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环县方言例话

环县方言例话

时间:2023-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由于地域不同,风俗不同,各个地区的方言都有自己的特点,环县方言当然也不能例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环县大部分地方把父亲称作“dá”,只有少数地方叫爹。“多”与“爹”的古读音与“dá”极其相近,所以,环县方言称父为“dá”,实际上是保持了爹的古读音,现在看来,就是爹的异读。  实际上环县方言词表义是非常精确的。这是环县方言词表义精确的例证。环县方言读作còu(凑),意思与普通话完全相同。

  方言是一个地方人民群众的口头语言,是人们通过声音互相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它与文字不同,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可以把语言记录下来长期保存,语言则只能靠人发出的声音,一代一代往下传递。所以只要这地方的人不灭绝,他们的语言就不会停止流传。当然,在流传过程中,少不了增加一些适时的、新鲜的内容,淘汰一些落后的、不精练的东西,不断地净化、精化,从而达到逐步完美。所以说,流传下来的东西,才是最精彩的、最有生命力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说,方言就是一个地方最古老、最真实的群众语言,是原汁原味的群众口头语言的精华。但是由于它通行的范围较小,受地域限制,是未经规范化的原始语言,与普通话不同,普通话是经文人、学者多次加工整理而规范化了的语言,是可以用文字记录的、在全国通行的官方语言,方言则不便在全国通行。

  由于地域不同,风俗不同,各个地区的方言都有自己的特点,环县方言当然也不能例外,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一、环县方言中的异读词

  环县方言中有很多词的读音与普通话不同,但意思是相同的,这样的词叫异读词。

  环县大部分地方把父亲称作“dá”,只有少数地方叫爹。据《资治通鉴》所载,“虏(北方少数民族)谓父曰阿多”,胡三省注文:“北人呼父曰阿爹。”“多”与“爹”的古读音与“dá”极其相近,所以,环县方言称父为“dá”,实际上是保持了爹的古读音,现在看来,就是爹的异读。书面语言中写作“大”,这是不妥当的,虽然读音相似,但不能确切表示父亲的意思,还是写作爹,在用环县方言来读的时候,读作“dá”就可以了。

  环县有悠久的养羊历史,人们上山放羊的时候,一般都要带上狗来防护羊群,抵御狼的侵袭。放羊人发现了狼,要指示狗去咬,就喊“嗾——狼!”“嗾”在普通话中读作“sǒu”,解释是“指示狗时所发出的声音”。但环县人所喊出的声音却是“shòu(售)”,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异读词,环县人指示狗时所发出的声音就是“shòu”,而不是“sǒu”。

  环县人把种公绵羊叫“羖胡”,种公山羊叫“骚胡”,写作“胡”是不正确的,应写作“羖”。“羖”在字典里的读音是“gǔ”,解释是“公羊”,正好与“羝羖”“骚羖”的意思相符,所以这也是一个异读词,写作“羝羖”“骚羖”,把“羖”读成“hú”就可以了。

  环县人把种公驴称作“叫驴”,这很形象。叫驴整天乱叫,特别是三四月间草驴(母驴)发情的时候,叫得更凶;不像草驴,只管吃草,一般不叫。但把种公牛叫“pào牛”,写作“脬牛”就有些勉强了。脬是尿脬(即膀胱),难道乳牛(母牛)就没有尿脬?所以还是写作“牡牛”意思完全相符。牡,读作mǔ,指雄性的(畜),与牝(pìn)相对;《说文解字》:“牡,畜父也。”牡牛就是种公牛,即环县人所说的pào牛,把“牡”异读成“pào”,完全可以说得过去。

  实际上环县方言词表义是非常精确的。例如“羝羖”“骚羖”是专指未经阉割的种公羊,阉割以后,就叫“羯羊”;“叫驴”是未经阉割的种公驴,阉割以后就叫“骟驴”;“牡(pào)牛”是未经阉割的种公牛,阉割以后就叫“犍牛”。阉割是动物家养以后才出现的,普通话中的公牛、公驴、公羊,只表明动物的原始性别,阉割以后的情形就不能区分了。这是环县方言词表义精确的例证。

