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六盘山》杂志与“西海固文学”的命名

《六盘山》杂志与“西海固文学”的命名

时间:2023-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了90年代末期,很多论者以《六盘山》杂志为阵地提出了“西海固文学”的说法。“西海固文学”作为一个既定的名词,一经提出立刻引起广泛关注,并且成为宣传宁夏文学的一张名片。本文依照现有的资料对“西海固文学”命名的过程做一简单的梳理。当然,这时关于“西海固文学”的说法只是口口相传,还没有见诸笔墨。这成为后来正式提出“西海固文学”的一个前提。到了1998年初,“西海固文学”的大旗被高高扬起。

《六盘山》杂志与“西海固文学”的命名

倪万军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宁夏西海固地区的作家创作就引起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这为后来“西海固文学”的提出提供了必要条件。到了90年代末期,很多论者以《六盘山》杂志为阵地提出了“西海固文学”的说法。“西海固文学”作为一个既定的名词,一经提出立刻引起广泛关注,并且成为宣传宁夏文学的一张名片。

那么“西海固文学”作为一个确定的名词到底是什么时候,什么地点,被什么人提出的呢?本文依照现有的资料对“西海固文学”命名的过程做一简单的梳理。

其实“西海固文学”这个词语的出现应该是在1997年下半年。

南台先生在写于1997年11月8日的文章《西海固的一支哀兵》中说:“当他(王漫曦,时任《六盘山》杂志编辑——笔者注)和同是海原老乡的左侧统跟我联系,说要找我‘聊一聊’的时候,我以为他们要‘聊’文学,却不料他谈起了工作,提出想把《六盘山》的刊名改为‘西海固文学’。”当然现在无法查明王漫曦、南台、左侧统三人谈话的具体内容,但从南台先生的这篇文章和左侧统后来的文章推断,当时人们谈论“西海固文学”已经不是少数了。南台先生还在该文中提到,在1997年由《朔方》负责召开的振兴宁夏文学讨论会上很多固原地区作家在讨论固原地区的文学创作时“他们在一分钟内惊人地统一了,喊出了‘西海固文学’的口号”。当然,这时关于“西海固文学”的说法只是口口相传,还没有见诸笔墨。

最早让“西海固”这三个字和文学联系起来的媒介是《六盘山》杂志。1997年3月,王铎先生担任《六盘山》杂志主编的时候就编发过一期(1997年第2期)诗歌专号,分别以“西海固青年诗人11家”、“西海固接力诗人”等为专题,发表过一大批西海固诗人的作品。从1997年第5期开始,由马吉福先生担任主编,在本期封底的征稿启事中有这样一句话“《六盘山》杂志以西海固文学为主体,并为其他文学流派提供园地,亦以培养文学新秀为己任”,这大概是“西海固文学”作为一个概念首次出现在媒介上。而在此之前只是在研究中会引入“西海固”这个词语。比如在1996年第3期“固原地区青年作家小说专号”中,王铎先生在主编寄语中说:“回顾二十多年来本地区的小说创作,在现实主义大旗的指导下,众多探索者几乎从未间断地奋争着,力图在苍茫的黄土群山中踩出一条有着明确的西海固标识的理想之路”,王铎先生在这里所说的“西海固标识”正是后来西海固文学的主要特质。而王铎先生在这篇主编寄语当中多次提到西海固、西海固作家等。

在1997年第6期上刊登了南台先生《致火会亮的一封信》,在这封信中南台先生在谈到当年《朔方》杂志的“固原作家作品特辑”和“海原作家作品特辑”的时候提到“西海固作家群”的说法,并且在谈到固原、海原、西吉的文学创作时多次提到“西海固”这个词语。这是我所见到的宁夏作家首次提出“西海固作家群”这个说法。“西海固作家群”的提出主要是对当时固原地区行政管辖的固原县、海原县、西吉县、彭阳县、隆德县、泾源县等地作家群体的一个集体命名。这成为后来正式提出“西海固文学”的一个前提。

到了1998年初,“西海固文学”的大旗被高高扬起。在《六盘山》1998年第1期的封面上有三个鲜明的红色标题:“西海固作家群”、“西海固文学”、“西海固同题散文专号”。本期马吉福先生撰写的以《关于文学的西海固与西海固的文学》为题的主编寄语中,首次确立了“西海固作家群”和“西海固文学”这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马吉福先生说“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民族文化色彩鲜明,地域文化背景浓厚,这是西海固文学的基调和基本特点”这个论断是科学的理性的,尤其是对于西海固文学地域文化背景的关注更是成为后来很多研究者讨论西海固文学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为了进一步高扬“西海固文学”的大旗,本期《六盘山》杂志特意编辑了“西海固同题散文专号”,在这期刊登的27篇散文都以“西海固”为题,作者以当时西海固的青年作家为主,而这些青年作家有的在当时就已经是西海固文学的主力军,有的在后来也迅速地成长了起来。

