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卖烧饼的小葛

卖烧饼的小葛

时间:2023-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葛是搞限购的,七点前的高峰时段,每人限买六个;七点之后,每人限买八个。小葛凡事爱琢磨,这跟他的经历有关。支撑小葛把事情做下去的,是一位快90岁的台湾老兵。还好,他回南京寻访故旧时,老友的孙媳给他买了“小葛烧饼”,老人吃得热泪盈眶,说要带100块烧饼回台湾,“原来老味道还没有绝迹”。那天,小葛破例为这一位客人多出了四炉饼。

卖烧饼的小葛

每天凌晨四点半,小葛照例起床忙碌,烧水、和面、醒面、剁馅,搅馅上劲。五点四十,面醒透,开始一遍遍折叠面胚,刷油;之后才是揪胚子包馅,擀薄面饼,撒芝麻;五点五十五分,第一炉饼入炉,五点五十八分,给上学去的孙子买烧饼的老人家已经在排队,心急火燎地伸头,看第一炉饼是否能轮上自己。

小葛是搞限购的,七点前的高峰时段,每人限买六个;七点之后,每人限买八个。他很牛,别看满头面粉就像在他的头发上下了一场雾凇,冬天,零下五六度的天,夹袄也不能有袖子(不然,伸胳膊到炉内贴饼不利落),冻得通红又烤得通红的两条光胳膊上,戴一副花护袖,样子滑稽,但他就有通身的本事,让白领们也寻香而来,先把车停在老远的停车场,穿小巷、过窄桥,再穿小巷,到他这里来,老老实实排长队。

小葛有啥本事?原来,如今打烧饼的人技艺下降,有馅料的烧饼几乎全赖电烤箱烤制,火炉烧饼只敢做那种硬邦邦的草鞋烧饼,干硬得可以用来当鼓槌。小葛的烧饼,敢包着鼓鼓的馅料下火炉,钳上来不掉酥皮不破相,真是本事;会吃烧饼的人,好的就是烧饼咬开的第一口,扑鼻的烟火气。

按小葛的话说,电是死的,炉火是活的,电烤箱烤出来的烧饼,就像“做题做呆了的傻小子”,单是熟了,一点香气和趣味也无;炉火燎出来的烧饼,香气是立体的,这一面和那一面,外壳和内芯的香气完全不一样,火候恰到好处时,烧饼壳上的白芝麻都被燎成金黄色,做馅料的野葱和萝卜丝,辛辣劲全无,骨子里的甘香绵柔,一层层发散出来。

小葛凡事爱琢磨,这跟他的经历有关。在小葛的老家,男孩子若是子传父业要做烧饼的话,一般从十八岁就开始练习各道工序,不到20岁就出来开铺子了。小葛心高,高中毕业后,在外换过四五份工作,保安、仓库保管员、安检员、流水线上的操作工,都干过,这一耽误就是十年。母亲一直担心家传的好技艺会断了档,父亲却说,你由他去,心里不甘愿,打出来的烧饼没人吃。

果然,到二十九岁,小葛带着老婆孩子回了家,恳求跟父亲学做烧饼。父亲说,好啊,老规矩,先揉半年面,把面揉活了,我再教你第二步。

起初揉面,小葛那个狼狈——光是夏天不能用空调和风扇就够他受的,小葛开玩笑说:“着了风面团就感冒了,起硬皮儿,再怎么揉,都不会起那层活泛的光。”揉面就像练功一样,讲究的是一气呵成,中间最好别有停顿。小葛刚开始不懂,揉面时觉得眼皮重,照镜子一看,眼睫毛上都是白面粉,就去舀瓢冷水洗了个脸。好么,就耽误这么点工夫,那炉饼就被父亲的老客挑毛病“面没发妥”。父亲问他中途是否走开,小葛才恍悟那个脸洗坏了:“回来就感觉面团的外面有点发硬,加上洗过脸手温低,面就醒不到位。”补救的秘方父亲也教给他:添一饭勺的蜂蜜,一大团面就救回来了。但这样做增加成本,而且饼身偏甜,有些客人不见得喜欢。

打十年烧饼,日复一日,有没有厌倦的时候?小葛笑:“做一万块饼,能跟做第一块那样有兴致,搁谁都是个难题。”支撑小葛把事情做下去的,是一位快90岁的台湾老兵。老人家苏州人,20岁之前在苏州和南京都住过,自82岁起,发宏愿要回来找“小时候的味道”,曾一个人在苏州小旅馆里住十天,换不同的面馆吃了23碗焖肉面,“没有一碗达到我小时候的水准”,这种“回不去了”的怅惘,简直无法言说。还好,他回南京寻访故旧时,老友的孙媳给他买了“小葛烧饼”,老人吃得热泪盈眶,说要带100块烧饼回台湾,“原来老味道还没有绝迹”。

那天,小葛破例为这一位客人多出了四炉饼。台湾老兵让他意识到,把看似微不足道的手艺传下去是有意义的,它跟每个游子牵着魂,绊着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