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出晚归的上班族周末两天本以为要放松休息,多睡一会。但美国这边实际情况完全不同,对于虔诚的基督徒,星期六抓紧采买一周生活物资,安排小孩课外学习,铁定星期天上午要准确无误去教会参加“主日”活动。吃完“圣餐”后下午方归,平日还有各类聚会。
基督教如此,天主教也一样。犹太教更甚:每星期五太阳落山开始,他们得步行回家,到次日的同一时刻截止。这一整天,犹太人不允许做其它任何工作,专心休息和学习经文。
美国三分之二以上的成年人信仰宗教,各类宗教能够将信徒定期聚集在一起,培植了宗教的精神文化,也起到了社会和谐稳定作用。宗教对美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信仰,而且是渗透在美国生活各个方面的社会文化。美国人花在宗教上的时间和金钱远比花在体育方面的多。据统计,1992年,美国人贡献给宗教事业的资金总额为567亿美元,是花费在棒球、橄榄球和篮球这三大联赛上40亿美元的14倍。甚至连美国的货币美元上也忘不了感恩“上帝”。所有美元都印有“in god we trust”(我们相信上帝)的字样。
对于青少年,教会吸收他(她)们定期聚会,宗教信仰对他们的吸引和引导,使青少年免受社会不良影响,有利于杜绝孤僻极端,培养文明礼貌的好习惯。宗教所发挥的强大社会自律作用,与法治相辅相成,是法治所无法替代的心灵约束。
虽然美国绝大多数人信奉耶稣新教,其他各种宗教也同时并存,这是有其历史原因的。美国的奠基者们从一开始就在法律上规定宗教自由。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明确禁止建立国教,国会不得规定禁止信教自由之法律,禁止联邦和州干预教会组织和活动,人人都有同样的信教自由。
教堂是教会活动中心,也是人们互相交往的一个重要场所。那里不仅是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还是教育、文化和社交中心。在这里举行教友布道聚会、聚餐、座谈。甚至还经由教会组织运动会、健康义诊等社会活动和青年活动。
仔细剖析美国社会观念与主要的宗教教义,发现之间并不完全类同甚至有许多相悖之处。美国伦理学家在谈及这方面的问题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虽然仍生活在一个以基督教为主要宗教的社会里,但我们的个人道德首先是反抗基督教道德的”。耶稣基督要求“爱世人”甚过爱自己,可美国社会“一切从个人出发”;基督称“人皆有罪,亏欠了神的荣耀”,可社会观念引导出的是人人自信自强。这些充分反映美国社会对个人思想自由的崇尚与文化的多元性。
70年代以来,一部分美国青年中出现一种新的宗教狂热,他们常常长发披肩,手把念珠,研究圣经,从事福音传道,同时还发明了福音摇滚乐。也许是受到这群人的影响,目前美国不少教堂产生了新的宗教礼拜形式。许多教堂在活动中利用了社会上流行的爵士乐、摇滚乐、现代舞蹈、当代艺术以及民间音乐、民间舞蹈、诗歌、戏剧、幻灯片和电影等。这些新仪式触怒了一些传统主义者。曾经有一个教区居民见摇滚乐队在他的教堂演奏,愤慨地质问牧师:“你认为这是什么地方?夜总会吗?”但许多教徒对这种新变化抱有热情。
面对这样的现实,一些宗教人士感叹“世风日下”,认为这标志着“世界末日将临”。曾经有来自宗教信徒的“2011年5月21日末日论”,也有“2012年11月21日末日论”。当然最后证明都是无稽之谈!
然而这并不影响美国社会宗教的盛行。也许正是这种认知的多元性,自由地让人们充分表达不同观念,释放内心的潜质思唯,才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而对于宗教,也才有其存在发展的空间。
2011年8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