  谋,普通话读作móu,思谋、计划的意思。但在环县方言中有时却读作měi(每)。例如俗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歇后语:庄稼汉看(养)牡(pào)牛——谋心不骟(善)。“谋”都读作měi(每),与女旁的媒,火旁的煤读音是一样的。

  小时候在山上放牛放羊,爱捡蜗牛壳玩,人们都叫它“卦卦牛”。“卦卦牛”其实就是“蜗蜗牛”,“蜗”应读成“guà”,是异读词。汉字中带“呙”偏旁的字,读“gua”的很多,如剐、緺、騧都是。“冎”是它的原形,像人的头隆骨,其义是“剔其肉置其骨也”,读作“gua”。就连女娲的“娲”,古代的读音也是古蛙切(卦)。所以把“蜗”异读成“guà”,并不是没有根据的。

  缿:普通话读作“xiàng(襄)”,环县方言读作“háng(航)”,是瓶、罐一类的瓷器,腹大,颈小,口略大,有双耳,多用来盛油一类的液体,大的叫缿,小的叫缿缿,用来盛油的就叫油缿。环县俗语把智力不健全的人叫“半缿儿”或“缿缿不满”,其含义与“满瓶子不响,半瓶子咣当”差不多。20世纪50年代以前,缿在环县农村是很普遍的,因为那时候老百姓点灯用清油的较多,油缿口上带个小嘴儿,便于往小油灯里添油。现在不用清油点灯了,缿也逐渐被淘汰,已经很难见到了。

  :普通话读作“chōu(抽)”,是从下面向上用力扶起(重物)的意思。环县方言读作còu(凑),意思与普通话完全相同。例如:小孩跌倒了,快起来,别叫哭了;行李很重,我拿不起来,请帮我一下。

  稆:普通话读作“lǚ(吕)”,粮食种子掉在地里第二年自然长出的苗叫稆生,也写作“旅”或者“穭”。环县方言读作“liù(柳)”,指不种而自生的谷物,意思完全相同。例如:这块谷子长势不错,只是地里的稆生荞麦和杂草太多,需要锄一下。

  像这样的异读词在环县方言中还有很多。例如:哥,读作guǒ(锅),哥哥、大哥、室兄哥;角,读作guó(帼),牛角、羊角;街,读作gài(该),街道,逛街;瞎,读作hà(哈),眼睛瞎了,就是眼睛看不见了;庄稼瞎了,就是收成不好;事情瞎了,就是事情出了问题或没办法成功;绿,读作liù(六),绿色,红花绿叶;半个,读作bāng guo(棒锅),半个馍,半个苹果,这半个,那半个;鞋,读作hái(孩),布鞋、皮鞋、鞋垫子;刚,读作jiáng(匠),刚才来,刚下过雨;崖,读作nái(乃),山崖,崖畔上;渴,读作kāng(抗),环县人把口渴叫“渴(kāng)了”;环县方言中,把“里”用作方位词的时候读作hèi(嘿),窑里头,院外前,前梁梁,里梁梁。

  如果用普通话的标准读音来衡量,环县方言中还有很多词的读音不同,例如把“去”读成qī(气),“起”读成qiè(且),把“是”和“事”都读成sī(四),把“爱”读成nāi(耐),把“争”读成zèng(增),把“迟”读成cí(瓷)等等,但这些差别较小,人们一般都能理解,不必一一列举。

