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是中国人
美国多座大都市如纽约、洛杉矶、芝加哥、旧金山、波士顿等都有“中国城”(Chinatown),我去过其中几处。
“中国城”里的华人多是来美华裔的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大多数开餐馆、做小买卖和从事普通劳务。许多人已经入籍美国,法定身份已成美国公民。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国力强盛,华人热爱中华的热情非常强烈。只要跟他(她)们交谈,许多人口口声声总是讲“我是中国人”。
在众多人讲述各自种族特征“我是德国人”、“我是意大利人”、“我是印度人”的自称中,今天美国华人更是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这既是移民国度的族裔区分,也表达着一种民族自豪感。
分散居住在美国中产阶层住宅区的华人,包括港、澳、台和大陆来的白领华人,多是上世纪末期来美的晚期移民。他(她)们来美留学然后就业,许多是学有所长的专业技术人员,来美国后从业于现代科技、金融贸易和大学教育岗位。他(她)们是来美的精英群体。
改革开放与中国经济崛起的这二、三十年,中国福建、浙江、广东、上海、北京一大批民营企业家进军美国。他们开拓市场、投资兴业、购置房地产,是华人移民中新兴、富裕的一代。
除东南亚外,美国是海外华人华侨移居最早与聚居人数最多的国家。华人移民对美国的发展建设做出了特殊贡献。关于这方面,有大量专著纪录,其中特别要提及年青女作家张纯如。她一直致力于重塑华人形象。她的《华人在美国》记载了150年来华人在美国奋斗成长的历史。可惜,这位父母来自台湾、出生于美国的华裔才女,年仅36岁,因罹患忧郁症,于2004年11月9日饮弹自杀了。当然,对华人移民问题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和著述还有许多。
1978年6月23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发表鼓励留学的讲话之后,“出国”更成为中国的“热门”,赴美更是许多人“出国”的首选。有资料称:1949年以后,中国出现了三次大的出国潮:70年代末的底层民众(劳工)为主的出国潮(以沿海农民偷渡为特征);90年代初的白领与学生为主、到国外读书兼打工赚钱的“洋插队”出国潮(明星和高校学生出国为特征);据说现在又出现了一波以新富人和知识精英为主的出国潮(以财富转移为特征)。
中国人出国到达全世界,当今全世界华侨华人总数有4543万。改革开放后的30年间,中国向海外移民数量达450万人以上,其中许多人热衷于到美国。
美国的华人到底有多少,据中国《财经网》的数字:“2007年居住在美国但出生地在中国的华人达193万。如果加上美国本土出生的第二代以上的华人,旅美华人总数达305万”。
来美国扎根的华人虽然已经成为了美国公民,但在正宗美国人眼里,华人依旧是中国人(Chinese)。美国人对他们正面的评价很多,例如注重家庭价值;感情内在细腻;讲义气、重信诺、重视社会人际关系;工作兢兢业业、吃苦耐劳;智力优秀、反应敏锐等等。
但美国社会对华人也有不少负面评价。例如不够浪漫幽默;不注重体育锻炼,身体不够强壮;不太热心公益事业,也不太注意社会公德;相当多的人不太注意卫生,不太注意养成良好的教养和生活习惯等。
随着来美华人在高新技巧领域崭露头角、中国大陆许多科技精英移民美国,令华人整体形象大有提升。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崛起,华人在美国社会的地位也随之提高。
早期移民的老年华人大多入籍成为了美国公民。近一、二十年又多了一些因儿女在美奋斗的探亲者,他(她)们是客旅他乡、来自中国内地和港、台老人。他(她)们经由签证来来往往,在华人较多的大纽约地区,社会上经常能见到他(她)们的身影。
来美探亲的老年人因为是短住,大多“三代同堂”住在儿、女家,帮忙搞家务带孙儿,签证到期就打道回国。为了减少多次往返签证麻烦,部分人申办了美国“绿卡”成为合法“居民”,条件具备的还可享受一些社会福利。这些老人感到与儿女同住不便,有的申请住进了社区“老人公寓”。与印度、韩国等亚裔和俄罗斯的老人一样。他(她)们便深入地融入到美国社会生活,实际上成了美国社会的一员。
台湾朋友许约翰的老母亲,一位快八十岁的和蔼老人,大儿子一家很早来到了美国,孙子大学毕业了。这些年,她独自一人每年往返台湾与美国,到这里住上半年回台湾又住半年。她最后一次来美国是2011年初,是特意前来参加孙子的结婚典礼。她认为自此探亲来美的使命“大功告成”。告别所有的亲朋好友,然后回了台湾并表示不再来了。
另一位包老先生来自北京。因为女儿在美国,外孙女需要老人照料,他老俩口子来到这里。虽然住上一年半载总要回国一趟,但多数时间是留在这边。八年前他就申请了“绿卡”,但一直没获批准。他是个性格比较急躁的人,多次说美国移民局经办人在交接中把他的申请材料压住了。他曾经请律师朋友去信找移民局,颇有指摘对方的意思。结果是越指摘、那边越拖延,绿卡整整等了八年多,听说最近才拿到。早两年每次见到他,都听他说:“不等了,回北京去”!其实,他外孙女才上小学,家里没人照料不行,想回去也离不开。现在他转了口气:“等孙女儿进了高中,我就回北京”!
