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注国防就是关注我们的家园

关注国防就是关注我们的家园

时间:2023-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防,就是国家的防务。生长于世界“兵法之国”的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我们不好战,但决不能忘战。遏制战争、制止战争、谋求长期或永远和平的条件很多,其中根本的一条,就是必须不断激发起民众强烈的国防意识,使国家拥有一支具有职业激情和守则意识的强大的人民军队。当今世界上的所谓“和平”,是对抗与对话并存的和平,是大战危险依然存在的和平,也是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连绵不断的和平。

国防,就是国家的防务。是一个国家为了保证自己的领土主权,防备外来侵略,而拥有的人力、物力,以及和军事有关的一切设施。强烈的国防意识,可使民众站在国家安危存亡、民族兴衰荣辱的高度,增强爱国心、责任感和紧迫感。

蹚过五千年悠久历史的长河,历经大大小小无数次的战争,自古就有崇勇尚武优良传统的中华民族,涌现了无数无畏的民族勇士和许多杰出的军事统帅,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军事著作和独具特色的军事文化,形成了“居安思危”“以民为本”的国防指导思想,“寓兵于农”“富国强兵”的国防建设思想,“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英雄儿女为捍卫民族利益、振兴伟大祖国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然而,当人类历史步入近代,当人们仍在闭关锁国中陶醉时,帝国主义列强倚仗船坚炮利,以四千余人的兵力就打开了中国厚重的大门。至此的近百年来,国家屡遭侵略,人民生灵涂炭,神州陆沉,主权沦丧,黎民百姓备受外敌凌辱。反思中国近百年受外来侵略的屈辱历史,既有不如敌国坚船利炮和统治者腐朽无能的根本原因,更有国内“疏于武备”“兵心不固”“有国无防”的沉痛教训。

一个民族最为可贵的是具有防卫自强精神,一个民族真正可怕的是防卫自强精神的缺失。历史经验反复告诫人们,国防观念的强弱,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民族荣辱兴衰的“晴雨表”。当内忧外患、国难当头之际,人们的忧患感、危机感会自然产生;而和平时期特别是长期的和平环境,“暖风熏得游人醉”,人们往往沉浸于莺歌燕舞、盛世繁华之中,只晓得“赶上了盛世享太平”,而置防范危险于脑后。南朝陈后主,面对强敌如林、危机四伏却不思武备,整日沉湎于酒色之中;国中之民,既无忧患之感,又无卫国之志,强虏一到,只得将锦绣河山拱手相让。靠推崇尚武精神而建立霸业并逐渐强盛的古罗马,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中,尚武崇勇的传统消失殆尽,人们武备戎行的社会地位一落千丈,甚至将保卫祖国的重任交与外籍雇佣兵,其结果便是很快衰亡。“升平日久则人心驰,人心驰则忘却战乱,这是古今之通病所在。不忘战乱,就需武备。”(林子平[日本]:《海国谈兵》)英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曾严厉地讥讽西方有的国家:长达二十年之久的防务意识淡化,对希特勒突破马其诺防线是一个巨大的“看不见的贡献”。“历史是一面明镜,没有它便不能知兴亡;历史是一尊洪钟,没有它便听不到振聋发聩的呐喊;历史是一把高悬的达摩利斯之剑,忘却者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可以说,当代中国面临着几个世纪以来最为和平与发展的环境,但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面对信息化时代思想文化的多元,面对市场经济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坚持爱国主义带来了新的困难,弘扬民族精神遇到了新的考验,“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受到强烈冲击。自对越自卫反击战以来三十多年没有发生过战争,有战争经历的人越来越少,战争的突发性、残酷性和毁灭性在人们的头脑中日趋模糊,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的国防安全观念日渐淡化,和平麻痹思想却乘机与日滋长,人们对战争高度警觉的神经逐渐趋于麻木。只讲利益不讲奉献,只顾家门不顾国门。大家关心的事情不再是国家的安危,而是如何赚钱、如何追求小康的生活等,甚至对战争是否发生也漠不关心。在战争危险性依然存在的情况下,这是极其危险的!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证明:当人们淡化和丧失了国家意识、国防意识和民族意识的时候,就必然导致精神的全面崩溃,“盛世”就会在我们的无意识中变成“衰世”“危世”。国防不是军防。我们常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但就是这“用兵一时”,全靠“养兵千日”。我们也喜欢把军人称为“人民子弟兵”,既然是人民的“子弟”,忠于人民、保卫人民、热爱人民、服务人民则天经地义。但战争决不仅仅是军人的事情,现代战争不仅是军力的对抗,更是国力的对抗。建设现代化的强大国防,固然需要具有尚武精神、精武意识、练武激情的人民子弟兵和现代化的武器装备,然而更需要具有强烈国防意识、忧患意识、战争意识和敢于反抗侵略、尚武善战的人民,战争的伟力始终蕴涵于民众之中。