  很多汉字的读音,古今是有变化的。东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中,好些字的读音现在都有了变化,我们用反切法很难切出它的准确读音。假如有人能把古人的谈话用录音机录下来,我们现在就很难听懂了,这都是读音变化了的缘故。但是许多字的古读音,却在方言中得到了保存,环县方言中的异读词,有很多与它的古读音相同。例如:下,普通话读作xià(夏),环县方言读作hā(哈),《说文解字》读作胡雅切(哈),与环县方言读音相同;咸,普通话读作xián(闲),环县方言读作hán(含),《说文解字》读作胡监切(含),与环县方言读音相同;杏,普通话读作xìng(兴),环县方言读作hēng(恨),《说文解字》读作何梗切(恨),与环县方言读音相同;船,普通话读作chuán(传),环县方言读作shuán(栓),《说文解字》读作食川切(栓),与环县方言读音相同;踝,普通话读作huái(怀),环县方言读作huá(滑),《说文解字》读作胡瓦切(滑),与环县方言读音相同;界,普通话读作jiè(借),环县方言在地界、交界、界塄这些词中读作gāi(盖),《说文解字》读作古拜切(盖),与环县方言读音相同;解,普通话读作jiě(姐)和xiè(谢),环县方言读作gài(改)和hāi(害),《说文解字》读作佳买切(借)和户卖切(害),前者与普通话的前一读音相同,后者与环县方言的后一读音相同。环县方言在读gài(改)时,用作动词,如把拴着的牲口解(改)开;在读hái(害)时,多用作姓氏。环县著名的皮影戏艺术大师解长春的解,就读作hāi(害)。

  上述数例表明,环县方言中有些词的读音,虽与普通话不同,但却与这些字的古读音相同,这能是巧合吗?民间能够流传下来的东西,往往是最原始、最古老、最真实的东西,也是最有生命力的东西。不论社会如何发展,普通话如何推广,解长春的子孙们永远都是姓解(hāi)的。环县方言中的异读词,保留着历史的真实,它能否作为一面窥测汉字古读音的镜子?

  二、环县方言中的异解词

  环县方言中的好些词,具有特别的含义,我们叫它异解词。例如:

  “半个”一词在环县方言中不仅读音特别(读作棒锅,见前文),而且释义也很特别。一般解释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囫囵相对,如半个馍、半个苹果、多半个、少半个等。还可以解释为一边的意思,如这半个就是这一边,那半个就是那一边。其中后一种解释,就是异解。

  “罢了”一词的一般解释是结束了,完了的意思,如饭吃罢了,会开罢了等。人们把物资交流大会的最后一天称为罢会,这“罢”就是完了的意思。但在环县方言中,“罢了”还可以理解为“差不多”“好些了”等。例如:我儿子每次考试都得七八十分,成绩还算罢了(意即差不多);你爸最近病情怎样?儿子回答说:大夫给开了几副柴药吃了,这几天罢了(意即好些了)。

  “没事”一词本义是没问题、不要紧等。如运动员在比赛中摔了一跤,观众都很担心,队医检查后说:“没事儿,只蹭破点皮,没伤着筋骨,不会影响比赛的。”大家听了才放心了。但在环县方言中,“没事”还有与之相反的意思,例如:这头骡子得了破伤风,好几天不能吃东西,我看没事了(意即不行了,没救了);小强要跟二哥去陕北挖煤,二哥说:“你没事,那里活太苦,你根本吃不消。”(意即你不行)

  “对了”一词的本义是表示肯定的意思。例如题做对了,谜猜对了,路走对了等。但在环县方言中,“对了”还可以理解为算了,不再继续了的意思。例如:会开到这里就对了,暂时告一段落,明天再接着进行;送到这儿就对了,不用再送了,你们回去吧。“对了”都表示不再继续了的意思。

  “叶子麻”从字面来看,好像是说叶子的味道很麻,其实环县方言中的“叶子麻”是指人做事、做生意贪利很重,心狠手辣,不轻易让人。例如:那人叶子麻,你和他做生意是无利可图的。

  “旦暮”从字面来看,好像是指时间,有早晚的意思,但环县方言中的“旦暮”却是用作副词,表示相差很小,相当于稍、稍微。例如:旦暮等一等,车马上就开了(表示要等的时间很短);这间房子的窗户如果旦暮再大一点,里面就更豁亮了(旦暮,稍微的意思)。

  “晓”是知晓、明白的意思,但在环县方言中,“晓”却有不知道的意思,与其本义正相反。例如:小强被一道数学题难住了,拿去问大生。大生看了好一阵,只回答一个字“晓”。这里的“晓”就是不知道的意思。

