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绝大多数中国人还不知道电视为何物,2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电视大国,3.17亿台电视机,近11亿观众;两天前,连中国最偏远地区的老百姓都在数小时内知道了美英对伊拉克动武;我们已开始称这个世界为“地球村”了;广播、电视、卫星、网络,随时提供鲜活而生动的信息,其迅速、快捷已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对此,我们无法回避。1995年10月,一份来自甘肃省广播电视厅有关建设广播电视卫星传送设施的报告呈送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用卫星传送广播电视节目,此议正与省委省政府“让甘肃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甘肃”的思路不谋而合。1996年,该工程项目被列入“十件实事”;1997年,广电厅获拨专款1000万元。
1997年12月19日,龙尾之巅,属于甘肃的卫星地球站工程奠基仪式如期举行,省上四大班子有关领导亲自执锹培土奠基。
顶烈日,耐困倦,说不尽辛苦万千。经过200多个昼夜的鏖战,1998年8月22日,地球站土建工程结束。与此同时,进口设备也陆续到位。经半个多月的安装调试,9月中旬,亚太卫星公司对该地球站进行两次入网测试,喜出望外:图像清晰!声音宏亮!信号稳定!——传输技术各项指标均优。
专家们对这一工程的功能和意义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它的建成,采用光纤数字技术引接传输信号,可高质量地向亚太卫星公司的亚太IA卫星转发器(轨道位置1340E)传送1路视频、3路立体声音频、1路图文电视和1路数据广播信号;从而使我省的一套电视节目,多套广播节目和数据广播信号传遍陇原大地,覆盖全国及亚太部分地区。
龙之尾,山之巅,天际间,树丛中,一幢白色大楼巍然耸立,几口硕径“大锅”仰天承辉。这一凝聚科技精华又承担甘肃改革开放任务的神秘去处,在11月16日试运行前后迎来了省上领导的频频造访。
时任省委书记孙英说:我们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上星,而是落地。是的,在这个空中百花竞放的时代,媒体间的竞争靠的是节目质量,也就是说:上星发射是一回事,省外是否愿意收转是另一回事。
为落地,省人民广播电台对原有的三套节目进行综合协调,形成一二三套各有侧重、早中晚层次不同的经纬网络,全天播出时间总量56小时,构成了真正意义上永不消逝的电波。甘肃电视台,可以说在上星路上起步更早,走得更快;改《焦点评说》为《今日聚焦》,变《社会传真》为《陇上人家》,新闻性和生活化的办台风格殷殷可见;节目播出时间由原来的13小时增加到16.5小时。延长播出时间,提高节目质量,意味着队伍素质、管理体制、设备配置等一系列人力和财力的较量。可喜的是,改革大潮为广电事业创造了良好的激励机制,广电人甘愿为精品而战,为名誉而战,为西部星空更灿烂而战。
走在上星路上,我们为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而欣慰,同时,我们无法忘记,这一切都与那场以“实事求是”为主题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分不开。选择在1998年12月18日正式播出,并不是巧合,而正是对20周年前那次别开生面的大会的最好纪念。开放的中国西北角,你面向世界不再是表白愚昧和贫困,而是展示潜力和风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