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我的发表作品剪贴簿起名《小雨滴》,为什么起名《小雨滴》?
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西北山区一所初级中学任教,妻子在城郊一个乡供销社工作,一个呀呀学语的孩子只好寄养在距学校十五里之外的父母亲家里。我爱我的学生,我也爱自己的孩子。白天在学校里上课完成教学任务,晚上就骑车赶回去看护孩子。每天得骑三十多里的石子路。我就在山路上构思我的作品。白天我在备课本上,在黑板上,在学生的作业本上“耕耘”;夜晚,等孩子入睡了,我又开始在方格稿纸上“耕耘”。
我的学生是我的第一位读者。我把我的学生当作自己的老师。我每写出一篇东西,总要先念给学生听,或者登在班级、学校的壁报上,征求孩子们的意见,然后再往外投寄。就这样,我的作品一篇一篇在省内外报刊发表出来。我买来一本硬面抄,然后把我的“豆腐块”一块一块“挖”下来,贴在本子上,我的作品剪贴集就诞生了。我想我应该给集子起个名字,那么叫什么名字好呢?
早晨从家里去学校,傍晚从学校回家里,走在乡间的公路上,我在搜肠刮肚想名字。天空下起了小雨,雨水滋润着路边田里的禾苗,禾苗在茁壮成长。我想,我的学生不就是一棵棵幼苗,而我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就是阳光,我的零零碎碎的作品就应该像雨滴。对,集名就叫《小雨滴》。
我一面坚持业余创作,一面又创办了一张油印小报,名字也叫《小雨滴》,它专门刊登学生的习作。组稿、审稿、编排、插图、以至印刷、分发,均由我一人负责,费时劳神,但我毫无怨言,乐在其中。小报一期一期“出版”,学生习作一篇一篇“发表”,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
我不知道自己将来会不会有什么出息,但我愿像那春天的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为滋润孩子们的心田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原载一九八八年四月三日《南京教育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