  “张”在环县方言中还可以理解为跑的意思。例如:快往回张,看雨来了;没钱没粮了,打个电话叫你爸送去,不要每星期都张回来取。这里的“张”都是跑的意思。环县方言还有把跑叫“刮”、叫“挖”的,例如:一趟子刮了,一奔子挖了,这“刮”和“挖”都是跑的意思。

  环县方言把看读成第一声(kān),但在读第成四声(kàn)的时候,意思却变成了养了。例如:魏二家里看着两头骡子一群羊,他能不富吗?这“看”(kàn)就是养的意思。

  “家”在环县方言中还可以理解为厨房。环县农村,一户人家往往有好几孔窑洞,用来作厨房的就叫家,其余的都叫窑,大窑、小窑、中窑、边窑,种种名称都可以有。“到家里端饭去”,这“家里”就指厨房,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回家过年、回家上坟,从单位回到家里的“家”含义是不同的。中国传统文化把灶神称为“一家之主”,过年的时候要烧香磕头,进行祭祀。农村人另家(即分家过日子),其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另安锅灶,首先要把做饭的厨房分开,就标志着成两家人了。可见厨房就能代表一个家。环县方言中的这种习俗,与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相悖。

  三、丰富多彩的环县方言词

  环县方言词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简洁明快,极富表现力。例如:把跑叫“挖奔子”“窜趟子”,把向前跌倒叫“马爬子”“爬扑子”,向后跌倒叫“背仰子”“坐尻子”“仰躺子”,把弄死了叫“屁挤了”,把不好的物品叫“烂脏”,把胆小鬼叫“屁筒”“松尻子”,把溜须拍马,顺情说好话讨好上司叫“舔尻子”,把不小心谨慎,做事莽撞的人叫“冒日鬼”,把对人说恭维、奉承的话叫“灌米汤”,把只说空话、大话,不干实事的人叫“瓢儿嘴”,把爱显摆自己、喜出风头的人叫“烧料子”“料片子”,把执拗不听劝告的人叫“犟板筋”,把轻浮浅薄,爱献殷勤的人叫“扫殿猴”,称过分抠掐、吝啬的人是毬毛上捋的吃虮子呢——细毛神、掐毬算,把爱说大话吹嘘自己强装能干的人叫“挣死鬼”“挣朵罗”,把不务正业,不成器的人叫“栽拐”“撇失连”,把说笑话叫“谝干传”,把拉家常叫“扯谟儿”,把互相顶嘴叫“抬杠”,把故意顶别人的话叫“顶塄”,把能干叫“强的”,把无能叫“囊的”,把做事、干活不麻利叫“木囊”,把精明能干叫“攒劲”,把机灵、精干叫“机钻”,把羞涩害臊叫“胱”,把舒服惬意叫“昂(áng)在”,把日子过得紧巴叫“焦拮”“落怜”,把依靠强力欺负人叫“磨缺”,把事前准备叫“预当”“捋抹”,把规模叫“滩场”,把不耐烦叫“泼烦”,把毛病叫“弹拨”“拨渣”,称自己(自个儿)为“各家(jiā)”,把妯娌叫“现户”或“现侯”,把妻哥叫“室兄哥”,把大伯子(即丈夫的哥)叫“押伯子”,把着急、紧迫叫“工紧”,把诋毁叫“丧派”。

  四、几组运用较多的环县方言词

  下面这几组词,都是环县方言中运用较多的,而且很有地方特色。

  “毬”这个词在环县方言中运用较多,用法也很灵活,但多无实在意义,只表示某种语气。

  毬用在名词之前,组成名词性的偏正词组,如毬本事、毬毛病、毬脾气、毬眉眼、毬样子、毬板筋等,在句子中往往表示轻蔑、鄙夷等骂人的语气。例如:你那点毬本事还想干什么大事;毬板筋犟的咋家?