1998年4月30日,这是西海固文学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日子。固原地委宣传部、固原地区文联为了把“西海固文学”作为固原地区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把握“西海固文学”这一命题,为了促进西海固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专门召开了“西海固文学”研讨会。当时参会的主要人员有固原地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李克强,自治区文联党组书记、文联副主席、《朔方》主编杨继国,固原师专校长慕岳,固原行署副专员张玉翠,固原地区文联主席、《六盘山》主编马吉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马宇桢,《朔方》副主编肖川、冯剑华,陕西省延安市文联主席薛保平,《延安文学》副主编史小溪,银川市文联主席、《黄河文学》主编高耀山,固原地区六县和地直单位共40多名作家、诗人参加了研讨会并进行了交流。在这次会上,李克强部长做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提出三个方面的问题:1、地方特色、时代特征,是西海固文学的两块基石;2、立足本地、面向全国,进一步提高西海固文学的知名度;3、着眼未来、培养新人,是西海固文学的希望之所在。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是当时理解西海固文学的重要问题,一方面进一步明确了西海固文学的基本特征,一方面提出了西海固文学发展的基本思路。李克强部长在讲话中还指出要以这次研讨会为契机,把固原地区的文学创作与繁荣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马吉福在讲话中分别从西海固文学的概念、形成、现状与发展四个方面对西海固文学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和定位。马吉福在讲话中指出:“‘西海固文学’在范围上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从广义上讲,是指反映西海固生活的文学和西海固文艺工作者所创作的文学作品。这个意义包含了非本土作者关于西海固的作品和本土作者及其作品。从狭义上讲,是指关于描写西海固生活的文学。这个意义排除了本土作者非西海固题材的作品。这一概念在时间上看,它的上限可以追溯到本世纪50年代,但它的形成主要在80年代以后,至今仍在继续”,“‘西海固文学’在现阶段体现出来的主要特征是:其主流作品是以写实风格表现西海固生活的文学,也可以称作关于自然、历史和社会的‘伤痕’文学,是一个‘文学的西海固’的具象呈示,从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积淀、鲜明的民族文化色彩和凝重的地域文化背景。”马吉福的讲话对“西海固文学”的特征、范畴做了阐释,确定了“西海固文学”的所指,这成为后来研究者在讨论西海固文学的一个基本依据。

在西海固文学研讨会的基础上,《六盘山》杂志编发了1998年3、4合期,封面上同样印有三个标题:“西海固作家群”、“西海固文学”、“西海固文学论坛”。这一期主要刊发了李克强、马吉福在西海固文学研讨会上的讲话《面向未来肩负起时代使命》和《试论“西海固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还刊发了当时宁夏几位主要评论家关于西海固文学的评论文章,主要有钟正平的《精神生命的礼赞和尊严意识的谕扬》、单永珍、张强的《1998:让自由和灵性的光芒照亮主体世界》,张铎的《试论上升的西海固文学》等。这些文章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对当时西海固文学的创作状况做了细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1998年第4期《六盘山》依然旗帜鲜明地在封面上标举出三个要目:“西海固作家群”、“西海固文学”、“西海固文学论坛”。这期杂志除刊发了《北京<大槐树丛书>研讨会纪要——<一朝县令>一部描写中国70年代中期生存状态的现实主义力作》这要的重要文章之外,还刊发了左侧统的《西海固文学》。前面已经提到,左侧统曾经在1997年就已经参与过关于“西海固文学”的口头讨论,所以这篇文章中他进一步对“西海固文学”的意义提出了深刻的见地。在文章中他主要从三个方面谈了西海固文学的意义:1、西海固文学是西海固作家或具有西海固生活感受的外地作家向人类传达出关于西海固的声音,它包含倾诉,呐喊,以及呼唤;2、西海固文学是勇敢地理直气壮地说出西海固人生存的真实和命运的文学;3、西海固文学是庄严的具有伟大前途的文学。左侧统的文章是对马吉福在西海固文学研讨会上的讲话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在精神层面上深入阐释了西海固文学的精神内涵。

1998年5、6两期《六盘山》依然以西海固文学为主,在每期杂志封面上标出“西海固作家群”、“西海固文学”、“西海固文学论坛”的标题,每一期都刊发重要的西海固文学研究文章。1999年除了第6期之外(第6期刊发了郭文斌的长篇报告文学《第三种阳光》)每期封面上都特别标出“西海固文学双月刊”的标题。在这几期刊物上所发表的有影响的关于西海固文学的研究文章主要有火仲舫的《西海固文学是西海固人民智慧的结晶》,马金虎、郭干文、张武等在“固原地区第三届文学艺术作品评奖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拜学英的《对西海固的关切》等。同时在1999年第2期上以“西海固第四代实力作者作品小辑”为题刊发了了一容、杨建虎、穹宇等青年作家的作品。

从1997年到1999年,“西海固文学”作为一个概念,作为对一个地区文学的命名,作为一个地区文学创作的名片终于在人们期待了很久之后从容分娩。从此当人们谈到宁夏的文学创作,总是首先想到西海固文学,想到西海固文学对宁夏的文化建设所作出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