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村二月二

小村二月二

时间:2023-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月二,是过年之后小村里最为热闹的日子。而今的公太,则叫成了公太老人。也许是十三年隔得太久,而春社又年年有,小村才另有一个敬神的日子。村子虽小,也建有公太庙,其位置在村头。如此,公太端坐着,不必侧身不必抬头,就可看戏。春社才一天,戏则可唱个十天半月,实在是延续了那种热闹。一年到头,村人都有些事要去找公太老人帮忙。而今更需要公太老人庇护的,是那些出门打工的人。

二月二,是过年之后小村里最为热闹的日子。走亲串友的,就无需多说了。这样的日子,大约也就是从前的春社。有一首写春社的古诗,即《社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对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诗中所写,于今还可见,比如路上多有醉人。喝酒之事,大约是无酒不成敬意,有了酒还得殷勤相劝,那就有了十分的敬意。于是醉酒之事,所在多有。春社里所敬之神,按理是社公,或者说土地公,但又渐渐演变成公太了。公太何所指,传说就是闽王王审知,他有开闽之功,理当接受一方水土的尊崇。相传,公太是白铠白甲骑白马的,分明就是将军。而今的公太,则叫成了公太老人。年代那么久,不用说也是很老的了。按相沿的习俗,由十三坊人轮着敬,但从前的十三坊明显地广于而今的十三村。如今延续下来,仍是十三年轮一回,大约是以较大的村子为单位。也许是十三年隔得太久,而春社又年年有,小村才另有一个敬神的日子。凡事从古流传到今,都会有变迁。先前抬阁出行,要有马,但马难养,就只得简了下来。而今出行巡游,仍要经过每户人家的门前,家家户户便争放爆竹,为的是让抬阁里的神明多停留一会。

村子虽小,也建有公太庙,其位置在村头。过了树丛,再走一小段路,山脚下有一处雕梁画栋、瓦作琉璃的建筑,便是公太庙。庙分上下两栋,上栋自是供神,下栋用来演戏。早先下栋未盖起来,还得搭一个草台子,不过并不费劲,也无需管事人多加吩咐,村人即乐于帮忙。后来,公太庙的下栋改成戏台,就有了固定的场所。请戏原本就有怡神之意,将戏台子搬进去,自是题中应有之义。如此,公太端坐着,不必侧身不必抬头,就可看戏。而今电视早已普及,电影则很少人去看,但旧戏仍有它的热闹,至少在乡村里是这样。其实所唱的戏,反反复复的就那几出,但村人就是看不厌。这当中,除了戏文的内容,还有场景的热闹。且说有一出戏叫《赵玉林》的,真要算保留节目了。那戏文也是说穷书生遇上了富小姐,却受小姐家人百般刁难,幸亏小姐贤惠,这才得以中举,从而在人前抬起头来。这出戏,是会引出许多眼泪来的,几乎每看如此。看戏之时,掉些泪不算丢了脸面。至于其效用,就是有一种激励吧。小村里多有读书上进的,这其中就有发奋之义了。现实中的发奋,不妨先让戏文唱出来。春社才一天,戏则可唱个十天半月,实在是延续了那种热闹。

一年到头,村人都有些事要去找公太老人帮忙。大凡心中有了什么愿望,就会去许个愿。愿望成了现实,自然得去还愿。愿望落了空,又还得去许愿。而今更需要公太老人庇护的,是那些出门打工的人。农闲时,村人多出外打工。打工的第一要义当然是挣钱,但不可少的前提则是保平安。这一切,不妨都在公太老人面前许个愿,这样做起事来就不会那么莽撞。至于打工带回来的钱,也许比不上带回来的见闻多,但常有人出去,也算是见了世面。

(原载于《闽西日报·生活专刊》2009年10月2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