  毬用在动宾、动补结构中间,无实在意义,只起增强语势的作用。例如:滚毬远,啥毬东西,算毬了,拿毬上,睡毬觉,走毬子等。

  毬有时可用以指代事物,相当于“啥”或者“什么”。例如:毬本事都没有(意即啥本事都没有);毬事没顶(意即什么作用都没起)。“毬头子”也可用来指代事物,例如:给了他一顿毬头子(意即骂了他一顿);把外毬头子收拾那么多,往哪搁(指代某物品)。

  说话“毬来吧兮”是环县方言的一个特点,有时一句话中要连用几个毬。例如:要的了就拿毬上,不要就算毬了,不能胡寻毬拨渣;毬心不操,毬事不干,工资照样拿,还浑身的毬毛病,你这人真不知好歹。这类话我们经常都能听到。

  环县方言中带毬的词多含有贬义,骂人话里用的较多,一般都有轻慢、亵渎的意思,所以在长辈、上司面前和严肃场合不能滥用。

  “实”在环县方言中常用作形容词的后缀,无实在意义,只表示赞美、惊叹、厌恶等语气,起着副词一样的作用。例如:好实着呢,大实着呢,美实着呢,香实着呢,争实着呢,快实着呢,脏实着呢,远实着呢等。一个从未到过城里的乡下女孩到县城逛了一趟,回去见了她妈,大发感慨说:“环县好实着呢,街道宽实着呢,汽车多实着呢,楼房高实着呢,广场大实着呢。”几乎所有的形容词后面都可以缀上“实着呢”三个字,这也是环县方言的一个特点。

  “实”还可以用作动词的后缀,组成新的动词,表示某种新义。如:盯实,反复观察后作出选择;摸实(读mào shi),到实地去了解;踏实,实地踏看,做出选择,与形容词踏实含义不同。

  环县方言中前面带日的词也很多,这类词多含贬义:

  日踏:弄坏了的意思。例如:昨晚响了一声炸雷,把小区好几台电视都日踏了,爸爸嘱咐我们遇到响雷下雨天千万不能开电视。

  日能:多指人高傲、逞能,瞧不起别人。例如:老张那人太日能了,好像天底下只有他能干,什么意见都听不进去。

  日鬼:不好的意思,多指物品质量低劣或者人的德行很差。例如:钢木家具店里那些桌椅价钱虽然便宜,但多是些日鬼货,用不上几年就坏了,最好不要买;某某是个日鬼人,说话编白撂谎,做事很靠不住,和他交往,你可得小心。

  日眼:多指人的行为不顺眼,惹人憎恶。例如:南庄院那二小子老爱戳是弄非,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真惹人日眼。

  日弄:欺骗、戏弄人的意思。例如:咱俩说好都去的,你却没去,日弄我一个人跑了一趟,费了不少口舌,事情还没办成。

  日嚼:骂人的意思。例如:三虎子玩赌输了钱,回家让老子日嚼了一顿,媳妇还哭着闹着要跟他离婚。

  日脏:对别人的行为不认可、不服气而表示轻蔑。例如:日脏死了,一天跑五六十里路,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我年轻时候步行到环县跟会,六十多里路一天还打来回呢。

  日鳖:指不好、不光彩的人或者事物。例如:老栓那人日鳖的很,你给说啥他都不行,这事我看难办了;某局长因为那日鳖事受了处分,实在划不来。与日鳖意思相近的还有“日巴欻(chuà)”,其用法也基本相同。

  在环县方言中,“个子”常用作动词的后缀,组成“动词+个子”的格式,例如:看个子、揣个子、坐个子、逛个子、瞅个子、睡个子、耍个子等。这里的“个子”并无实际意义,只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较短。看个子就是看一看,坐个子就是坐一坐,揣个子就是揣一下,都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不长。

  环县方言中,还有把“头”用作动词的后缀,组成名词性的新词,用来指代事物的。例如:吃头,就是吃的东西(食物);穿头,就指穿的东西,如衣物、布料等;拿头,是指探亲访友时要拿的礼品一类的东西;耍头,是指玩具等可供玩耍的东西;烧头,指烧的东西如柴火一类;说头,指与人辩理时要申述的事实和理由;喝头,指喝的东西,如开水、饮料等。在环县农村,直接把开水叫喝头,平常所说的“烧喝头”,就是烧开水的意思。

