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 光
北国孟秋,秋山如画,秋水微澜,秋韵渐浓。
在这个收获的美好时节,欣闻《春阳诗词百首》卷三即将付梓,于是电话要求春阳先生欲先睹为快。收到先生邮件后,我用一天的时间认真赏读了这百首诗词,感受多多,不禁萌生了写点什么的想法。与先生谈了想法之后,先生让我把这些感想写成文字,作为本卷序言。我推辞不肯,言作序当文坛前辈、诗词大家之所为,如此殊任,我岂敢承当?但先生坚持,说年不分老幼,位不论高低,同心即为同道,能共鸣者,当可序之。先生真情所至,我虽然心中惴惴,还是落笔成此拙作。
与春阳先生相识、相交、相知数载,闻其言,观其行,赏其文,读其心,总叹良师难求、益友难得、知音难觅。先生在人生阅历上的深厚积淀,对生命本原的深刻解读,对美好生活的澎湃激情,无不感染着我、吸引着我、震撼着我。《春阳诗词百首》卷三收集了先生二○○八至二○一○年的诗词作品,是继卷一、卷二之后又一次集大成之作。其间,我有幸亲历了部分作品的创作过程。先生独特博大的视角、深邃高远的境界、清新爽劲的诗风、绮丽卓巧的语言,令人叹服。拜读之,总有高山仰止之感。
赏读《春阳诗词百首》卷三,不同的读者会见仁见智。我愿把自己的几点感想和体会呈将出来,与读者朋友分享。虽是一家之言,抑或管中窥豹,却也是我的内心感受,至诚至真也。
一、广博深厚的人生阅历是孕育艺术生命的土壤
春阳先生农学入科,管理出仕,企业施才,文化修身,性情放达,兴趣宽泛。正是这种博大的生活视野和深厚的思想积淀,孕育了先生不竭的艺术生命。卷三诗词,可谓内容丰富、题材广涉:议论时事者,有《踏莎行·记四川汶川大地震》、《渔家傲·观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开幕式直播》、《桂枝香·贺神七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七律·有感三鹿奶粉事件》等;追思历史者,有《七律·黄鹤楼》、《临江仙·岳阳楼》、《七古·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观记》、《摊破浣溪沙·嘉峪关》等;体味人生者,有《七古·离恨歌》、《清平乐·冬夜》、《七律·说禅》等;记游山水者,有《五律·蓬莱遐想》、《七律·大漠行》、《蝶恋花·海拉尔抒怀》、《踏莎行·飘流》等;描摹田园者,有《七绝·再赏梨花》、《七绝·樱桃》、《七律·观麦有感》、《卜算子·从乌兰浩特到阿尔山》等;感怀节日者,有《临江仙·上元》、《七绝·迎新元》、《七绝·端午节》等;唱和应答者,有《七绝·答友人》、《清平乐二首·和贾洪波》等。艺术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正是先生丰富的人生阅历,才有了对人生、世事、社会的观察和思考;正是先生体味人生、关注社会、领悟大道,才有了这充盈丰满的心灵写照。
先生的诗词是用艺术的笔法描摹社会生活,生命存在的每一个动人瞬间都能触动诗人敏感、深刻而又善于捕捉和表达的情怀,从而幻化出或自然、或清新、或鲜丽、或华美、或雄奇、或壮观之景,激发出或浪漫、或温婉、或闲适、或激昂、或深沉、或悲壮之情。看“绿水随风微皱面”,“老石新绿两相侵”,“缤纷碎玉也飞红”,“丽水滢滢彩练接穹幕”,“翠带金纱任卷舒”;听“狂涛澎湃啸千郭”,“水唱风吟和绿波”,“卷起狂涛任咆哮”;感“何必俗夫说大道”,“风尘易去心尘染”,“落尽繁华开新景”,都是生活的乐章与诗人心弦的合鸣。凭着诗人的感悟,生活的浮沉、世事的纷纭、草木的盛衰、自然的节律,都可以倾注笔端,幻化出动人的诗章。