还有一对老年夫妇许先生俩。国内某大学教授的他,因女儿在这边,女婿是美国白人,外孙女需要人带,他俩担当了女儿家“后勤部长”角色。对于地道的美国人,他女婿不习惯与岳父母住在一起。所以他俩很早就申请入住到老人公寓。因为离女儿家较远,每天又得去女儿家做家务,快七十岁的他只好学习开车领驾照。
老年学开车对他有一段难忘的经历,有许多难忘的磨练过程。为此他太太以“赵姨”的笔名,在这里的《新州周报》上发表了一篇短文叫《老人也当自强》。说的是她先生为学开车的复杂经历。包括把为他当“教练”的洋女婿撞伤、自己也违章罚款等。他们另外一个女儿在加拿大,是不是就在老人公寓一直住下去?年过七十,太太身体又不太好的他,内心矛盾着。
曾与好几位长住美国、来自国内的老人交谈,大家凭直观判断:因儿女在美国打拼而来美国做“后勤服务”的中国老年人,百分之七十五只是到美国跑几趟、住几回,回国后不会再来了。许多白领华人家里有婴幼儿没人照料,所以中文报上找“住家媬姆”的很多。
百分之二十左右的探亲老人拿到了“绿卡”,比较久地住在这边;另外不到百分之五的老人,多因儿女孙辈全都移民美国加拿大,国内已成“空巢”,他(她)们办了入籍,成了美国公民。
持“绿卡”往返中美两边最方便。中国公民、美国“绿卡”,来去两边都不需办签证,手续简单,行动自由。唯有的限制是美国这边要求每年要住足半年。如果要超过一、两年,在离美前先要申述理由办个手续、交点费用,拿张“回美证”或称“白皮书”。
“绿卡”的正式身份是“在美国有居住权的外籍公民”。“绿卡”需要向美国移民局申请。美国每年发放“绿卡”有数额限定。“绿卡”身份的子女申请直系亲属父母的“绿卡”,受每年“配额”限制。这类情况往往要等上七、八年,有时还会更长才能轮到;美国公民身份的儿女为父母申请“绿卡”,不受“配额”限制,批准就会快很多。
华裔老人在美国的处境差别很大。最困难的当属早期移民来美国,现在“蜗居”住于大纽约地区、美西旧金山、洛杉矶等那些“中国城”里的所谓“草根阶层”。他(她)们虽然来美国很早,许多人文化技能低、至今语言交流能力差。许多这类依靠社安金为生的华裔老者,其实在美生活状况并不好。
现在美国财政国债高筑,失业率高企,社会萧条,对华裔老人社会福利一减再减,他们只能节衣缩食生活。蜗居于中国城唐人街散房中的长者有的认为“犹如活在半世纪前”。很多华裔老人,特别是新移民老人,很难申请到各种福利。因为文化观念差异,老人来美后与子女关系破裂、精神生活孤寂空虚又回程之路已断,度日艰难。这只是早期移民中的一部分。
2011年8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