  五、一些很难表述的环县方言词

  语言和文字是两码事。文字是符号,可以记录语言;语言是声音,只能当面听说,过后就会消失。就像有些少数民族只有本民族的语言而没有本民族的专门文字一样,环县的先民创造了古老的环县方言,却没有创造出与之相对应的文字来,现在要用通行全国的汉字来记录和表述我们环县地区的方言,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下面这些方言词的意思,都是用汉字很难表述的。有些虽然可以找出一些意思较为贴近的词语来对它进行阐释,但还是不能表述得十分准确,只有把它放在环县乡土语言的具体环境里,我们才能品味到它的妙处。有些则根本找不出与之相近的汉字来,只能用一些意思毫不相干的同音字来姑且暂代,与这个词的本义根本无关,只是一个声音符号而已,这样是否妥当,望读者提出批评意见。

  踅(xué):横的意思。环县方言中没有“横”这个词,日常生活中需要表达横的意思的,环县人就叫“踅”。普通话中的“横竖”,环县人就叫“踅顺”,一根椽横在门口挡住了出路,环县人就说“把门踅住了”。一个人蛮横不讲道理,环县人就说“他是个踅人,不讲道理”。

  暗(读nán):指墙壁或山崖上凹进去的部分,大的叫暗,小的叫暗暗,暗底下可以避雨、歇凉。挖土的时候,坎子上面留着不动,先把底下掏进去,让土块自然往下塌,这样可以省力气,这叫做“放暗”。山里有暗的地方如果土质不坚硬就容易坍塌,所以人们在暗底下避雨或歇凉,一定要选择土质坚硬的地方,以免发生意外。

  倭冶(wǒyè):指日子过得好或者居室(地方)收拾得整洁、得体。例如:老汉三个儿子都有本事,一家比一家过得倭冶(指日子过得好);客厅虽然不大,但收拾得很倭冶(指整洁、得体)。

  列折:指事情办理结束或者活路干完了。例如:这个案子真够麻达,先后拉了三个多月,还没弄列折(意即没有办理结束);等几天地里拾掇列折了,我就来接你(意即地里活路干完了)。

  昂(读作náng):可以解释为以下两层意思:其一,表示舒服或者日子过得宽裕、滋润。例如:你看这娃睡得多昂,脸红扑扑的(指舒服);那家人日子过得昂着呢,家里五间瓦房,一辆汽车,每年收入不下四五万元,吃穿都不用愁(指日子过得好);其二,指人很高傲、不平易近人。例如:××官不大,人还昂的很,见人眼皮都不抬,三声两声问不响。

  沌、鼓沌(dùn):是指乱丢乱扔废弃物,把环境弄脏的行为。例如:星期天,妈妈去了趟超市,又在朋友家待了一阵,回家一看,房子被顽皮的儿子沌得很脏;这条巷道离农贸市场很近,被过往的人乱扔乱拉,鼓沌得臭气熏天,不成样子。

  贴实:怂恿、鼓动别人(多指幼稚者)去干本不该干的事。例如:你自己不干,却贴实别人去冒险,真够缺德的;那件事你千万不要莽撞去干,那是人家贴实你哩。

  撂置:指不讲信用,不按事前的约定执行而对他人造成困难和损失的行为。例如:这事你可得说到做到,言而有信,千万不能撂置人;说好七点出发,你八点才来,让我等了一个小时,好几趟车都耽误了,这回把我撂置美了。

  少欠:环县方言中的“少欠”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其一,是指把钱、物等白白送人,这种送与捐赠和救助等慈善行为不同,多为非正当性给予。例如:二愣子把辛苦一年挣下的钱都少欠了北庄院的三寡妇(意即白给了三寡妇)。其二,是指所饲养的家畜家禽等能带来特别的收益。例如:家里养的母羊年年下双羔,这是少欠,家里养的母鸡能天天下蛋,这也是少欠。其一是白送了别人,是付出,有贬义;其二是(畜禽)给予了主人,是收益,有褒义,这是二者的区别。

  光当:环县方言中的“光当”用作叹词,没有实在意义,只是表示对出人意料的事物的惊叹语气,和“好家伙”用法很相似。例如:我走进剧场一看,好光当,黑压压的一片,全是看戏的;过了东面的山梁向前一望,我的光当,你看那井架多高!