二、丰富真挚的情感世界是舒展艺术生命的天空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能写真景物、具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情感是诗人最珍贵的拥有,是诗词最真挚的内涵。有情感才有创作的冲动,才有释放的需求。春阳先生对早亡三弟的追思和缅怀可谓真挚,卷三中有两首《七古》都是为此而作,连同卷一和卷二共有六首。以同一题材创作不同的作品,且每篇都各有特色,倘没有丰富的情感和足够的笔力,想来是不能成就的。卷三中四十句的《离恨歌》是作者伴着泪水一气呵成的,从对三弟坟冢在“松杨林中独寂寞”的凄凉描写,到对三弟生前与作者“夜语晨歌对心扉”的美好追忆,直至思弟情切以至“愿走长空为君伴”的期盼,最后在“手持彩练向君挥”的生不能再见、死亦要相逢的愿望处戛然止笔,字里行间溢满了诗人对三弟的深切缅怀,对世事无常和阴阳相隔的极度无奈,手足挚情跃然纸上。读之,令人潸然泪下。
作为词的两大流派,婉约与豪放似乎泾渭分明,不可兼容。春阳先生则能因表达感情的需要,在两种不同的风格之间率意游走。婉约处,雅致蕴藉,情韵兼胜;豪放间,气象恢弘,直抒胸臆;甚至同一作品中兼备两种风格。《浣溪沙·秋怡》“夜半初秋细雨声,素席玉枕绕清风。几分幽怨遁梦中”,尽显作者温婉细腻和雅致蕴藉;《踏莎行·雨思》“怠弄罗绡,慵穿锦线,窗前绣女花针乱”,刻画入微,极尽情致。而《清平乐·冬夜》“只待西风掠过,千红万紫春来”,则挥洒作者的放达与乐观;《桂枝香·贺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五洲风雨当为伴,揽星云、飞天通度”,展现的是波澜壮阔与豪迈恢宏;《忆秦娥·贺新婚》“太平洋上霓霞起”和“昕阳彤照,常德无际”,则大气磅礴。《蝶恋花·海拉尔抒怀》既有“风送青云云似簇,雨滴又打黄花处”的田园闲适,又有“舒臂开怀拥黑土,狂歌醉舞不知数”的热烈奔放,婉约与豪放自然交融。感情的尽情挥洒和自如表现,体现出先生的为人本真、率性。
三、扎实精到的文学功力是支撑艺术生命的根基
文学基本功是诗词创作的根基所在。没有良好的笔力,即使情感再丰富、阅历再厚实,却也难以表达。春阳先生的文学功力除了体现在旁征博引上,更体现在格律运用和遣词造句上。
格律是诗、词、曲、赋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唐朝之前的古体诗没有格律要求,唐朝之后的近体诗对格律要求比较严格。词的创作是以词谱为据的,也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诗词之所以讲究格律,是因为它最初是作为歌词来演唱的,其音乐性决定了格律的必要性。为了进一步体现音韵之美,达到古典诗词与时代风貌的完美结合,春阳先生的卷三作品很好地遵从了格律词谱,可谓用心格律而不拘泥格律。以《清平乐·冬夜》为例,词中有“大河寒波涌”和“落尽繁华开新景”之句。作者注释到:依照词谱,“河”字处当为仄声字,若以它代,意境皆无,姑存此拗可也。由于此作为诗友命题,要求以“繁华落尽开新景”为句谋篇,但依《清平乐》词谱要求,需颠倒词序为“落尽繁华”,对此作者也有注释。再如《浣溪沙·秋夜听雨》“流火掠过是凉风”中的“火”字、《清平乐·春游》“大地激水飞声”中“大地”二字,对平为仄用都有注解。对拗句之处以及依格律词谱进行的修改予以注释,体现了作者研究格律词谱之深入和治学为学之严谨。
春阳先生在创作中更讲究炼字,可谓工巧卓绝。“炼”,就是用心琢磨使词句更精美简洁。“炼字”就是用最恰当的字词更生动贴切而又新鲜活泼地表现人或事物。对用字的讲究,在卷三作品里处处可见。读罢“箫笛秀管临风咏,细浪轻歌伴水吟”,箫笛竹管、轻浪细水的轻快和欢娱已如春风拂面了。再读“指拨浩浩三江水,胸纳巍巍五岳春”,那三江水、五岳春的万丈豪情更已随诗人的心律跃然纸上了。再诸如“银光流淌贯清宫”,“九章天问恸楚荆”,“凝碧湖畔蛙声切,声声叫碎湖中月”,“神伤暗度飞花”,“秦风汉月共逐星”,等等,无不体现着春阳先生对汉字的使用和驾驭已达到了准、巧、妙的高水平。
