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裸子植物
一、长白松
别名美人松,属于松科,常绿乔木,高25—32米,胸径25—100厘米。下部树皮淡黄褐色至暗灰褐色,裂成不规则鳞片;中上部树皮淡褐黄色到金黄色,裂成薄鳞片状脱落。针叶2针一束,较粗硬,稍扭曲,微扁。雌球花暗紫红色,幼果淡褐色,有梗,下垂。球果锥状卵圆形,长4—5厘米,直径3—4.5厘米,成熟时淡褐灰色。种子长卵圆形或倒卵圆形,微扁,灰褐色至灰黑色。
适于生长在气候温凉,湿度大,积雪时间长的寒温带山地。土壤为发育在火山灰土上的山地暗棕色森林土,腐殖质含量少,保水性能低而透水性能强,pH值4.7—6.2。为喜光的阳性树种,根系深长,可耐一定干旱,在海拔较低的地带常组成小块纯林,在海拔1300米以上常与红松等树种组成混交林。花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球果翌年8月中旬成熟,结实间隔期3—5年。
天然分布区很狭窄,只见于吉林省安图县长白山北坡。为较好的造林树种,树态美观,又适作城市绿化树。
二、银杏
别名白果,属于银杏科,落叶大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4米。树皮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纵裂。叶互生,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在短枝上3—5枚成簇生状。叶形状似扇,两面均为淡绿色。雌雄异株,偶见同株,花球状,雌球花有长梗。种子卵圆形或近球形,长2.5—3.5厘米,直径1.5—2厘米。假种皮肉质,被白粉,成熟时淡黄色或橙黄色。
适于生长在水热条件比较优越的亚热带季风区。土壤为黄壤或黄棕壤,pH值5—6。一般4月上旬至中旬开花,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种子成熟,10月下旬至11月落叶。寿命长,中国有树龄3000年以上的古树,雌株一般20年左右开始结实,500年生的大树仍能正常结实。
是银杏科唯一现存的种类,被称为植物界中的“大熊猫”、“活化石”。野生状态的银杏仅见于浙江天目山,零散分布于海拔300—1100米的阔叶林内和山谷中。又是珍贵的用材和观赏树种,叶、种子还可作药用。
三、银杉
别名衫公子,属于松科,常绿乔木,高达24米,胸径40—85米。树皮为暗灰色,并龟裂成不规则的薄片,叶螺旋状排列,辐射散生,在小枝上排列紧密呈簇生状,线形。雌雄同株。球果卵圆形,淡褐色或绿褐色。种子暗绿色。
生长于海拔940—1870米针阔叶混交林、常绿与落叶混交林中,常萌发于陡坡山脊、孤立的石山顶部或悬崖绝壁缝隙中。其胚胎发育与松属植物相似。
中国特有孑遗种。分布于广西、湖南、四川、贵州,多见于海拔940—1870米地带。银杉的花粉曾在欧亚大陆第三纪沉积物中被发现,有重要研究价值。树形古雅美丽,可供观赏。
四、资源冷杉
属于松科,常绿乔木,高20—25米,胸径40—90厘米。树皮灰白色,片状开裂。叶在小枝上面向外向上伸展或不规则两列,下面的叶呈梳状,线形,长2—4.8厘米,宽3—3.5毫米,树脂道边生。球果椭圆状圆柱形,长10—11厘米,直径4.2—4.5厘米,成熟时暗绿褐色。种子倒三角状椭圆形,长约1厘米,淡褐色,种翅倒三角形,淡紫黑灰色。
分布区地处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夏凉冬寒,雨量充沛,雪期及冰冻期较长,终年多云雾,日照少。土壤为酸性黄棕壤,pH值4.5—5。散生于海拔1500—1850米的针、阔混交林中,树冠高耸于阔叶林层之上,幼树耐阴,大树需要一定的光照,花期4—5月,球果10月成熟。结实有间隔期。
仅分布于广西东北部资源县和湖南西南部的两个县。植株较少,又多属老龄林木,亟待采取保护措施。
五、苏铁属
苏铁属植物均为常绿棕榈状木本植物。茎干圆柱形,由宿存的叶柄基部所包围。叶羽状,叶螺旋状排列,长达0.5—2.4米,厚革质而坚硬,羽片条形,长达18厘米,边缘显著反卷。花顶生,雌雄异株,雄球花长圆柱形,雌球花略呈扁球形,花期6—8月份。种子卵形微扁,多为红色,长2—4厘米。
苏铁属为喜光植物,好生于温暖、干燥及通风良好之处。不耐寒,生长缓慢。土壤以肥沃、微酸性的沙质土壤为宜。种子成熟期为10月份。
六、红豆杉属
红豆杉属植物均为常绿乔木或灌木,雌雄异株、异花授粉。球花小,单生于叶腋内,早春开放。雄球花为具柄、基部有鳞片的头状花序,有雄蕊6—14个,盾状,每一雄蕊有花药4—9个;雌球花有一顶生的胚珠,基部托以盘状珠托,下部有苞片数枚。种子坚果状,球形,着生于红色肉质杯状假种皮中,当年成熟。
为典型的阴性树种。常处于林冠下乔木第二、三层,散生,基本无纯林存在,也极少团块分布。只在排水良好的酸性灰棕壤、黄壤、黄棕壤上良好生长,苗喜荫、忌晒。其种子种皮厚,处于深休眠状态,自然状态下经两冬一夏才能萌发,天然更新能力弱。从红豆杉植物体内提取的紫杉醇及其衍生物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抗癌药物之一,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红豆杉属植物全世界有11种,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至热带地区。中国有4种1变种:东北红豆杉、云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中国红豆杉、南方红豆杉。
