食者的动作往往比人敏捷。有人说小鸟见到蛇吓得呆了,或是蛇有魔力能镇住小鸟等,小鸟乖乖地被蛇吞食,这是一种误解。其实,可怜的母鸟为了子女,在诱敌离巢时,稍不小心,就遭毒手。
动物的利他行为不同于人类那样有意识。当时一些动物未必知道自己会有不测。它们的利他行为是出于本能,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动物的利他行为对个体来说虽然可能不利,但是对群体有利,它可以保全后代,使种群得以维持。很多动物行为学家都在研究它的原因。史密斯提出“亲缘选择”的概念,是指对一个家族中有亲缘关系的成员所起的自然选择。主要是对支配行为的基因起作用,它所增进的是个体内在的适合度,内在适合度是指一个个体在后代中传播自身基因的能力大小。能最大限度地把自身基因传给后代的个体,具有最大的内在适合度。“亲缘选择”选择那些内在适合度最大的个体,而不管这个个体的行为对自身存活有利无利。如果这些行为能导致足够数量的后代存活,那么这个利他基因在子代基因库中的频率就会增加,这样利他个体因自身死亡而损失的基因非但得到补偿,而且还会使其基因频率增加。因此,这种利他行为也就能被自然选择所保存下来。
不过,完全说动物利他行为没有意识也很难解释一些事实。因为有一些动物不能说完全没有意识。常言犬通人性。众所周知,人和犬在分类学上,除了同是哺乳纲外,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关系,何况某个人和某条犬。但是,当一条犬同它的主人建立了感情后,它是会为主人牺牲生命的。古今中外,义犬救主的事实在不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