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降临到中国人民头上的,除过天灾,还有人祸。去年南方大水,使四千五百多人丧生,直接经济损失两千一百多亿元人民币。这是最近权威部门公布的数字。紧接着,今年年初到五月,又是全国性的大旱,甘肃尤甚。迫使陇中、陇东的父老乡亲,夏粮枯死,秋粮难以下种,许多农民对天长叹,灰心丧气,几无生活希望。1999年5月8日凌晨,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是中国人民未曾预料的又一人祸。
5月8日凌晨(有报道称是5月7日午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对南斯拉夫轰炸46天之后,用不同方向的三枚导弹,对中国驻该国大使馆进行了轰炸。致使中国新华社驻南记者邵云环(女,48岁)、《光明日报》社驻南记者许杏虎和妻子朱颖(28岁)遇难。事件发生后,中国国内上下感到十分震惊。北京、上海、成都、沈阳等地的大学生上街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5月9日(星期日)游行活动波及全国,各行各业声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野蛮行径。中央电视台的所有新闻均以此事作为主题,包括《焦点访谈》、《东方时空》及《实话实说》栏目。通过这些栏目的专家访谈,人们知道,驻外机构遭第三国轰炸,这在历史上实属罕见。
5月9日上午,我正在家看关于此事的电视报道,单位(《甘肃广播电视报》社)通知下午召开紧急会议。下午去单位后,甘肃广播电视学会主持召开了甘肃省广播电视系统“最强烈抗议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暴行”座谈会。厅长张家昌、纪检组长糟文清出席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省电台、电视台、厅微波处、无线处、广电报社等单位的领导和记者。座谈会主题是:全省广播电视工作者,拥护中央政府的决策,抗议美国的暴行,沉痛悼念牺牲的烈士,作好本职工作增强国力,振兴中华民族。在这次会议上,我代表报社即兴编了几句顺口溜以表达当时的心情,并在会议上进行了朗读。为抗议美国暴行而作:
走遍环球看神州,几国欢喜几国愁;
超级大国在肆虐,南斯拉夫炮火稠。
美帝行径实可恶,四十六天炸无辜;
手执强权说人权,实行霸道讲人道。
驻南使馆遭轰炸,新闻同仁灵归家;
我劝天公重抖擞,正义之剑举华夏。
当今国力定天下,科技先导为筹码;
为我主权而奋力,一腔热血祭英华。
朗读结束后,张家昌厅长当场表示了肯定,说写得还不错,广电学会和有线电视台的记者都索要原稿。我答应抄正后送去。
座谈会过程中,听到大街上大学生的口号震天,声势浩大,真有些激动人心。
会后,报社决定出版增刊,派我和同事刘海安立即上街拍一些镜头。于是我们出去,正好碰上甘肃联合大学和一个工程中专的游行队伍,约有七八百人。游行队伍前面有交通警车开道,兰州东岗交警大队的副队长李占林步行在队伍前面引导,疏导交通,维护安全。据他说,光今天就接待了8所学校的队伍,有兰州大学、西北师大、兰州医学院、兰州商学院、省幼师、中医学院、甘肃联大、铁路工程中专等,计有两万多人。游行队伍的口号大多是:“解散北约”、“打倒美国”、“不要战争”、“需要和平”、“祖国万岁”、“还我同胞”、“维护主权”、“反对霸权主义”等。
我们跟着游行队伍到东方红广场西口时,实在走不动了,在一个冷饮摊上坐下休息,喝啤酒。摊主刘女士认为游行游得有道理,“美约不该发动战争”,“和平总是好”。临后,她说记者也挺辛苦,不收啤酒钱。我们坚持给了她五块钱,她硬要退回一块,说要优惠一下。
之后,我们坐公交车去了兰大,想看看校园里的情况。校园里有大字报,绝大多数同学和平常一样打乒乓球、羽毛球、进电影院等,一部分学生在看大字报。晚七点,各个宿舍楼下的电视机前围满了人。胡锦涛正在代表中国政府发表电视讲话。我们分别拍了一些这类镜头。由于听说晚上有一个集会,所以一直等着,随机采访了一些大学生、研究生、老师、家属等。他们都用基本上一致的口吻表达了对美国霸权的愤慨,认为这是不可容忍的。号召中国人民应该更坚强些、坚决些。他们还认为:新闻应充分传达学生的真实心声。
大约七点半,兰大研究生会扯出了26米白色长布幅,上面印有“同胞大流血,国人当奋起”十个鲜红大字,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签名。有的还写下了很激愤的话语。签名活动大约持续了四十分钟。晚上八点半左右,游行队伍正式出发,八人一排的队伍约一公里,估计四五千人。天水路西边的观众如潮,有的拍手致意,有的呼号声援。同学们在喊口号、唱歌。标语、漫画、小红旗等在队伍中很显眼。游行活动一直到晚上十点多结束。
5月10日,星期一。学校上课,街上再没有游行学生。江泽民与叶利钦通电话,中国政府向北约提出四点要求:正式道歉,彻底调查,公布真相,严惩凶手。与此同时,美国等北约领导人先后对这一事件作出表态:5月9日,美国总统克林顿致信江泽民,信中说:“我就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所带来的痛苦和人员伤亡表示道歉和真诚的哀悼。"(新华社5月9日电)10日,克林顿在白宫的电视讲话中,向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表示道歉。
5月11日,这一事件趋于平静。各大媒体报道的是死难者的生平事迹和各地各行业的纪念性活动。