历史反复昭示我们,民族的进取总是与武功武德相连,国家的崛起总是与强大的军队相连。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军队,始终是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保障。山河稳固,国泰民安;加强国防,人人有责。强军,乃是安邦治国之首务。生长于世界“兵法之国”的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我们不好战,但决不能忘战。战争不是游戏,可以死了再来;战争不是演习,结果可以人为设定;战争更不是影视剧,想怎么演就怎么编。恩格斯说:“军人的精神状态和民族的情绪,是影响战争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遏制战争、制止战争、谋求长期或永远和平的条件很多,其中根本的一条,就是必须不断激发起民众强烈的国防意识,使国家拥有一支具有职业激情和守则意识的强大的人民军队。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宁可千日不战,也决不可一日无备。形势在发展,社会在变化,各种思想文化激荡,各种价值观念冲撞。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一个也没有解决,多极世界远未形成,天下并不太平。当今世界上的所谓“和平”,是对抗与对话并存的和平,是大战危险依然存在的和平,也是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连绵不断的和平。“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在这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完成“三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希望“战争离我们远点”,但并不是我们需要发展就会有一个和平环境来等着我们发展的。有时别人强加于我们,我们别无选择,只有面对。当我们每个公民都铭记沉痛的历史,关注国家的防务,并积极投身国防建设之中,就能使曾经饱受苦难的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使战争的硝烟永不弥漫在我们的头上,使老百姓永远过上安静祥和、快乐幸福的生活。列宁讲,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巩固的国防和一支强大的军队始终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宁幸福的可靠保证。“自古知兵非好战。”在相对和平的情况下,在集中主要精力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让整个民族了解战事、熟习军事、理解军人、关心国防,既是当今世界对我们的客观要求,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总结。面对太平安宁、歌舞升平,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千万不能忘记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庚子年间的巨额赔款、丧权辱国的各种条约、金陵城下的累累白骨;不能忘记炸我大使馆、撞毁我战机的霸道行径;不能忘记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停止“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和“不战而胜”的和平演变;再加上我国复杂的周边环境以及国内民族宗教矛盾等,这些潜在的热点随时都有被点燃的可能。更不能忘记胡锦涛主席提出的“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崇高使命和“有效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历史责任。难道只有在大火烧着我们美丽家园的时候,在大水冲垮我们恬适村庄的时候,在外族铁蹄蹂躏我们母亲躯体的时候,我们才会爆发出一个军人久藏心底的职业激情吗?才会激发出一个国家崇勇强军的武备热情吗?才会迸发出一个民族积聚凝结的最后怒吼吗?

强大的国防和一支英雄军队的存在,本身就是国威和民族尊严的体现。关爱国防,就是关爱我们自己;关注国防,就是关注我们的家园;关心国防事业,就是关心我们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崛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让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依靠我们用自强不息、百折不挠、不懈奋斗的民族精神浇铸的血肉之躯,以坚定信念、全部忠诚和宝贵生命,筑起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新的长城!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原载贵州《国防大视野》2005年第4期,《共产党人》2004年第22期,《宁夏日报》2004年11月,获“爱中华、奔小康、强国防”教育系列征文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