七、百山祖冷杉
属于松科,拉丁学名Abies Beshanzuensis。常绿乔木,高可达17米,胸径80厘米。枝轮生。叶螺旋状排列,线形,先端有凹缺,上面亮绿色,下面有两条白色气孔带。幼树极耐阴。结实周期2至5年,5月开花,11月球果成熟。
为近年来在中国东部中亚热带首次发现的冷杉属植物,中国特有古老残遗植物,仅分布于浙江南部百山祖南坡海拔1700米的林中。对研究植物区系和气候变迁有重要意义。
八、水松
属于杉科,半常绿乔木,高达25米,胸径60—120厘米。树皮褐色或灰褐色,裂成不规则条片,内皮淡红褐色。枝稀疏平展,上部枝斜伸。叶为鳞形、线状钻形或线形,在宿枝上的叶十分小,为鳞形。种鳞木质,扁平,倒卵形,背面接近上部边缘有6—9个微反曲的三角状尖齿,近中部有1反曲的尖头。种子下部有膜质长翅。
适于生长在温暖湿润的中亚热带东部和北热带东部。耐水湿,喜阳光,除盐碱地外,在各种土壤上均能生长。幼苗时期根系发达,10多年后主根停止生长,侧根繁盛。生于水边或沼泽地的水松树干基部膨大呈柱状,并有露出土面或水面的屈状呼吸根。幼苗或幼树期间需要较充足的阳光和肥沃、湿润的土壤。花期2—3月,球果9—10月成熟。
零散分布于广东南部、福建、广西南部等地。但主产区为广东珠江三角洲和福建闽江下游各地。为中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第三纪残存种,有较重要的科研价值。材质轻软,耐水湿,可作为优质建筑用材;根部木质更轻,比重仅0.12,可做救生圈及软木用具等。
九、水杉
属于杉科,落叶大乔木,高35—42米,胸径1.6—2.4米。树干基部膨大,树皮灰褐色,裂成长条片。大枝斜上伸展,1年生枝浅灰色。冬芽上方或侧方具有白色短枝痕。叶线形,柔软,在侧枝上排成羽状,雌雄同株,球果下垂,当年成熟,近球形或椭圆状球形,种子扁平,倒卵形,周围具翅。
产地气候温暖湿润,夏季凉爽,冬季有雪而不严寒。土壤为酸性山地黄壤、紫色土或冲积土,pH值4.5—5.5。多生于海拔800—1200米的山谷或山麓附近地势平缓、土层深厚、湿润或轻微积水的地带。为喜光性树种,根系发达,生长的快慢常受土壤水分的支配,在长期积水排水不良的地方生长缓慢,树干基部通常膨大或有纵棱。花期2月下旬,球果10月下旬至11月成熟。
分布于湖北、四川、湖南三省交界地区。为中国特有单种属植物,世界著名的孑遗植物。树姿优美挺拔,可作为庭院绿化观赏树种。同时该树种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又可进行无性繁殖,可作为速生丰产的造林树种。
十、梵净山冷杉
属于松科,常绿乔木,高22米,胸径65厘米。冬芽卵球形。叶在小枝下面呈梳状,在上面密集,向外向上伸展。叶上有树脂道2个,边生或近边生。球果圆柱状长圆形,直立,成熟时深褐色,长5—6厘米,直径约4厘米。种子长卵圆形,微扁,种翅倒楔形,褐色或灰褐色。
适宜于夏凉冬冷,雨量充沛亚热带季风山地气候。土壤为山地黄棕壤,较湿润肥沃,pH值4.5—6.5。耐阴性强,喜冷湿,一般多为纯林,也有混交林。通常5—6月开花,球果10—11月成熟。结实年龄在林缘约40—50年,结实周期4—5年。
仅分布于贵州东北梵净山海拔2100—2300米地带。是贵州唯一残存的冷杉属树种,对研究植物区系、古气候有科学意义。分布区域狭窄,种群数量稀少,应予以保护。
十一、巨柏
属于柏科,常绿大乔木,高25—45米,胸径1—3米。树皮呈条状纵裂。叶鳞形,交叉对生,紧密排成四列,近基部有1个圆形腺点。球果单生于侧枝顶端,翌年成熟,长圆球形,常被有白粉,球果长1.6—2厘米,直径1.3—1.6厘米。种鳞交互对生,共6对,木质,种子赤褐色,两侧具窄翅。
生长于海拔3000—3400米山地。适于干旱多风的高原河谷环境,常在沿江河地段的河滩及干旱的阴坡组成稀疏的纯林。具有抗寒、抗旱、抗强风的特性。球果9—10月成熟。
主要分布于西藏东部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区的山坡下部。为中国特有树种,分布区狭窄。分布地有不少千年古树,胸径达3—6米。对研究柏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和西藏地区植被的发生发展及其与环境的关系,都有较重要意义。
十二、元宝山冷杉
属于松科,常绿乔木,高达25米,胸径60—80厘米。树干通直,树皮暗红褐色,不规则块状开裂。叶在小枝下面列呈2例,上面的叶密集,向外向上伸展,中央的叶较短。球果直立,短圆柱形,长8—9厘米,直径4.5—5厘米,成熟时淡褐黄色。种子倒三角状椭圆形,种翅倒三角形,淡黑褐色。
适于生长在中亚热带山地,以落叶阔叶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中。土壤主要为由花岗岩发育成的酸性黄棕壤,pH值4.5—5。幼树耐荫蔽,成长后喜光,耐寒冷。生长较慢,一般每隔3—4年结果一次。5月开花,10月果熟。
仅分布于广西北部元宝山,多散生于山脊或山脊东侧,海拔1700—2050米地带。为古老的残遗植物,现存百余株,多为百年树龄以上的林木,天然更新不良,林中很少见到幼树。亟待采取保护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