5月12日,各大报纸的报道重点转到了其他方面。作于1999年5月13日夜千里驰援·舟曲记忆2010年的8.8洪魔使舟曲部分民众失去了亲人和家园,政府和人民给予灾区高度关切和帮助。外界的人们已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了解了其炽烈场面,但身处灾区的灾民和救灾一线人员,则因当地广播电视设施惨遭损毁而无从了解关于“灾”和“救灾”的全面情况。怎样把全国人民对灾区人民的高度关切和深情厚谊在受灾地区宣传出去、推广开来,是一个关系到安抚情绪、鼓舞士气、凝聚力量、加速救灾进度的重大问题。对此,中宣部想到了,国家广电总局想到了,省委省政府想到了,而这一重任的实施,历史地落到了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的肩上。
8月11日上午,省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省广电总台党委书记孙伟主持召开局长办公会议,传达了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广电总局对甘肃舟曲抗洪救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部署了省广电局在这次救灾中的当务之急。当务之急是什么?当务之急就是尽快抢通恢复舟曲县城广播电视播出、传输和覆盖。会议决定:省广电无线传输中心和省广电网络公司立即抽调精兵强将,筹备器材设备,驰援灾区,抢通广播电视信号;同时,筹备500台电视机、1000台收音机及配套设备运往灾区。并决定救灾队伍由孙伟局长亲自带队,于当天下午一时正式出发,务必当天到达。
兰州距离舟曲县城460多公里,正常行程六七个小时。因最近报道兰州及以南地区还有中到大雨,考虑到路途情况,孙伟局长指令:“中午牛肉面,一顿吃饱,绕过平常走的兰州一岷县一宕昌一两河口路线,从岷县向南,翻越铁尺梁,经腊子口,直奔舟曲,中途不再停留,各车注意安全,争取当晚10点之前到达。”
然而,行程之艰难远远超过了这支队伍的预想。一路上,时不时大雨瓢泼,视线模糊。车至岷县,从前方得到消息,宕昌、两河口的路已通了,可以直达舟曲。为了节约时间,决定改变原计划,选择常规路线。然而,高原的天,随时变脸,蜀道之难,由此得证。当车队已过岷县、宕昌,快到两河口的时候,前方暴雨裹挟泥石流一泻而下,道路被堵死了。此路不通,只好返回,执行原定计划。但正当车队调头回撤时,后路也被泥石流封住。车队被困在一个叫官亭的地方,天已黑尽,进退不得。经费尽周折与官亭镇镇政府取得联系,镇上出面与当地公路段协调,出动推土机投入到紧张的抢通之中。经过三个小时的漫长等待,回撤的路终于推通了。而此时已行程400多公里,要返回岷县就70多公里,从岷县翻铁尺梁到舟曲又是250多公里。
铁尺梁,山如其名,是由无数个又直又高的大山连绵构成的山系。由于是夜间行进,虽然看不清它的整体面目,但山高势陡、路滑弯急,雷鸣电闪、大雨滂沱,山石时不时滚落而下,大如牛,小似珠,在车灯的照射下格外显眼;电线杆在路边的斜坡上倒挂,电线及电瓷壶散落在路上;寒气袭人,阴森可怖。往前赶,再往前赶,这是唯一的选择!翻过铁尺梁,车行半小时后到达腊子口。司机们已疲劳驾驶11个多小时了,在腊子口纪念碑广场上停歇片刻,稍事展腿伸腰,继续向舟曲进发。
谁知高大神秘的铁尺梁没有挡住的去路,在另一座不知名的山上卡了壳,还是泥石流。在这座山上一个叫代古寺的地方,手持电筒指挥交通的警察在大雨中示意停止前进,前方塌方,十分危险。车队只好找到一个相对空阔安全的地方停歇下来。大雨依旧敲打着车顶车窗,救灾队员们在车内的座位上安然入睡,时间显示是8月12日凌晨两点。
12日早晨7时许,大雨初停,昨夜塌方路段才在两台挖掘机的紧张工作中完全抢通,来自各地各行各业的救灾车队开始在积水泥浆中缓缓行进,仍不时有石块和沙土从山坡上飞下,有的直接滚下道路另一侧的深沟,有的则稳稳地停在路上。
上午9时,到达舟曲。
争分夺秒!孙伟局长与先期到达的康坚副局长等同志衔接后,决定先去舟曲县广电局,在这里召开省、甘南州、舟曲县三级广电负责人会议,商议恢复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和电视机、收音机发放办法。最后决定,在救灾指挥部、灾民救助点和部队驻地等人员集中区域,由无线传输中心救援团队负责,以架设卫星地面接收天线(俗称“接收锅”)的方式无线覆盖;在原有线电视用户区域,由省广电网络公司救援团队负责,以架设光缆、联片抢通有线电视的方式覆盖;由省局机关救援人员负责为灾民安置点和各救援机构驻地发放收音机和电视机;整体工作由州、县广电局职工全力配合。由于出发时准备充分,光缆、电线、干电池、插头插座,包括将要用到的每一个螺丝钉都携带齐全,所以抢通工作进展十分顺利,当天下午6时许,全城广播电视信号基本畅通。
危难时刻,人们最渴望的是了解他们眼下的处境,了解亲人的情况,了解外部救援行动,以增强信念,凝聚力量。广播电视,只有广播电视,才能更权威、更全面、更及时地完成这一重要使命。而现在,广播电视通了,受灾的人们和救灾的人们同时通过这一稳定坚固的连心桥和大后方建立了联系。当晚由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举办并现场直播的《风雨同舟》晚会如期呈现在灾区的各个角落。救灾指挥部的领导更加指挥若定,救灾官兵信心倍增,灾民安置点的民众一下子聚拢而来,围着电视机有的唏嘘不已,有的泪如雨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