  反拦:环县方言中的反拦是动词,可以表示各种动作和行为。例如:我想反拦钱买一辆三轮车(反拦是筹措、预备的意思);二叔整天在菜地里反拦,不知他忙活什么(反拦是干活的意思);我那辆摩托车动不动就灭火,不知是哪里有问题,你能反拦吗(反拦是修理的意思)?反拦与拈弄意思极相近,都是可以表示多种动作和行为的词,用法也基本相同。

  摆调(摆刁):环县方言把故意叫人干那些不必要干的事叫摆调人。例如:本来打个电话托个熟人就能办好的事非要叫我亲自跑一趟,这不是摆调人吗?

  果苶(niè):多指娃娃个头瘦小,发育不健壮。例如:这娃十六岁了,还是这么果苶,能担起一担水吗?

  纠结:多指人个头小而结实、精干,意思与攒劲很相近。例如:小伙子个头不高,但很纠结,一看就是块好材料。

  搞摩:是用好言相劝等温和手段使对方服从。例如:小强哭闹着不上学去,奶奶搞摩了好大一阵子才愿意了,背上书包去了;这头骡子性子很烈,你要搞摩着使唤。

  百不咋:一般是指危险的、不好的事情不会发生,和“不会咋的”“不怕”意思相近。例如:爸爸在场上碾麦,忽然响起雷来,像要下雨了,妈妈嚷着要赶快收拾,爸爸看了看西边的天说:“百不咋,雨下不到咱们这里。”奶奶岁数大了,忽然有了病,爸爸怕她熬不过去,要送她上医院。爷爷说:“百不咋,可能是感冒了,叫保健员来输点液体就会好的。”

  戳嫌:打骂、虐待的意思。例如:成成是个残疾儿,爸爸又不在家,我们一定要好好照看,千万不能戳嫌他;二狗媳妇闹着要离婚,这全是因为二狗经常打骂戳嫌,不好好待她。

  不当:可怜的意思。多指较弱小的人或动物受到虐待、凌辱或伤害而造成的可怜情状。例如:张家两个娃娃不当的很,还不到十岁就没了亲娘,新娶的后妈根本不把他俩当回事,衣服脏了不给洗,还经常打骂。

  当现:表示时间紧迫,不可推延太久。例如:奶奶有病住院一月多了,这几天突然加重,当现不行了,我们只好赶紧往回拉;儿子要上大学,当现等着要钱,你得赶快想办法。

  乜(nié):在环县人的口语中,乜用作第三人称,近似于他而不同于他。例如:你爸爸在家吗?答:乜早上出去了,说是下午才能回来(乜指第三人,他爸)。乜们(乜家)的用法也一样,例如:这块地是乜们(乜家)的,不是我们的(乜们也指第三者)。“乜”有时也可以代指公众或团体,例如:你要首先干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不能给乜弄麻达(乜代指团体);吃完雪糕,要把包装袋放到垃圾箱里,不能给乜丢在街上(乜代指公众场合)。

  乜是表示第三人称的代词,其义与“人家”完全相同,它是否由“人家”转化而来,尚需学者进一步考定。环县甜水一带人说的“拜”“拜家”,其用法与“乜”“乜们”相同,只是发音不同。

  环县方言就像一个很大的艺术宝库,很值得我们发掘和研究。但是多数环县人并不知道它的艺术价值,也没有人潜心去研究,所以时至今日,仍未见到有关这方面的专门文字问世,这不能不是一个遗憾。笔者虽在休闲之后进行了一些粗略探讨,但限于学力的不足,好些问题还是不能解决。这里奉献给读者的,只是个人的一些搜集和粗浅见解,未必正确,而且很不全面,远不能反映环县方言的全貌,权当是抛砖引玉,能唤起有识之士的关注,来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使环县方言的庐山真面目真实全面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我所希望的。

  20105月初稿,20125月修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