四、精进不竭的创新精神是照耀艺术生命的阳光
春阳先生才思敏捷、富于想象,敢于突破传统,大胆创新,这些品质是滋养其艺术生命的阳光。卷三之中,先生首次使用了七古长诗的形式进行创作,《离恨歌》和《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观记》成为此卷的亮点之一。其中《〈长恨歌〉观记》以六十八句的长诗,再现了唐明皇与杨玉环的动人爱情故事。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曾为爱情写下了动人的诗篇。元稹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奥维德说:“爱情是人类最永恒、最持久的生命之火,是人生中最美丽、最迷人的娇艳之虹,是人性中最真挚、最纯洁的情感之花。”自白居易的《长恨歌》问世以来,似乎无人再以诗词问津这一题材,而春阳先生以今人的观念和审美,以普通人的情感歌颂了封建帝王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也把对这份“千古第一爱情”在封建王朝权倾祚乱时的脆弱无奈,以“幸甚至哉生死情,长恨不绝曲不终”之言淋漓尽致地展示给了读者。这正是先生创新勇气和创作自信的体现。
在词发展的历史中,由于受词牌的来源和填词习惯的影响,词牌多形成了特定的艺术情调,比如《满江红》宜作慷慨激昂之声,《蝶恋花》宜抒缠绵柔和之情等。春阳先生在卷三有意使用了前两卷没用过的词牌进行创作,比如《临江仙》、《减字木兰花》、《摊破浣溪沙》、《鹧鸪天》、《忆王孙》等。使用更多的词牌和诗体来进行创作,便于诗人更形象地写景状物,更准确地抒发感情。实际上,这也是作者在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创新自我。
如果说创新是艺术生命的不竭阳光,那么才思就是艺术生命的源头活水。卷三作品处处体现着先生敏捷的才思、丰富的想象和极强的表现力。《七绝四首·上元》乃是先生与文友的唱和之作,四首诗作,一挥而就,文不加点,却是妙笔生花,情景交融。而《七绝·品茶》则是把茶以“翠玉一斛水一觞,瑶泉仙露酿琼浆”喻之,转而生出“无涛慧海平心浪,万盏千杯任品尝”的情致,转合之间将哲理寓于诗情之中,耐人深思,给人启迪。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诗词曲赋的巅峰,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好诗已被唐人写尽。”当代诗词创作要想突破古典诗词的格律、词谱、意境、风韵,想来是困难的了。但是,运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描写当今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并能很好地继承和体现唐风宋韵,这本身就是成就,如同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之于传统京剧也是成就。春阳先生的诗词成就是他热爱传统文化与关注现实生活相结合的结果,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循着诗人的足迹走来,但闻古韵悠悠,又感时风袅袅。百首诗词或写意、或工笔,或泼浓彩、或淡墨痕,向人们展开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生活画卷。
秋,是收获的季节。经过冬的积蕴、春的生发、夏的葳蕤,来年的秋天——会更好。
二○一○年十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