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海上的绿色长城
中国大陆东部和南部沿海滩涂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都具有与陆地不同的特殊性质。在这些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既能保护沿海自然资源和海岸所特有的风光,还可发展旅游事业;同时为对沿海生物类群的独特生理机制和一些古海岸遗迹进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
目前中国正式建立的以保护沿海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为主的保护区共21处。其中海南省最多,共有8处。
陆地上有森林,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海上也有森林大概还不为人所熟知。大自然就是这样的能工巧匠,为人类造就了一个多彩多姿的世界。
在中国广东、海南、广西、台湾、福建至浙江沿海地带的海漫滩上,生长着一种特殊的森林,这类森林的大部分成员都是红树科的植物,所以在植物学界就把这类森林命名为红树林。
红树林是一种沿海滩涂上的自然资源,在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划分中将其归入沿海类型,但在植被分类上,它应属于热带海岸上的一种常绿阔叶林。
红树林以它奇特的生境及千姿百态的外貌吸引着人们,一些国家把红树林保护起来作为国家公园,而更为重要的意义还在于保护了海岸的天然生态系统,进一步发展水产资源。
中国海南省原有12万亩红树林,由于长期无人管理,任意乱采滥伐,现在仅剩约3万多亩。直到1980年,中国才在海南省琼山县建立了第一个保护红树林的东寨港自然保护区,第二年又在文昌县建立了第二个保护红树林的清澜港自然保护区。为保护这一资源不再受到破坏,并扩大人工种植红树林,建立了种源基地。
东寨港自然保护区面积约5240公顷,位于中国南端边陲海南岛的东北部沿海地带,面临热带海洋,因而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的特点,全年雨量充沛,约1400—2000毫米,年平均气温21℃—25℃,最冷月平均气温13℃—21℃,绝对最低气温0.2℃—6.6℃。海水表层年平均温度25℃—25.8℃,最冷月平均温度为18℃—19.5℃,满足了对于气温和水温较为敏感的红树林的需求,成为中国红树林的主要分布区之一。
红树林是一种生长在热带海湾、河口盐土上的常绿木本植物群落,实际上是多种群落的复合体,它们的分布中心在赤道热带,并延伸到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之间。东寨港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红树林最为繁茂的地区之一。
组成红树林的主要树种为红树科的海莲、木榄、红茄苳、红树、秋茄树、角果木等,热带地区常见的科,如棕榈科、使君子科、海桑科、爵床科、紫金牛科、梧桐科等也有代表伴生其间。东寨港的红树林多为灌木或小乔木,一般高2—3米;8—9米高的木榄已能在此称雄。红树林结构较为简单,但植株密集,可形成单优势种的秋茄林、角果木林或木榄林,也有各种混生的复合类型。当海水涨潮时,一团团深绿、黄绿或浅绿的树冠浮于海面;当落潮时,各种特殊形状的支柱根、板根和呼吸根露出地面,纵横交错,千姿百态,形成海中森林的特有景色。
长期生活于海漫滩上的红树林植物,适应海水淹没的生境,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生物学特性,许多科学家对此发生兴趣,并研究、探讨其中的奥秘。尤为奇特的是它们的繁殖方式。它们的种子在尚未脱离母体时便在果实中萌芽,生长成长约13—30厘米的绿色胚轴,无数小棒状的胚轴挂于树上,当这些胚轴发育到一定程度,便随风浪脱离母树掉落入海滩淤泥中;胚轴的结构也十分特别,下端粗而重,上端细而轻,利于插入淤泥而生根。未能及时扎下根的胚轴随着海水漂流到海滩上,还能生根发芽,有些胚轴在海上漂流达4个月之久,仍然具有生命力。可见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是多么惊人而又奇妙。这种特殊的繁殖方式称为植物的“胎生”。红树林的大多数植物如红树、角果木、木榄等都具有这种奇特的繁殖方式。
红树林特殊的繁殖方式为繁衍后代奠定了基础,那么这些幼苗能否在风浪冲击下站立起来呢?看看东寨港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林,便会得到满意的回答。这些小树茎基部周围甚至中下部的周围,长出了密集的支柱根,有的在茎基部膨大,增宽增高,好似一块扁平的木板支撑在根部,这种特别的根叫做板状根,常可高达30—50厘米,使得植株能够牢牢地扎于海滩淤泥中。
长期处于潮水淹没之中的红树林,土壤缺乏空气,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当潮水后退时,便可看到无数指状物立于地面之上,这种特殊结构的根叫做呼吸根,这些呼吸根有粗大的皮孔,便于通气,而且再生能力极强。大量呼吸根的产生,满足了红树生命活动对空气的需求,也是植物在生存竞争中适应环境的又一表现。
植物通常不能忍受含盐量过高的土壤,海滩上的淤泥长期被海水浸泡,盐分含量显然增高,因此红树林虽然长期受水浸没,但又无法吸收含盐重的水分,实际上处于干旱状态。这种干旱不同于大气候形成的干旱,称为生理性的干旱。那么,它们又是怎样适应这种特殊的干旱而生存下来的呢?原来,它们大多具有厚实光亮的革质叶片,利于反射强烈光照,减少水分蒸腾,同时具有分泌腺体,可排出多余的盐分,保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红树林形态结构及生态生物学的特殊性,使它们的家族得到繁衍,并扩大了分布地区。有些种从东南亚一带漂洋过海,到中国海南省安家落户,也有些从中国沿海远涉重洋,在其他沿海地带扎根。红树林这种极强的生命力使它在沿海地区漫延滋长,形成密集的丛林,宛如海上的一道绿色长城,不仅可以护岸围堤,防止海浪冲击,同时还可逐渐固定土壤,扩大陆地面积,使得许多非红树科植物也在这里安家,向陆地森林过渡,因而被称为“造陆先锋”和“海岸卫士”。红树林密集的支柱根使之难以通行,而对鱼、虾、蟹的繁殖倒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红树林树叶碎屑为海洋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料。除此以外,红树林还有着多方面的用途:许多种类的根、皮含有丰富的单宁,可提炼出上等的鞣料产品;鲜艳的红色木材不仅可作木材用,还是理想的天然染料,沿海渔民常用其树汁作染料,染出的渔网久不退色;有些红树树叶可作药用及绿肥。所以,红树林是一项宝贵的海上森林资源,现在东寨港自然保护区不仅保存了天然红树林,而且进行了人工培植,成为中国第一个保护和发展红树林资源以及研究海岸生态系统的重要基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