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曦
【点评】
《废墟上的婚礼》,多么强烈的反差,又多么具有悬念感啊!其内容很独特很新,文字很简练很美,结构很流畅很顺,谈及“云南精神”,不可能不说到生命,而生命的张力,则是维系和体现云南精神的最重要标志之一。生生不息,不屈不挠,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无论道路怎样艰难,总要一步一步地走向希望,走向明天,这就是在云南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意义。而《废墟上的婚礼》的可贵之处,是在把焦点对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时,选择了一个震后举行的婚礼。这使我们在如此大的反差中听到笑声看到希望并且懂得了一个最朴素的道理:生命之树因精气神而不倒,生活之路因精气神而继续。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失去精神就失去一切。任凭天塌地陷,我心岿然不动。讲“云南精神”从生命上做文章,可谓别开生面,别具特色。
这篇演讲稿的另一个特点是,在讲述这个近乎传奇的故事时,融入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演讲由彝族创世史诗梅葛开始,开宗明义地将生命主题告诉了我们;中间又再次因毕摩为新人吟唱《梅葛》而注解:“只要有日升日落,就有万物生长;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就能创造宇宙和世界;只要有勇敢的精神,就能在灾难中重建幸福的生活。”结尾仿佛是一部交响乐的高潮,演讲者满怀激情地画龙点睛:“即便是在灾难的废墟上,也要举行婚礼。因为我们要告诉天地,也告诉这个无情的灾难:勇敢不只是拼搏和进取,勇敢更是直面痛苦时的从容和淡定,是在困境中依然能快乐而幸福地生活下去。”这样,这篇演讲稿就显得耐嚼耐品,颇有味道。
因为作者的发现,我们从婚礼中获得了真理;因为演讲的真诚,我们从婚礼中悟出了人生;因为人性的共知,我们从婚礼中受到洗礼。这就是为什么要把这篇演讲稿推荐给各位的理由。
“远古的时候没有天,我们来造天;远古的时候没有地,我们来造地”一一这是彝族创世史诗《梅葛》的开篇语,也是彝族先民征服自然,追求幸福生活的亘古传说和真实写照。第一次亲耳听到毕摩唱《梅葛》,是在“梅葛”的故乡楚雄州姚安县官屯乡,事隔整整12年,但我至今记忆犹新。
2000年1月15日清晨,一场地震把所有人从梦中惊醒,震级里氏6.5级,震中就在官屯。连续的余震在3天时间夺走了数十人的生命,数百人受伤,3万多间房屋倒塌毁损。地震之后10天,我赶到官屯探望在这里工作的父亲。地震后的官屯,道路塌陷,民房倒塌,校舍毁损,目光所及到处是断瓦残垣。可让我诧异的是,在这一片疮痍中,不远处一户人家半塌的土基墙上,竟贴着大红喜字,显得尤其惹眼。
我和朋友寻着那一抹红色找了过去,穿过一片残损的房舍,只见在一块明显清理过的院子空地上,坚着几根木桩,倚着一面还算完好的围墙,用红蓝白三色塑料布搭起了一个大棚子。棚子看着虽然简陋,但一走进去,热情和喜气就扑面而来:土灶里柴火烧得正旺,老人们围坐在火塘边,喜滋滋地抽着烟锅;娃娃们吃了一嘴的糖,在青松毛地上又闹又笑。主人端来喜糖和米酒,说:今天儿子娶媳妇儿了,来了就是客,一定要留下参加婚礼。正说着,门外鞭炮响了,新娘接来了。
不一会儿,迎亲的,送亲的,帮忙的,做客的,挤满了这个简陋的大棚子。新郎笑得那么憨厚,新娘羞涩地低着头,她美丽的嫁衣一下吸引了我,精美的彝族刺绣让烂漫山花都开在了嫁衣上。旁人告诉我,地震那天,新娘从要倒的房子里跑出来时,唯一带着的就是这套嫁衣。这衣裳,她从18岁就开始绣,她把对甜蜜生活的向往都一针一线绣进了这衣裳,这是她的宝贝。婚期是半年前就定下的,突如其来的地震把生活打乱了,准备好的新房也给震塌了,但这对新人还是决定要如期举行婚礼。新房没有了,不怕。搭起一个救灾帐篷,贴上喜字,就是新房。
婚礼按照古老的传统进行着,仪式的最后,毕摩要为新人吟唱《梅葛》:“白云嫁黑云,月亮嫁太阳,天嫁给地,男女相配,人间才成对。”
这是我第一次亲耳听到“梅葛”。当书本上记载的古老史诗由毕摩用原汁原味的曲调唱出时,婚礼的仪式蒙上了神秘而迷人的色彩。那悠远的曲调和深沉地吟唱,讲述着大洪水之后,从葫芦里诞生的九个民族的祖先,在远古洪荒中如何开创了世纪。我突然觉得,在这一片被灾难摧毁的家园中,族人们聚集起来见证一对男女的结合,不也就是见证一对他们在废墟上开创新生活吗?这与祖先们的创世壮举,是多么的相似。只要有日升日落,就有万物生长;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就能创造宇宙和世界;只要有勇敢的精神,就能在灾难中重建幸福的生活。
婚礼一直持续到深夜,在仪式和喜宴之后,人们在空地上升起篝火,围成圈,拉起手,跳起脚来。篝火熊熊,夜晚的天空也被烧得通红;歌声响亮,高山也跟着合唱;舞步有力,大地也在回响。大家就这样跳了一夜,直到天边亮起来。真正的光明,不是没有黑暗,只是从不被黑暗遮蔽;真正的勇敢,不是没有恐惧,只是从不被恐惧打倒。所以,即便是在灾难的废墟上,也要举行婚礼。因为我们要告诉天地,也告诉这个无情的灾难:勇敢不只是拼搏和进取,勇敢更是直面痛苦时的从容和淡定,是在困境中依然能快乐而幸福地生活下去。
今天,当我说起这场废墟上的婚礼时,我也想到另一个地方一一彝良。现在,那里的正遭遇着同样的灾难。但现在,彝良也正在用同样的勇敢坚毅对抗着灾难,重建着幸福。我相信,这就是高原的情怀,大山的品质!这就是云南的人!云南的精神!
(2012年云南省“云南精神”演讲大赛演讲稿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